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
    一九一九年九月十日中國代表在對奧和約上簽字,北京政.府並於九月十五日宣告對德戰事狀態終止,及對奧和約簽字。

    “我中華民國於六年八月十四日,宣告對德國立於戰爭地位,主旨在乎擁護公法,維持人道,阻遏戰禍,保全和平。自加入戰團以來,一切均與協約各國,取同一之態度。現在歐戰告終,對德和約,業經協約各國全權委員,於本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巴黎簽字,各國對德戰事狀態,即於是日告終。我國因約內關於山東三款,未能贊同,故拒絕簽字,但其餘各款,我國固與協約各國,始終一致承認。協約各國對德戰事狀態,即已終了,我國爲協約國之一,對德地位,當然相同。茲經提交國會議決,應即宣告我中華民國對於德國戰事狀態,一律終止。凡我有衆,鹹使聞知!此令。”

    與此同時,廣東軍政.府也對德宣告和平。

    “自歐戰發生,德人以潛艇封鎖戰略,加危害於中立國,我國對德警告無效,繼以絕交,終與美國一致宣戰,當即聲明所有中德兩國從前所訂一切條約合同協約,皆因兩國立於戰爭地位,一律廢止。去年十一月十一日,我協約國與德國訂休戰條約,隨開和平會議於巴黎,我國亦派專員出席與會。惟對於和約中關係山東問題三款外,其他條款,及中德關係各款,我國均悉表示贊成。今因我專使提出保留山東無效,未簽字於和約,此係我國促使主權,萬不獲已之舉。對於協約各國,實非常抱歉。而對於德國恢復和平之意,則亦與協約各國相同,並不因未簽字而有所變易,我中華民國希望各友邦對於山東問題三款,再加考量,爲公道正誼之主張,而爲東亞和平永久的保障,實所馨香禱祝者也。特此通告!”

    陸徵祥於巴黎和會閉幕後即返國,他回國經過,其也曾有文字留下:

    “我從巴黎和會回來,船到吳淞口,岸上立幾千人,打着旗。旗上大書“不簽字”,“歡迎不簽字代表”,船主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他不明瞭民衆是反對還是歡迎,那是午後五點,我正在剃鬍子。船主託人告訴我,請加謹慎。我說他們既是歡迎,必然無事。趕到吳淞口的人,以爲我將在吳淞登岸,我們的船卻直駛上海。吳淞口的人都已趕回上海。上海的幾位朋友走來歡迎,都不能近前,因岸上的人多極了。當晚我就乘車去北京。車站站長請見,言民衆都圍在車站外,可否讓他們進站。我說當然讓他們進來。

    “我往火車站,一路水泄不通。巡警與祕書,沿途大喊,讓陸專使登車。登車後在車上出見民衆。他們喊說:‘歡迎不簽字的代表。’我答說:‘不簽字一事,我不知辦的對否?因政.府命我簽字,我沒有籤。你們既然歡迎,我想大約沒有做錯。’民衆喊:‘不用跟日本直接談判。’我說:‘這一點請各位放心。我既沒有簽字,即是拒絕談判。’民衆乃歡呼。當夜,每一車站都有如山的民衆,願見專使,我因疲乏,已就寢,請魏代表接見民衆,代爲致謝。”云云。

    陸徵祥這一生,最令他痛心的是籤《二十一條》,《二十一條》簽字後,陸徵祥感到身心俱瘁,對袁世凱說:“我簽了字,也簽了自己的死案了。”

    《二十一條》披露後,全國上下羣情激憤。人們遊行示威,聲討外交次長的曹汝霖和當時駐日公使陸宗輿,卻未提及主持談判的總長陸徵祥,大家也都明白陸徵祥是被臨時推出去的,是被迫籤的字。

    但是,陸徵祥本人心裏並不好過,可以說籤《二十一條》一直是他的痛。這一次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總算使他揚眉吐氣一次。

    現在,我們回頭再說南北第二次和談。

    和談除了地點、人數、名稱問題難以解決外,還有兩個大難題,一個是陝西省停戰問題,一個是段祺瑞主持的參戰軍的存廢問題。

    關於陝西問題是由陳樹藩引發。

    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唾罵聲中死去。六月七日,陳樹藩即通電全國,取消陝西獨立,吹捧袁世凱爲“中華共戴之尊,民國不祧之祖“。

    段祺瑞對陳樹藩也大加讚賞。六月十日,段祺瑞發出命令,委任陳樹藩爲將軍府漢武將軍,七月,正式任命陳樹藩爲陝西督軍。自此,陳樹藩投向段祺瑞,成爲北洋皖系的得力干將。

    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後,提出各省“軍民分治“,任命老同盟會員、雲南騰越人李根源爲陝西省長,段祺瑞暗中授意陳樹藩發動陝人反對李根源赴陝。

    先是指使旅京陝西同鄉會中的陝南老鄉請願,反對李根源任省長;接着又操縱陝西省議會致函黎元洪,不歡迎李根源來陝。

    兩計不成,李根源入陝就任省長之後,陳樹藩處處與李根源作對,並派親信監視李根源的行動。

    一九一七年五月,段祺瑞被黎元洪免職,陳樹藩作爲段祺瑞皖系的干將,當即通電宣佈陝西獨立,脫離中央。

    六月,陳樹藩將李根源趕出陝西。七月,段祺瑞平定了張勳復辟,“再造共和“,重新組閣,陳樹藩兼任陝西省省長,集陝西軍政大權於一身。

    陳樹藩當上陝督之後,便積極扶植個人勢力,把同學、老鄉劉世瓏、曾繼賢、張寶麟、張飛生、張丹屏等提升爲團長、旅長,而反袁護國立了大功的民黨人士胡景翼僅委以團長,高峻爲副團長,曹世英部連正規軍也沒編上。

    刀客出身的郭堅,因所部缺乏政治頭腦,易爲利用,所以編爲遊擊營,後又改爲警備軍,負責監視李根源。但警備軍統領郭堅受李根源感召,誠心擁戴李根源領導,使陳樹藩惱羞成怒,借討伐張勳爲名,命郭堅率部出征。郭堅剛過黃河,陳樹藩即電請山西督軍閻錫山出兵堵剿,又命胡景翼、王飛虎截斷郭堅歸路。

    王飛虎部下楊虎城深明大義,網開一面,使郭堅逃回陝西咸陽。陳樹藩將警衛軍副統領耿直提升爲統領,令其率部圍殲郭堅。耿直與郭堅是患難之交,暗中夜入咸陽,面見郭堅,經過計議,決定郭堅敗走鳳翔,耿直回城後,再派人與渭北的高峻等聯繫,協同行動,舉義反陳。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陝西國民黨人士響應孫中山護法的號召,高峻首先在渭北白水宣佈獨立,通電討陳。

    陳樹藩大爲震驚,急令胡景翼、王飛虎等率部前往圍攻。

    警備軍統領耿直趁西安城空虛,準備舉事。後耿直聽取騎兵連長劉錫麟的建議,派出排長連安兒行刺陳樹藩,但行動稍有疏忽,被陳樹藩逃脫。

    接着,耿直率六百人與陳軍三千之衆激戰一晝夜,然後退出西安,與郭堅所部會師鄠縣一帶。隨即召開軍事會議,成立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率軍圍攻西安,拉開了陝西驅陳運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