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506章 留學日記
    胡適在哥倫比亞大學經過一年的學習,加上他在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學的一部分課程,便達到了當時哥大研究生的規定學分。1916年11月,他考過哲學和哲學史的初級口試和筆試,成績及格,取得了“博士候選人”資格。而從1916年8月初,他便開始寫“博士論文”了。論文題目是:《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

    博士論文用了近九個月才寫成,全文約九萬字,打印稿多達243頁。

    1917年5月22日,胡適參加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他走進考場擡眼一望,上面坐着六位大主考:五個洋教授,一個洋博士。他的導師杜威和夏德兩個老頭坐在當中。這六位主考,只有夏德是懂漢文的漢學家,但也讀不懂先秦典籍;其他五位洋學者,漢文一字不識,他們的中國學問更是實在可憐,對這些人談先秦名學,簡直可以說是對牛彈琴。

    胡適報告了論文要旨之後,他們便七嘴八舌地提問、詰難,問答往復,直考了兩個半小時。口試考過,不管結果如何,反正,胡適七年的留學生活總算結束了。

    胡適在美國留學7年(1910年—1917年),共寫了17卷日記,其中有兩年時間沒有日記,或是日記遺失。如很多人所說,嚴格意義上講,從第三捲起,胡適日記應稱爲札記,因爲所記內容已側重分析研究,闡述思想,不似前兩卷內容多爲日常流水賬般的記錄。

    日記被出版、再版、廣泛傳播,成爲中國近代留學史上的經典文獻。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源起、文學革命的發端,都可以在《胡適留學日記》中找到相關線索。

    《胡適留學日記》卷一的日期跨度爲:1911年1月30日~10月30日,整整9個月,收錄日記270篇,天天有記錄,較爲完整地勾勒出胡適赴美留學第一年的生活學習狀況。

    打開日記,看到的內容是:“考生物學,尚無大庛”,“此次大考,生物學得95分”,“作植物學報告”,“溫植物學”,植物學得83分,殊滿意矣”,“種果學野外實習”“寫植物學與生物學報告”,“考植物學,溫氣象學”,作氣象學報告,論空氣之流動”,“下午地質學野外實習”,……

    這時候的胡適,應該是在全力攻讀農學專業的課程,課後滿腦子是生物、植物,空氣流動、氣象、實習……

    胡適改學了文科,入文學院後,多年後念及兩年來的農科學業,胡適還是有抱憾的。1933年12月20日夜,胡適對當年留學日記補註時如此寫道:“於今20餘年,我與同班之王預君皆在此學(氣象學)上無絲毫貢獻,甚愧吾師當年之期望……”

    雖然他畢生致力於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但不止一次說過,早期修習農科專業,對培養其科學的實踐方法與嚴謹的治學態度大有裨益。

    在學習專業知識之餘,胡適將主要精力用於海量閱讀,在日記中可以看到,他的閱讀範圍非常廣泛,其中西方小說戲劇和中國傳統詩詞最多,日記中的記載隨處可見。狄更斯的《雙城記》,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麥克白》,大仲馬的《俠隱記》(即《三個火槍手》),司各特的《尼格爾的家產》,喬治?6?1艾略特的《織工馬南》,果戈裏的《警察總監》,彌爾頓的《Lallegro》、《Penseroso2》,歌德的《赫曼和多羅西亞》,濟慈的《聖艾妮絲節前夕》,華茲華斯的《TinternAbbey》,亞歷山大?6?1杜馬斯之《鐵面王子》,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培根的《學習》、《科學和技術》、《建築》、《花園》、《財富篇》、《友誼論》,《蘭姆書信集》,愛默生的《友誼》、《愛默生文選》,麥考利的《愛迪生傳》,《神話》,《阿波羅》,《Minna》、《Minna傳》,Burke的《TheAgeofChivalryisgonel》,德文著作《虛馨傳》、《Huhnchen》、《KleiderMachenLeute》、《LyricsandBallads》等,中文傳統詩詞涉及《古詩十九首》、《王臨川集》、《陶淵明詩》、《謝康樂詩》、《杜詩》、《詩經》、《稼軒詞》等。

