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重織錦繡 >第六百五十七章 西潢
    何明揚說:“是不好越過皇上,也不好太少。這樣,我們定下來,一年一家十萬兩銀子怎麼樣?”

    喬墨蘭首先表示沒有問題。範荃蕙也說沒有問題。何英華更是沒有問題了。何菁華低頭算了一下說:“如今,我這邊生意越發好了,每年也能賺不少銀錢。我花銷倒是不大,以前還多買田地,如今,田地也不用多買了,鋪面也買了夠多。所以,日常都會把一些錢財拿去給福利院,善堂,義學之類的。不過,我沒有你們那麼有錢,我每年就還是五萬兩銀子吧。就這個,還不能說是我捐贈的,要說是我們金家捐的纔行。”

    大家都點頭表示理解。

    何莞華最是爽朗:“我這邊珍珠生意越發好了。如今,我又拿多餘的錢投資白家的藥材生意,賺錢更多了。不過,我倒是在西北,西南等買了很多土地用來種植藥材。回頭還打算在靠近東胡那邊的地方也買地種植藥材呢。種植藥材,最費錢的不是買土地,是種植過程中需要用的種子,打理費用。所以,開支不少。另外,我大多數銀子,白家大多數結餘的銀子,都投入到各地醫館中了。所以,我更不能在義學上多投入錢。我還是每年五萬兩銀子罷了。也要算白家捐的。”

    何瑩華也從任上回來參加四姐姐的婚禮,正準備這幾日就回去呢,這個時候說:“我不缺錢。以前花銷大,因爲在府裏住着,擔負一家子費用。如今,我們到了任上,自然是甩手不管了。光是我們這一小家花銷,真是少的可憐。竟然結餘不少。我每年也捐贈五萬兩銀子吧。”

    大家都表態完了,何英華說:“成,那就這樣說定了。不知道大姐姐那邊怎麼樣?”

    範荃蕙忙說:“這個,我昨兒個就進宮見大姐姐了。大姐姐說,往日,內務府雖然是她管着,可是,反而要往裏面貼補不少銀子。現如今,內務府內裏還是她管着,外面卻不是理親王管,變成大公主管了。她貼補的銀子也越來越少,以後,說不定都不用她貼補銀子。”

    “這樣下來,她手裏的銀子多了也沒有地方用。所以,她也決定每年捐贈十五萬兩銀子。以三個公主的名義捐贈。”

    何英華算了一下說:“光是我們這幾家就已經不得了了。還要加上商會那邊呢。”

    小妹妹何芳華說:“商會那邊商人們都已經磨拳霍霍了。他們這幾年可是賺了不少銀子。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義學開到哪裏,生意就能做到哪裏。哪裏就會興旺起來,他們怎麼還能不上心?”篳趣閣

    何明擴和何明撫雖然還小,但是,他們也都經常跟着哥哥姐姐們參加商會的議事,此刻也都說:“是啊,好多商會的老爺們找我們商量,看看怎麼定一個章程,每年捐贈銀兩到義學中去。”

    何明揚說:“是啊,皇上這樣公開支持義學,還每年拿出二十萬兩銀子這樣的巨資給義學,這讓江南商會的商人們都跟打了雞血一樣,都嚷着要捐贈呢。不過,礙於我們何家是首倡義學的,要先等我們表態這纔好行動。如今我們定下來了,就讓人跟商會通告一聲。他們也好趕緊行動。”

    何英華說:“好,我明天就讓聽雪帶着銀票去商會,跟大家都說清楚。”

    這個事情說完了,何英華又問兩位嫂子哥哥們在任上的情況。

    喬墨蘭說;“西潢省太貧困了。山多,地少,人煙稀少。糧食種的還不夠百姓自己喫的。每年都要朝廷撥糧食過來才成。百姓們只有南部種點糧食,其餘的都是放牧居多。天氣還特別惡劣,冬天冷,春夏少雨,水稻是一點都種不成,只能勉強種點豆麥。棉花也不是很適合。倒是朝廷發的新種土豆還能收穫不少。如今,西潢省都在推廣種植土豆呢。這麼一兩年光景,據說是比以前要好些。這讓我都不敢想象,沒有種植土豆前,百姓們過什麼日子。”

    何明揚對兩個弟弟和六妹妹說:“你們出生在江南富裕之地,後來又到了京城,是沒有見過西北百姓那窮無立錐之地的貧困。也不能想象在那樣苦寒地區生活的百姓是怎麼過的。”

    喬墨蘭笑着說:“三爺,別說是四弟五弟六妹他們這樣從小就長在何家的少爺小姐了,就是我這樣自詡喫過苦的,也沒有見過西北那樣的貧困啊。”

    何英華說:“西北大多數省份都是這樣的。那裏不但百姓生活困難,更加難的是漢人太少了,地域太廣了。夷人比漢人多,他們勢力大,更加不好管。”

    喬墨蘭說:“可不是。我們這些漢人官員到了西潢省,都要先到幾個大的夷人部落首領那裏拜地頭,要不,這官都當不好。”

    何英華說:“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其實,也可以解決,只是要慢工出細活。先要把漢人遷徙一些過去,漢人增多了,我們掌控的力量就更加強大,夷人只能屈服。其次就是要找到喫飯的門路。無論是漢人還是夷人,都是我們大夏的百姓,讓百姓喫飽才能安穩住他們的心。大哥去了,有沒有想法子?”

    喬墨蘭說:“我們去了之後,你大哥問了當地官員都是怎麼做的。尤其是問了前任通判。前任通判說,西潢省沒有啥錢,年年都是靠着朝廷撥錢過來,還要撥糧食過來才能過日子。所以,這錢糧也好管理。無非是上面發了多少錢,就花費多少錢罷了。”

    “你大哥都是可以蕭規曹隨。可是,他總想有所建樹。開始的時候,想倡導大家種植棉花。後來發現,當地不適合種植棉花。倒是放牧的比較多。所以,就想着鼓勵百姓多放牧,這樣能多一些羊毛之類的,到時候好多建羊毛紡織工坊。可是,西潢不太適合放牧羊羣,倒是一種叫犛牛的比較適合。牧民們都是放牧犛牛。這犛牛的毛能紡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