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綁架了一個外星文明 >第230章 最不“科學”的機器
    12碳原子空心球?

    李默盯着紙張上的數據模型,這種明顯違反物理法則的結構真的能在常溫常壓下存在嗎?

    就像元素週期表一樣,它是根據原子核內正電的數量來排列元素的。按照推測,只要原子核內的正電無限多,就可以排列出無限的新元素,但目前爲止,科學家們只發現了118種可以存在的元素,因爲隨着原子核內正電的增多,元素自身會變得不穩定,甚至有的元素只有在對撞機內存在毫秒的時間。

    物質的排列結構也是類似,碳元素的成鍵數目上雖然比其它原子佔有優勢,但要構成12碳原子空心球,至少需要24根單鍵。

    化學家們已經得出了共識,元素的單鍵最多爲6根,一旦超過了這個數目,核內電子就會在斥力的作用下發生坍塌,導致物質的不穩定。

    可現在事實就擺在眼前,這種外星廢棄電池內的主要物質就是這種12碳原子空心球。

    存在即合理,這是一句哲學上的名言。它的意思是無論一件事物或者事情聽起來如何荒謬,只要它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擁有存在的理由。

    李默要做的就是尋找出它存在的理由。

    現在的他覺得自己就像是盲人摸象一般,只能窺視事物的一角卻無法看到事物的全局。

    “鋰離子?”李默想到了當時化驗時,墨綠色的物質內還存在少量的鋰離子。原本他以爲這裏的鋰離子是作爲存儲電流的存在,現在看來他是想錯了。

    於是有了新想法的他,決定把鋰離子的數據重新加入到數據模型中。

    李默從揹包中拿出一罐“精力咖啡”,一飲而盡。喝了這多次,他依然喜歡不了這種味道。

    “閉關!”

    “謝絕一切來訪!”

    微信通知夏晴。

    ......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

    日出日落

    時間來到了第五天,李默看着桌子上堆滿的草紙,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他終於把新的數據模型完成了。

    在模型中,12碳原子空心球和鋰離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結構。這是原子尺度上的融合。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鋰離子用自己的單鍵把碳原子束縛了起來,同時它的電子平衡了碳原子電子的斥力,並且碳原子的原子核和相鄰的鋰離子原子核之間出現了一種神奇的電場。這種微觀尺度的電場是牢不可破的,所以它們構成的新物質纔會如此的穩定。

    這在數學上完全成立,沒有絲毫的邏輯錯誤。

    “完美!”

    李默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來。

    世界是在太奇妙了,兩種特殊的原子結構體竟然可以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原子級的融合。在自然界中早已存在一種原子經過衰變轉變爲另一種原子的情況,甚至人類也可以用衰變、裂變、聚變、人工轟擊的方式改變原子核的屬性。

    但被改變的原子完全轉變成了新的原子。

    鋰碳12空心球卻不同,它是兩種不同原子的融合,從本質上講,它的內部依然包含了碳和鋰兩種元素,碳原子和鋰原子的屬性並沒有被改變。

    以此類推,自然界中是不是還存在其他可以在原子尺度上,互相融合的原子結構體呢?它們又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呢?

    李默越想越激動,他也許在無意間爲世界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教科書上描述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人能使用工具。”這句話在宏觀上概述出來人類文明發展的本質,而所有的工具都是由物質組成,物質是由各種各樣的原子組成。原子的屬性決定了工具的用途。

    但原子屬性的改變是極其困難的,在古代科學史中,不乏點石成金,鍊金術的記載,它們都是古人企圖改變物質屬性的嘗試。但由於原子結構非常穩定,難以在常溫常壓下被破壞,所以他們的這種嘗試無一例外的失敗了。

    原子融合理論在不要求改變原子屬性的情況下,神奇的改變了物質的屬性,這就大大的降低了難度。

    但降低了難度並不等於沒有難度,李默現在面對着一個新的問題,如何把這種鋰碳12空心球製作出來。

    一切紙面上的理論如果不能在實踐中得到證明,都是空談,就像風靡世界的宇宙大爆炸和絃理論一樣,它們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理論基礎已經很牢固了。但是卻頻頻受到世人的質疑,就是因爲無法找到實際證據支撐。

    任何一個理論從紙面走到現實中,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現在距離任務365天的時間期限已經過去了一半。李默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了。

    這時他想到了用來尋找微觀粒子的LHC強子對撞機。

    如果說科學是優雅的,它可以巧妙的運用各種宇宙規律爲人類服務,在科學中講究以弱御強,以巧制力,那麼強子對撞機則是一種最不“科學”的機器,它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不斷加速粒子,讓它們具備超高的能量,然後再讓這種高能粒子轟擊目標粒子,科學家可以根據轟擊後的產物,發現未知的粒子。

    簡單的說,就像一位士兵拿着一把槍對着靶子開了一槍,子彈轟擊到靶子上時會破壞靶子原本的結構,我們可以藉着這個時刻觀察靶子的內部結構。

    這種“暴力”機器其實是人類在探索微觀粒子時的無奈做法,因爲微觀粒子的尺度太小了,人類很難藉助目前的科學儀器直接觀測。

    高能粒子在對撞時,會改變粒子原本的屬性,這個特性讓李默覺得也許可以利用對撞機合成鋰碳12空心球。在鋰離子與碳原子混合對撞後,也許會產生這種神奇的物質呢?

    當然,他對於這個構想並沒有完全的把握,但科學不就是在不斷嘗試中進步的嗎?

    現在需要一臺對撞機,李默撓了撓頭,對撞機並不像其它的科學設備一樣簡單,它是人類建造過的最龐大的機器。

    就拿世界上最大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來說,它是由34個國家超過兩千位物理學家所屬的大學與實驗室所共同出資合作興建的,擁有27公里的圓形加速隧道,歷時14年。

    每一次的實驗需要花費的資金都是以億爲單位計算的,聽說實驗計劃已經排到了數十年後。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肯定不會爲了一個未經過驗證的理論特意進行一次實驗的。

    當然,他需要的對撞機並不需要那麼高的加速度,因爲鋰碳12空心球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原子的屬性,只是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

    通過計算,他得出了一個數據,那就是鋰離子和碳原子只需要0.2GeV的能量就可以完成這種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