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
    胡適的改專業,無疑是成功的,這已經被他後來的人生所驗證。有人借用胡適“譬如一位有作詩天才的人,不進中文系學做詩,而偏要去醫學院學外科,那麼文學院便失去了一個一流的詩人,或許而國內卻添了一個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飯桶外科醫生”的這段話,說胡適如果不改專業,國內恐怕是添了一個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飯桶農技人員,少了位思想大師。其實,這倒未必。因爲不改專業,胡適很可能仍成爲後來的胡適。正如魯迅學醫沒有妨礙他成爲一個大文豪一樣。但浪費很多時間去做無用功,這是肯定的。

    像胡適這樣的少數的天才人物,“性之所近,力之所能”選專業無疑正確的。而在職業仍還是謀生行當,人們爲了生活不能不“奴隸般服從分工”(馬克思語)的現代社會,至少是大多數人,沒有憑興趣和愛好選擇職業的幸運。爲了使自己所學的專業不至於學非所用,像胡適那樣“性之所近,力之所能”??選專業恐怕不行,爲了養家餬口,社會需要可能是必須考慮的。還有很多人說,選專業不重要,未必是學什麼就去幹什麼。是的,很多的時候,很多的人上學讀書,不過是爲踏上社會就業,獲取一塊“敲門磚”。因爲沒有學歷,很多門是不開的。但如此一來,和這些人談專業選擇便成了沒意義的事。總之,胡適關於選專業的說法,肯定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科玉律,我們且當作一家之說吧。

    在一段時間裏,胡適與基督教走的很近。

    胡適出國赴美,雖是浪子回頭,抱有很大的決心和希望;但畢竟又是摔過跤的人,舊染一時也難以盡除。酒雖然一口也不喝了,卻還時常打牌,紙菸也屢戒屢抽。

    胡適自己也慨嘆說:“吾年來意志力薄弱極矣,即戒紙菸一事,屢戒屢復爲之,真是懦夫無志之爲!”爲此,他下過多回決心,寫過多回“自誓”與“座右銘”;??改過的決心是大的;然而洗心革面,改造惡習,談何容易!

    苦悶之中,有人和他說要想重新做人,只能投入基督的懷抱。

    胡適等初到美國,處處不適應,教會伸出了援助之手,極大的幫助了他們這羣素不相識的人。給他們贈送衣服和食物,帶領他們熟悉美國的社會,教給他們如何生活。

    來到美國後,胡適孤身慎獨,內心是很空虛。這個時候,胡適遇到了高顏值的體態輕盈的白人女孩,叫魏蓮絲。這個白人女孩,是胡適在美國初期所寄居的房東家的女兒。

    胡適第一次覺得男女在一起暢快交流能有的美好,他們一起交流古今,交流人文地理,交流時局,交流星空何以璀璨。在胡適看來,白人女孩,每日高強度閱讀,思維活躍,讀書極多,意氣舒高潔,心靈一塵不染,說話做事輕快明朗,是上天製作的玉石一般的人物。

    胡適後來提倡白話作文,很大程度上源於他與這個白人女孩的交往。他認爲,和這個白人女孩用英語的交流,口語化的使用,增加了他們的感情。而中國的古文化,則晦澀很多,不適合人們自由的、隨意的愛人和享受被愛。

    這個女孩是虔誠的基督徒,她很希望胡適能和她一樣成爲基督徒。

    基督教會每週都有活動,胡適一般都積極的參加。一方面被人告知,美國的強大,現代社會的文明,就建立在基督教的基礎上。另一方面,他心中一直有個不可企及的夢想,就是爲了他的魏蓮絲,他要更多瞭解基督教,以便和魏蓮絲有更多的交流。

    在濃重基督教生活圈內,胡適一次一次走進了教堂觀光,看虔誠的教徒做禮拜,也同美國的基督徒一同歡度熱鬧而快樂的聖誕節,並寫下過一首叫那穌日的長詩。

    周圍的世界從陌生變爲熟悉,周圍的美國人與美國文化從隔閡變爲融治,甚至慢慢地變爲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融化入他的血液中,沉潛於他的意識裏。

    胡適的精神世界發生着劇烈的變化,舊蛻漸漸脫離,新的觀念形態與理解方式鑄建的文化肌體日益豐滿。基督教文明正在一步步充盈籠罩胡適的精神世界,在基督教上流家庭的溫情招待與精神感召下,他少年時代形成的無神論的哲學硬度開始軟化。

    伊薩卡城區有各種不同的教會,胡適最爲接近的便是“教友會”。這個“教友會”又稱“貴格會”或“匱克會”。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他讀了法國啓蒙大師伏爾泰的有關英國教友會派的通信,深受感染,興趣很濃。二是康大一名叫康福(.??comfort)的法文教授是“教友會”的教友,康福與胡適友誼甚篤,康福的家庭生活正是典型的極其美好的美國教友會的家庭生活。其後來出任費城教友會”主辦的海勿浮學院(??haverford??college)的校長,胡適曾將小兒子思杜送到這個學院學習。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教友會”的信徒,最爲崇奉耶穌不爭與不抵抗的教導。這一點正是胡適從哲學立場上最爲欣賞也最易拍合的。不過胡適的不爭主義的信條如“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憂”等則是從中國的老子那裏學來的。

    胡適在”“教友會”的朋友也最多。他自己也時常去“教友會”集會中作講演。

    1911年夏天,學年大考結束,基督教學生會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孛可諾松林區舉辦夏令會。中國學生到會者35人,美國學生約200人。胡適雖不是基督教徒,也應邀參加了這一活動。連日聽基督教會的名人演說,講《馬太福音》,並開討論會。

    同來的留美學生中有一位陳紹唐,是胡適在中國公學時的同班同學。陳篤信基督教,是個福音保守主義者,一有時間就和胡適談基督教。

    陳紹唐對胡適說,儒家敬先賢,法祖宗,貢孔孟,實是一種文化積澱,不是嚴格意義的宗教信仰。佛教禮佛、菩薩、羅漢,所謂皈依佛、法、僧三寶,道教尊神甚多,實含中國傳統信仰諸神崇拜。然而,這些與基督教相比,教義上一個很大的不同點便是,皆爲偶像崇拜。基督教只拜人之上的神,即上帝,去除人間的一切偶像崇拜。任何人、人造之物、人類社會產生的權力、金錢皆排除在基督教的崇拜裏,因爲基督教主張,除了造物主,別無他主。

    基督教以“罪”爲邏輯起點,不同於佛教以“苦”爲邏輯起點。基督教義認爲,世人皆罪人,此罪爲人類之罪,爲人與神脫離的原罪或本罪,而非世俗刑法意義上的罪;此罪爲人在上帝面前的罪。儒教重人與人的關係,禮法並治;基督教關注人與人的關係,更關注人與上帝的關係。罪即是人脫離上帝、背離上帝的東西。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無論是掌權者還是無權者,無論貧富,也無論智慧還是愚昧,皆爲上帝之下一罪人。罪人在上帝面前平等的,都將平等的接受未來上帝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