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晉末多少事 >第一四四二章 猶記那年潼關
    現在杜英願意這樣說,自然說明以後道家想要在活動經費上爭一爭,也是有理由的。

    “我們也算是邁出了一小步,向着西域行進的一小步。”杜英最後說道,“宗教,是利器,敵用之可傷我,我用之可傷敵。

    因此現在正是關中需要用這柄利器的時候,餘還是很期望諸位能夠攘助都督府,用好這把刀、走好這一步。”

    ————————-

    杜英原本以爲處理完了宗教司這邊的事,今天的工作就算是結束了。

    雖然就是在書院裏轉了轉、參觀了幾處工坊,但也辛苦我自己了。

    然而······

    正當他嘿嘿笑着看向新安公主、公主殿下也欲說還羞的時候,疏雨大步走進來,看也不看這一對馬上就要啃到一起去的狗男女,朗聲說道:

    “公子,任主簿求見!”

    “洪聚?”杜英挑了挑眉,“餘同洪聚,許久未見了,之前說要返回長安,來的倒是很快啊!”

    “快馬加鞭,只爲能夠早見都督一面,緣何不快?”門外已經響起了任羣的聲音。

    “速來,速來!”杜英哈哈大笑道。

    當初起家於關中盟,所依靠的左臂右膀就是王猛和任羣,這也是當時杜英其實唯二兩個能完全信任的謀士,其餘各個村寨的家主族長,多多少少都還有着他們自己的小算盤。

    當時杜英負責敲定大方向,王猛負責在前面開路,任羣則負責背後的穩定,合作無間。

    後來任羣也一直負責東線的戰事,主要也是跟在大軍後面一點點的收拾本地破碎的民政。

    等王猛從河東抽身而出,整個都督府的管理體系也逐漸穩定下來之後,任羣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留在某一個州府充當郡守了。

    王猛之前就一直提議要在關中設立監察機構,這是他主政關中的時間段內重要的舉措,而所謂監察,對內監督百官,能夠擔當這個位置的,自然也得是完全信得過的人。

    除了任羣,又能是誰?

    不過王猛也好,任羣也罷,都知道關中百廢待興,如今展露出來的興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變成空中樓閣。

    至少如今,還處於能團結的一定要團結,不能團結的想方設法要團結的地步。

    這就意味着在這背後肯定會有很多齷齪。

    當然,也難免會有一些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的舉措。

    儘管都督府還是下放了很多自主權給地方州府的,以求地方州府主政官員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針對本地的風土人情,對關中新政進行合適的調整,但是這其中的尺度本來就很模糊,難以把控。

    所以應該如何懲戒和監督這些越界行爲,什麼需要嚴懲,什麼因爲順應民意反而應當多加鼓勵,成爲當地的定策,這些其實都需要有所考量。

    一國草創時的監察,本來就是一件喫力不討好不說,反而有可能給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的行爲。

    但是沒有監察,又萬萬不可以。

    人心向背、人心善惡,這些終究都是需要有人來監督、有人來匡正的。

    爲此,接受了這個重任的任羣,並沒有着急組建自己的班底、大刀闊斧的選擇對各地官吏的行爲進行約束和監督,而是選擇帶着幾名親隨,從關中出發,到各地去轉一轉、看一看。

    “屬下此次出行,北到上郡,西至武威,南下漢中,東抵許昌。”任羣沉聲說道,“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之前也已經寫成公文上報給都督,幸未辱命。

    正巧從涼州經漢中、過扶風,意欲前往河東,得知都督已經返回長安,故特意前來拜見都督,以向都督覆命。”

    杜英當即起身,降階上前。

    新安公主也追隨着起身,杜英的身份已經今非昔比,在多數情況下他也不可能再和當初那樣和屬下們勾肩搭背,而且也不需要杜英做出改變,手下人心知肚明,都要和都督之間保持三分距離以表示對都督的敬意。

    就算是都督不想要維持其形象,大家這些當手下的也得幫着都督維持。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家可都等着有朝一日把都督送上皇位呢,所以從現在開始樹立起來都督高高在上的地位,是必然的。

    因而就算是方纔杜英見到司馬恬等人,也並沒有起身迎接,大家只是見禮還禮而已,這也符合一個上位者應該有的姿態。

    如今能夠讓杜英降階相迎的人已經不多了,王猛算是一個,而眼前的任羣,大概算是半個。

    新安公主能夠看出來,杜英對於任羣還是很親近的,只不過反倒是任羣在刻意的維持自己和杜英之間的距離。

    “洪聚,你我也已經許久未見了,且同席敘話。”杜英抓住任羣的手腕,不由分說拉着他走到自己的桌案前,同時指了指新安公主說道,“這是內人司馬道福。”

    新安公主含笑躬身見禮。

    她是有女官官銜在身的,是正兒八經的都督祕書,所以在外拋頭露面,可以直接介紹官職,方纔她也是以此身份和司馬恬等人相見,以至於司馬恬等人都沒有對新安公主行禮——以他們的官銜,自然不能對一個小小的祕書見禮。

    而現在杜英以“內人”稱呼之,就是在向任羣介紹自己的家眷了。

    那就是通家之好。

    任羣忙不迭的行禮,同時低聲說道:

    “都督,這恐怕有所不妥······”

    杜英瞪了他一眼:

    “當初在潼關,你我兄弟喝得酩酊大醉,許下了也學祖將軍,中流擊楫的豪言壯語,結果現在天下將定、清平初顯,不枉我們爲之奮鬥一場,而這兄弟,反倒是做不成了?”

    (注:第二十一章)

    任羣愣了愣,無奈的說道:

    “都督,日後都督爲君······”

    “哈哈哈,這有什麼好怕的?君也不是神仙,沒有三頭六臂,卻需要喫喝拉撒······”杜英大笑道,“是了是了,也不是沒有壞事······

    當了餘的兄弟,這輩子就得是餘的兄弟,若是餘爲君,那汝便是孤臣一個!”

    說着,杜英拍了拍任羣的肩膀:

    “當孤臣,怕不怕?”

    任羣怔怔的看着杜英。

    雖然他沒有飲酒、杜英想來也沒有醉,但是恍惚間,他看到的好像真的不是高高在上的都督,而是那年潼關,狹小破舊的屋舍之中,醉裏挑燈看劍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