    其次是史哲類著作,計有《左傳》,《荀子》,周星譽的《鷗堂日記》,《顔習齋年譜》,格洛特的《希臘史》,柏拉圖的《柏拉圖的道歉》、《Crito》、《Phaedo》、《理想國》,《馬太福音》,班洋的《天路歷程》,馬可梨的《歷史》、《強森》,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安德魯?6?1懷特的自傳和《石臺傳》等。

    從胡適閱讀的書籍可以看出,他涉獵廣泛,以文學、歷史、哲學爲主。胡適一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研究,和他在留學期間選擇的閱讀方向有密切關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紮實廣博的閱讀,爲其後來在治學上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日記中,胡適記錄了許多閱讀感受,儘管字數不多,但觀點鮮明。讀《哈姆雷特》,他說,“Hamlet真是佳構,然亦有疵瑕”;讀《麥克白》,他發出疑問,“此書爲蕭氏(胡適譯莎士比亞爲蕭思璧)名著,然餘讀之,初不見其好處,何也”;讀《羅密歐與朱麗葉》,他認爲“此書情節殊不佳,且有甚支離之處。然佳句好詞亦頗多,正如吾國之《西廂記》,徒以文傳者也”。

    從胡適日記中的閱讀感想清楚表明,他看書要有自己的觀點,敢於質疑,敢於批判,不是人云亦云地拜倒在名家腳下。

    一段時間以來,有很多戲謔文字,摘錄了《胡適留學日記》中關於“打牌”的記載。根據摘錄內容,胡適留學期間好像是天天在打牌,儼然是個不思進取、不學無術的混日子之徒。發文者由此慨嘆,前輩學人不過如此,時下好多大學生在學校混日子也就沒什麼可大驚小怪了。此類文一出,曾引起廣泛關注。但如果認真查詢原著,不難發現摘錄內容爲“移花接木”拼湊而成,不過是無聊者的惡作劇罷了。

    觀《胡適留學日記》卷一,胡適關於打牌的記錄確實不少,近30次,其中確實有連續數日“打牌”的記錄。從這些記錄中可以看出,身在異國他鄉,緊張的學習之餘,打牌看來是胡適的主要娛樂。

    作爲一種正常的娛樂活動,年輕人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不過人之常情,本無可厚非,但打牌次數多了,難免會分散精力,浪費時間。胡適終究是胡適,他很快意識到了這點。

    在9月6日(星期三)的日記中,他明確寫道,“昨日與金濤君相戒不復打牌。”

    從此以後,他的日記中再無出現“打牌”的記錄。可見胡適還是自律自制,不好的生活習慣是會堅決改正的。

    胡適不僅戒打牌,還在努力戒菸。卷一日記2月5日(星期日)記錄,“日起戒吸紙菸”,可能後來沒有完全戒除,或是改吸了菸草。在8月6日的日記中,胡適痛下決心,“自今日起不吸菸矣。餘初吸最賤之菸捲,繼復吸最貴之菸捲,後又吸菸草,今日始立誓絕之。”戒菸、戒打牌,看似小節,然而“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一個生活上嚴謹自律的人,日後成就事業的機率遠遠大於率性而爲的人,尤其在治學方面更是如此。

    日記中還有些有趣的記錄,2月20日(星期一),“連日似太忙碌,昨夜遺精,頗以爲患。今日訪Dr.Wright,詢之,醫雲無害也。餘因請其遍查臟腑,雲皆如恆,心始釋然。”日記中坦然記載“遺精”情況,而且“頗以爲患”,以爲身體出了問題,“遍查臟腑”,“心始釋然”。看來,普及生理衛生知識很有必要。

    在日記中,胡適將他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或者把和朋友談論的問題,或通信、或面談的大概寫在其中,有時也將自己想的問題、思想的材料、步驟、結論記在裏面,還有他的自喜、誇大、野心、夢想等等。這樣實實在在的記載,至少可以寫出一個不受成見拘縛而肯隨時長進的青年人的內心生活的歷程。日記記錄那個年代一箇中國留學生的私人生活和思想演變,也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胡適。

    2002年10月16日晚,“亞東遺珍”專場胡適、陳獨秀重要文獻在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上拍,《胡適留學日記》,在現場經過長達60分鐘的激烈競投,最終以1.3915億元高價成交,成功超越2012年“南長街54號藏梁氏重要檔案專場”保持的6709萬元成交紀錄,創下文人手稿最新紀錄。?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