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
    徐世昌接到南方軍政.府七總裁來電,立即覆電:“廣州岑雲階(春煊)先生,伍秩庸(廷芳)先生,林悅卿(葆懌)先生,武鳴陸幹卿(榮廷)先生,畢節唐蓂賡先生(繼堯),上海唐少川先生(紹儀),孫中山先生鑑:來電敬悉。生民不幸,遭此擾攘,兵革所經之地,膏血盈野,井裏爲墟,溯其由來,可深憫惻。歐戰告終,此國彼國,均將偃戈以造和平,我以一國之人,猶復紛爭不已,勢必不能與世界各國,處於同等之地位。淪墮之苦,萬劫不復。

    “世昌同是國民,顛覆是懼,況南北一家人也,本無畛域可分,故迭次宣言,期以苦心謀和平,以毅力致統一。今讀美總統威爾遜今年九月間之演說,所主張國際同盟,用知世界欲躋和平,必先自求國內息爭,然後國際和平,乃有堅確之保證。爰即明令停戰退兵,表其至誠,冀垂公聽。固知諸君亦是國民之一分子,困心橫慮,冒百艱以求一當,決無不可解決之端。今果同聲相應,是我全國垂盡生機,得有挽救之一日也。世昌憂患餘生,專以救世而出,但求我國依然比數於人,芸芸衆生,得以安其食息,營其生業,此外一無成見。所有派員會議諸辦法,已由國務院另電奉答,敢竭此衷,唯希明察!”

    北京國務院亦電南方軍政.府雲:“讀諸公致元首電,敬諗開誠表示,共導和平,至深佩慰。歐戰告終,潮流方迫,元首鑑於世界大勢,早經歷頒明令,申正義而弭兵爭,當爲國人所共見。近於通令停戰之後,繼以籌議撤防,積極進行,實出渴望和平之旨。會議辦法,前已詳細藎畫,李督秀山轉商,茲承示雙方各派代表,剋日開議。籌謀所及,實獲我心。所云代表人數,論省區版籍,不能無多寡之殊,惟爲迅釋糾紛,固可不拘成見,似可由雙方各派同等代表十人,臨時推定首席,公同協議。

    “至會議地點,原定南京,本屬適中之地,寧滬同屬國土,焉有中立可言?且會議商決內政,不宜在行政區域之外,鄙意仍在南京,最爲適宜。至來電所舉辛亥前例,辛亥系因國事問題,不幸同時而有兩國體,今則雙方一體,論對內則同是國人,協商國政,固無畛域之分。論對外國交,只能有唯一政.府,尤非辛亥之比。值此時局急迫,促進和平之意,彼此所同。亟當於會議辦法,切實商決進行,其他枝節之論,宜從蠲棄,以免曠廢時日。此間現正酌選代表爲事先之籌備。尊處遴派有人,即希電示,以便雙方派定,剋期組織,俾法律政治各問題,日趨接近,速圖解決,民國幸甚。”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這是個重要的日子,協約國和德國在這一天簽定了休戰條約,歷時四年半的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此次戰爭,三十多個國家,十五億人口捲入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災難。死亡的人數是九百九十萬人,傷者約二千萬人,造成的經濟損失無法估量,僅戰費就達四千多億美金。

    歐戰的結束,也爲國內的南北和談帶來了契機。但是,談和障礙重重。

    在北京政.府方面,和談的主要障礙來自段祺瑞和國會內的安福系。由於徐世昌的倡導和平得到國內外的廣泛支持,使得段和安福系明顯處於下風。但是,段祺瑞等並不就此罷休,他們知道,要想和主和派一決高下,必須死死拉住曹錕。

    雞飛蛋打的曹錕,很不情願的到北京後,段祺瑞和安福係爲了拉攏他,重提要繼續盡全力擁護他當副總統。這次他們做通了東北王的工作,張作霖不但慨然應允,並且還努力說服東三省議員一致投曹的票。

    曹錕雖然對當副總統已不敢抱很大的希望,但他清楚,先前前幾次副總統選舉的流會,都是舊交通系搗鬼,而舊交通系的背後主使則是徐世昌。對徐和梁士詒既然恨之入骨,曹錕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投入段系的懷抱。

    段祺瑞等也都知道,徐世昌是舊交通系的後臺。但他們還不想和徐鬧翻,便集中火力攻擊梁士詒。在京畿握有重兵的張作霖,還放出風要對付梁,嚇得梁不敢再待在北京了。

    徐世昌在督軍會議召開前本打算要梁士詒組織內閣,由於皖系和安福系的激烈反對,而未能如願。徐後來又想推出錢能訓組閣,皖系和安福系則以曹錕爲副總統做爲交換。徐很反感被人脅迫,並且在他看來,副總統的位置對實現和平至關重要,便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段授意督軍團組織“戊午同袍社”,推舉曹錕爲社長。雖然副總統沒當上,能當上戊午同袍社社長,成爲北洋派的領袖人物,曹錕的感覺不錯。

    “戊午同袍社”名義上是團結北洋,實際上是主戰和推出段祺瑞重組內閣。

    由於和平聲勢太大,“戊午同袍社”不敢直接反對和平,只是強調段祺瑞提出的原則:反對對等和平,反對取消安福國會。

    倪嗣沖說:“取消國會麼?咱們的大總統就是由新國會選出來的,取消國會豈不就是取消大總統嗎!”

