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410章 會考
    蔡元培的中舉,在江浙一帶的學子中造成了一次震盪,大家爭相抄錄傳看其“怪八股”,視爲開風氣之先。坊間刻印的“怪八股”特刊,把蔡元培的文章當作壓卷。許多人在後來的科考中,也紛紛而效仿。

    當然,也有老學究不屑一顧,將蔡元培斥爲“文妖”。

    此事在上層也引起一些關注,時在北京做御史的李慈銘,閱完浙江官版《題名錄》時,在全省已醜恩科137名舉子中,只將蔡元培和沈寶琛的名字和籍貫寫入日記。

    對於讀書人來說,中舉,是何等榮耀呀!

    那個年代,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就是爲了求取功名,一次次地考,一次次的名落孫山,一旦中了反而會發生意外,比如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着名人物范進。

    吳敬梓在《范進中舉》中寫道:

    范進中舉的喜報到了,其本人卻不在。送喜報的人等着領賞,家人說新貴人去集上了,一鄰居自告奮勇去找尋。

    “那鄰居飛奔到集上,一地裏尋不見;直尋到集東頭,見范進抱着雞,手裏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裏尋人買。鄰居道:‘範相公,快些回去!恭喜你中了舉人,報喜人擠了一屋裏。’范進當是哄他,只裝不聽見,低着頭往前走。鄰居見他不理,走上來,就要奪他手裏的雞。范進道:‘你奪我的雞怎的?你又不買。’鄰居道:‘你中了舉了,叫你家去打發報子哩。’范進道:‘高鄰,你曉得我今日沒有米,要賣這雞去救命,爲甚麼拿這話來混我?我又不同你頑,你自回去罷,莫誤了我賣雞。’鄰居見他不信,劈手把雞奪了,摜在地下,一把拉了回來。報錄人見了道:‘好了,新貴人回來了。’正要擁着他說話,范進三兩步走進屋裏來,見中間報帖已經升掛起來,上寫道:‘捷報貴府老爺範諱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着,往後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裏,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衆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衆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

    這個一輩子屢試不第、窮困潦倒的范進,初聽人說自己中舉,根本就不相信這種天大的好事落到了他頭上,及至夢想一旦成真,不禁歡喜得過了度,一時間發了瘋。

    《范進中舉》的故事固然是虛構的,但卻真實描繪出讀書人的辛酸和不幸。范進不管怎麼說還中舉了,那無數個考了一輩子都不中的人們又當如何呢?

    16歲考中秀才,22歲便考中舉人,與那些數都數不過來的科場上的倒黴蛋不同,蔡元培的運氣似乎特別好。雖非一考而就,但也是少年得志,可謂一帆風順。

    精通八股文的蔡元培,用“怪八股”來應答試卷是不是有幾分惡作劇的成分呢?我們不知道,但和范進一樣,能夠中舉蔡元培還是很意外的。顯然沒有像范進那樣歡喜得發瘋,但內心的欣喜若狂是無法言表的。

    六叔和他一起參加了此次鄉試,又一次名落孫山。當着六叔的面,爲了使其少受些刺激,蔡元培不好表現得過於興奮。但他的六叔卻表現得比他自己中了還要高興,覺得自己這些年來下在這個侄子身上下的功夫總算沒有白費。

    收到蔡元培中舉的消息,他最先想到的事是,拉着蔡元培到其父母的墳前,把這特大的喜訊,告知兄嫂的在天之靈。

    蔡家在他們住的那一片人緣極好,加上親朋好友,連日裏來賀喜的絡繹不絕。對於蔡家人來說,更是特大的節日。

    按清代科舉慣例。恩科鄉試的次年,舉行恩科會試。剛剛中舉才數月的蔡元培,於1890年春初便出發入京趕考。

    他與好友徐維則同行。先至杭州,然後到上海,住在徐維則家有股份的北京路一個客棧。因爲時間還早,在上海停留數日,徐維則帶着好朋友,遊歷了外灘,崇明島;兩個人還跑到蘇州,玩了拙政園和虎丘。

    徐維則(1867~1919)近代藏書家。字仲咫,號以愻,亦作一孫,別號貽孫。浙江紹興人。伯父徐樹蘭,父徐友蘭,均是着名藏書家和學者。蔡元培在光緒十二年至十六年(1886~1890)到徐家就是爲他做伴讀。與蔡元培爲同科舉人,那個年代,同科當然是不尋常的緣分。

    兩人遊覽十里洋場之後。乘招商局輪船由海路北抵天津。換乘內河船到通州,再坐馬車進入北京。

    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因考試在春天舉行,故又稱爲春試或春闈。應考者爲各省的舉人,錄取者稱爲“貢士”,第一名稱爲“會元”。

    蔡元培首先參加了會試的初試三場考試,會試房官王頌蔚閱讀完蔡的首場試卷,覺得簡直不像是八股文,特別的震驚。

    “及二三場卷,則淵博無比,乃並三場薦之,且爲延譽”。蔡元培遂考取了第八十一名貢士。

    清代科考還規定,會考中貢士的,須經過複試列出等次,再參加殿試考中即爲進士。不同的是,先前所有考卷,爲防作弊,試卷都是經人抄寫後,再交給考官去看。而複試和殿試的考卷是不用別人謄寫,直接呈上的。這樣,書法就顯得格外重要。

    複試和殿試是在會考後進行,而蔡元培是兩年以後才完成的。

    關於其中原因,說法不一。主流說法來源於南京國民黨政府時期曾任中央圖書館館長的蔣復璁。

    據他說,蔡元培會考結束後,就去看望鄉試中舉的考官李文田。

    李文田特別關心蔡元培這個學生,一見面顧不上客氣,就趕忙問答卷情況。蔡元培早有準備,把自己考卷的草稿呈上。

    李文田接過仔細看過後捶胸頓足,一個勁的說自己該死。蔡元培驚問怎麼回事?

    李說:“我早就想到了,本來要在你考前提醒你,一定要中規中矩。天算不如人算,就在你來京前,我有緊急公幹外出,剛剛回來。我應該委託別人和你講的,既然想到了……”

    說完,李不住的嘆息,很是自責。

    蔡元培想不到李大人對自己如此眷顧,十分感動,反而一個勁的安慰對方。

    所謂皇帝不急太監急,李文田特別痛心,說會試通過雖然也很難,但和鄉試相比,參加的人數總是少很多;正常情況下,根據蔡元培的才學,過關是沒有問題的,只要不節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