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437章 大師雲集
    對於一個學校,最主要的資源無非是兩個:一個是有一批傑出的教師,一個是高素質的學生。馬上給學生實行“大換血”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只能是在整頓教師隊伍上下功夫。

    在當時北大,文科是守舊派最爲集中之處、是北大教育革新的首要障礙。因此,整頓北大首先是要整頓北大文科。對於這件事,蔡元培在沒上任之前就已有打算,就是採納湯爾和與沈尹默這二人的建議,聘任倡導新文化運動的陳獨秀爲文科學長,接替業已辭職的原學長夏錫琪。

    有記載,蔡先生於12月21日到北京後,先訪醫專校長湯爾和,問北大情形。

    湯說:“文科學長如未定,可請陳仲甫君,陳君現改名獨秀,主編《新青年》雜誌,確可爲青年的指導者。”湯爾和取了十幾本《新青年》雜誌給蔡先生看,蔡先生對於陳仲甫,本來有一種不忘的印象,劉師培曾告訴蔡先生,有一種在蕪湖發行的白話報(《安徽俗論報》),發起的幾個人都因困苦及危險而散去了,陳仲甫一個人又支持了好幾個月。蔡先生很佩服他的毅力和責任心。

    此前,沈尹默曾提出過同樣的建議,聽了湯爾和的話,又翻閱了《新青年》,蔡元培便決意聘用陳獨秀。

    1916年12月的北京,天寒地凍。

    在北京前門附近的旅館走廊,有一位身穿長袍,戴着眼鏡的文化人不停徘徊。

    旅館夥計一打聽,原來是這位先生要拜訪一位客人,可是這個人正在客房裏睡覺。這位先生招呼夥計不要叫醒他,而是拿一個凳子坐在房門口等候。

    這位先生,就是蔡元培。而他想見的人,是陳獨秀。

    此時,陳獨秀剛好因事來京,客居在前門附近,蔡先生從湯爾和處得知陳獨秀的住址。

    蔡元培數次親自登門,誠心相邀。陳因在滬主編《新青年》不肯答應。後蔡主動提出可以把《新青年》搬到北京來辦,學校會盡力予以支持,陳終於欣然應允。他還同時推薦《新青年》的投稿人胡適。

    蔡元培讀過胡適的文章,慕名已久,一口答應,並一再叮囑陳儘快催促胡速來。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陳慶同??,陳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發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共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早期主要領導人。

    陳獨秀1927年7月離開中.共.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東路事件發表不同意見而被開除黨.籍。1931年5月成立的“中.共.左.派反對派”,推選陳獨秀爲中.央書.記。

    1932年10月被國民政府逮捕,判刑後囚禁於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於1937年8月出獄,先後住在武漢、重慶,最後長期居住於四川江津(今屬重慶市)直到逝世。

    自幼喪父,隨人稱“白鬍爹爹”的祖父修習四書五經??。

    1896年,考中秀才,次年應江南鄉試落第。18歲撰文《揚子江形勢論略》。

    1898年維新變法失敗和1900年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使他受到很大震動。1901年至1915年,先後五次東渡日本求學或避難,接受民主主義思想??。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書院”學習。1899年,因有反清言論被“中西求是書院”開除。1901年,因爲進行反清宣傳活動,受清政府通緝,從安慶逃亡日本,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速成科學習??。

    1902年,參與成立東京青年會。1902年至1903年間,先後三次舉辦愛國演說會。1903年,陳獨秀回國在安慶籌建安徽愛國會,因被清廷察覺,出走上海。1903年7月,在上海協助章士釗主編《國民日報》。1904年,回安徽創辦《安徽俗話報》,是最早使用白話文進行通俗宣傳的報刊之一。1905年,在蕪湖組織安徽第一個具有軍事色彩的革命組織嶽王會??。1907年,入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後轉入早稻田大學。回國後,去浙江陸軍學堂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後,陳獨秀任安徽都督府祕書長,這個時期,陳獨秀成爲安徽地區民主革命的領軍人物,他雖然沒有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但他是辛亥革命的積極參加者。

    1913年,參加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被捕入獄。1914年,出獄後到日本,幫助章士釗創辦《甲寅》雜誌。他寫文章用“獨秀”筆名,來源於家鄉的獨秀山。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翌年改名爲《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

    這位以宣揚“德先生”和“賽先生”而著稱陳獨秀的到來,使很多人敏銳的感覺到了,蔡元培這位新上任的校長,整頓學校的決心和魄力。

    而事實上??,陳獨秀的任教,對北大教育革新的意義也確極爲重大。他上任文科學長,催發了北大在文化革新方面的銳氣,尤其是他帶來了一份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要刊物——《新青年》。

    陳獨秀出任北大文科學長後,以北大爲依託、以《新青年》爲陣地,鼓吹新思潮,聚集了北大學人的革新力量,進一步推動了波瀾壯闊的新文化運動。

    不久,經許壽裳和魯迅的推薦,曾任紹興教育會長的周作人應聘來到北大。由於時逢學期的中間,不宜開設新課,蔡元培先安排他到附設於學校的國史編篡處任職。新學期後聘其爲文科教授,講授《歐洲文明史》等課程。

    緊接着,曾繼嚴復之後被任命爲北大校長而沒到任的章士釗,應聘爲文科教授,主講邏輯學,併兼任學校圖書館的主任。

    在此期間,蔡元培曾函請吳稚暉和汪精衛等人,希望他們來擔當學監和教學等工作,但他們都因故而未能前來,只有李石曾“惠然肯來”做了生物學教授。

    這一年的8月,從美國學成歸來,因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而“爆得大名”的胡適,應召而來,被聘爲文科教授。這是繼陳獨秀之後,又一讓北大校園產生較大反響的人物。蔡先生因聘到胡適而愈加興高采烈。他認爲胡適“真是舊學遂密而新知深沉的一個人”。

    9月,曾在北大代課的錢玄同和《新青年》撰稿人劉半農,先後出任文科教授。

    11月,經章士釗推薦,李大釗進入北大擔任了原由章兼任的學校圖書館的主任。圖書,是大學的重大資源,同樣需要能者打理。

    一時間,在蔡元培的網羅下,除了已經提到的陳獨秀、胡適、周作人、錢玄同、劉半農、李大釗、章士釗外,魯迅、高一涵、沈尹默、吳虞等新派人物也都雲集北大。使得北大的師資陣容,令人歎爲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