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重織錦繡 >第六百五十六章 五十家
    海世鏡說:“嗯,學《孝經》好。百善孝爲先,我朝本就是以孝道治理天下。天下百姓大行孝道就是仁義之道了。如果再能讀詩已經是文雅之人了。這已經夠用了。”

    何英華說:“當然了,義學中,如果發現有百姓之子,在儒學一道上有天賦,我們就會專門培養,經過大儒的考覈,通過者,我們義學負責其讀書費用,把他送到書院讀書直到他取得初步功名。”

    海世鏡和一衆大儒不由得歡喜起來:“這個好啊,這個規矩好。老夫先代儒家謝謝義學了。”

    這個天下雖然是儒家的天下。可是,他們也不是沒有競爭者。朝堂上還有法家,道家,佛家,民間各種宗教信仰更是多了。尤其是這幾年北蠻,東胡和大夏通商互市,商品流進來,這些地方的宗教也流入進來。很多甚至已經在一些小地方站穩腳跟。這些都讓大儒們很是憂心。

    這個時候,何英華提出讓儒生們進入義學教學,還給義學啓蒙用儒家經典。這不是在夯實儒家的根基嗎?這好事怎麼不讓一衆大儒們都歡喜異常?

    何英華也很高興,這真是好事,義學的先生問題解決了。

    何英華又說:“我正準備給朝廷上摺子,我們江南商會決心對義學加大捐贈。不但只侷限於大夏的東南,還要在西北幾個省份也開義學。所以,舅公,你看看能不能往那邊派儒生過去?”

    “當然了,西北條件艱苦一些,不過,我們義學經費充足,再怎麼艱苦也不會讓先生艱苦。我們要提高西北先生們的束脩,還會提供住宿等一應供給。保證讓先生們在西北也生活的好好的。”

    海世鏡笑着說:“老夫知道這幾年你們江南商會越發有錢。也相信你們不會在銀錢上虧待儒生們。放心好了,別說是你們還肯給束脩,就是沒有錢,我們也有儒生願意去教化天下。”

    這麼說,何英華就放心了。

    過後,何英華立刻給皇帝上了摺子。詳細說了一下義學的情況。皇帝對於義學十分重視,還特意把大公主請到宮裏詢問了半天。最後下了旨意給義學,以後,皇家每年拿出來二十萬兩銀子給義學。

    這下子可好了,本來江南的義學是何家倡導的一個民間組織。現在由皇家拿錢,這就是過了明路了。這讓江南商會的商人們都心氣提高了。

    何英華也把兄弟姐妹們組織起來商議。

    何英華說:“義學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其實每年我們幾家都給義學捐贈很多銀錢。宮裏大姐姐也捐贈很多。這些本來就足夠義學使用的了。在我們的帶頭下,江南商會的很多商人們也都捐贈不少。這使得我們資金更加充足。就不侷限於江南了,開始把義學開到了隔壁幾個省,甚至西北也有部分地方開辦了義學。”

    “以前還發愁缺儒生去義學。現在有幾位大儒在士林中造勢,立刻就有很多書生響應。啓蒙先生是足夠的。當然了,義學更多的是各種工匠師傅。這一點本身我們就有很多老工匠當師傅。我們這幾年自己也培養了不少。前幾天我給大公主遞了帖子,上大公主府上和大公主一番交談。”

    “如今,大公主已經不大管皇上的各項生意了。那些都已經大半交給二公主打理。大公主如今管着內務府。內務府皇宮這一塊是我們大姐姐管着。外面一直都是由宗親管着。正好前一段時間管着外務的理親王重病,皇上就把內務府的事務交給大公主了。”m.biqmgètn

    何明揚說:“這事情要是擱在以前的朝堂,肯定是要吵翻天的。可是,擱在現在,有四妹妹做了這麼多年官員,大家對於內務府由公主掌管已經不想說什麼了。再說了,大公主能力非凡,這些年把皇上的那些生意打理的翻了多少倍,朝廷很多支出都是靠着皇上私庫補貼。大臣們自然也不好說什麼。”

    這個話說得何英華笑起來。

    二夫人範荃蕙說:“四妹妹和大公主都是女中豪傑,哪怕是西北,閨閣中也流傳着你們的事蹟呢。”

    何英華說:“二嫂又打趣我。我哪裏能跟大公主比?我跟大公主詳談一番。大公主說,皇上下令每年拿出來二十萬兩銀子給義學。此外,還把一些退役的將作司中老工匠給了我們。我自然是喜出望外。大公主說,這些老工匠可都是身懷絕技,比民間那些普通匠人可是強多了。不能按照普通先生的月利給。我也答應了。還拿出來一個章程。以後,義學裏各種老師也要評定。分爲一級,二級,三級。三級最低,一級最高。最高的待遇福利月利都要高出很多。”

    範荃蕙說:“嗯,理應如此。這樣也能吸引更多精工巧匠來授課。我們的學生也能學到更多東西。四妹妹,如今,義學不差人,不差錢,是不是多開辦一些。西北,尤其是你二哥待着的塞上省你一定要快點多開辦幾家啊?你二哥可是塞上省的訓導,本身就擔着教化百姓的責任呢。”

    何英華說:“這是沒有問題。本來,皇上就要求我們多在西北開義學。”

    “我讓人做了一個章程,今年預計增加五十所義學。其中,西北就佔據二十所,東南二十所,江南只有十所。不但塞上省二哥那裏有,西潢省大哥那裏也有。”

    大夫人喬墨蘭高興的說:“那我可要謝謝四妹妹了。你大哥雖然是通判,管着錢糧,不管百姓教化。可是,這義學開到哪裏,哪裏就出百工人才,就會多開工坊,多開工坊,就能多繳納錢糧。你大哥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何英華說:“是啊,義學好處很大,這些年,我們是深有體會的。以前,我們每年每家都是出五萬兩銀子用於義學。按照已經是大手筆了。有時候,錢實在花費不出去的時候,還有捐贈二十萬,三十萬兩銀子的時候。如今,倒是不能這樣胡亂捐了。這裏面頭一份是皇上。我們不能不捐,也不能越過皇上。所以,我找大家來商議一下,一年大家都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