    對於和談,南方在認識上也並不一致。滇桂兩系和國民黨內的溫和派都迫切希望和平,國民黨內的強硬派對和談是不抱希望的。但是,同樣是因爲和平聲勢太大,強硬派們也不敢公開反對和談,便堅持以對等議和爲和談的先決條件。

    段派認爲北方是正統,和談應以北方爲主體,代表人數北方要多。南方則認爲要談就要在平等地位上談。這樣,和談還沒開始,在和談的先決條件上,雙方就陷入了僵局。

    接下來在確定談和地點時雙方又發生爭議。

    徐世昌和錢能訓根據蘇督李純主張,提出和談地點在南京。

    岑春煊等軍政.府七總裁聯名致徐世昌電中,主張在上海租界內舉行南北對等的和平會議。理由是:和談應該在中立地帶,上海租界是名符其實的中立地帶,舉行和議,可以避免來自各方的政治壓力。

    錢又代表徐覆電說:南京和上海同爲國家領土,在國家領土上談不到有中立地帶,故仍以南京爲和議地點爲宜。他們所以堅持在南京開會,是不想給主戰派製造破壞和談的藉口。因爲段祺瑞等人開始提出和談地點在北京,後來好不容易做出讓步,勉強同意把和談地點放在南京。

    關於雙方議和的總代表,南方議和總代表原定岑春煊,後來因岑當選了七總裁中的主席總裁,議和代表改推由日本回國的唐紹儀擔任。

    辛亥革命後,唐就擔任南北議和的總代表,只不過那時他是北方的總代表。他和徐世昌、梁士詒都是老朋友,由他代表西南,和北方交流應該容易一些。

    而北方的總代表人選,卻很難產。

    北方議和的總代表,徐世昌開始的想法是梁士詒來擔任,此動議一提出就遭致曹錕的“戊午同袍社”的堅決反對。徐後來又提出李純,同樣遭受段的皖系和安福系的極力反對。主戰派提出的人選是王揖唐,王是安福系首領,名聲很臭,不用說南方,北方內部就通不過。

    梁士詒在香.港臨北返時,曾和唐紹儀有過會晤。在談及北方議和總代表的人選時,唐的意見時:如果梁不能擔任,則以朱啓鈐爲宜。梁士詒向徐世昌推薦了朱,徐也認爲是個合適人選,提出後總算沒有遭致大的反對之聲。

    朱啓鈐(1872~1964),字桂辛,晚年號蠖公,人們稱他桂老。祖籍貴州開州(今開陽),生於河南信陽。

    是光緒年代的舉人。一九零三年任京師大學堂譯書館監督。後歷任北京城內警察總監、東三省蒙務局督辦、津浦路北段總辦等職。一九一二年七月起,連任陸徵祥、趙秉鈞內閣交通部總長。一九一三年八月代過國務總理,稍後任熊希齡內閣內務部總長。一九一四年兼任京都市政督辦。

    袁世凱復闢帝制時,任登極大典籌備處辦事員長(處長),袁世凱死後,以帝制禍首之一遭通緝。一九一八年獲赦免,八月當選爲安福國會參議院副議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

    是一位優秀古建築學家和工藝美術家。着有《蠖園文存》《存素堂絲繡錄》《女紅傳徵略》《絲繡筆記》《芋香錄詩》《清內府刻絲書畫考》《清內府刺繡書畫考》《漆書》等。

    此公從晚清時就開始爲官,做事認真,口碑很好,很善於變通,是個各方面都能信任的人。

    十二月二日,美、英、法、意、日五國公使一同到總統府提出和平勸告的正式文件,同時另一副本訓令五國駐廣州領事,向軍政.府投送。

    五國勸告給徐世昌一個強有力的支持,在北方可以嚇阻主戰派的反對,在南方亦有迫和的作用。

    十二月三日,即五國發出勸告的第二天,徐世昌邀段祺瑞、曹錕、張作霖、張懷芝、王佔元、倪嗣沖、孟恩遠以及全體閣員到總統府開特別會議。

    徐把五國勸告的諮文給大家看,問大家意見。

    這些將軍們別看平日裏作威作福,但都有恐外症,這一天倒表現得十分合作,一致表示願服從總統命令。

    於是徐世昌宣佈,關於議和地點擬同意南方的要求,在上海開會。竟也得到與會人士的贊同。最後,徐世昌請與會人士疏通安福國會通過錢內閣,大家也都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