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第一狂士 >第922章:身在御宇第幾層、一石激起、驚濤千重
    一時間這位副考官被難得抓耳撓腮,心裏暗自罵這個答題的舉子多事……你有這樣的本事,不會好好寫一篇策論嗎?

    爲什麼要弄出這麼個東西?

    而另一方面,他又不敢隨意處置,因爲一個不恰當,他就會成了京師文壇中的笑柄!想了好久之後,這位副考官終究還是把這一大冊卷子抄起來,捧着它進了幾位考官的房間。

    然後沒過多久,裏面就吵起來了!……致公堂裏一時之間爭執不休,主考官梅觀林在旁邊看着幾位副考官在那裏爭吵,心裏卻也在暗自翻涌。

    有幾位年老的翰林一輩子在翰林院勳章摘句,頭髮都白了。

    他們一口咬定這張卷子離經叛道,鍼砭時政多有不敬祖宗、不遵法度之語。

    而另一邊的幾位副考官,差不多都是當過六部官員的出身,他們也沒有拼命爲這一張卷子說話,只是說這張考卷上所說的內容,多有振聾發聵之言。

    按照這邊的意見,這張卷子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被扔在黜落的那一堆裏。

    至於冷眼旁觀的梅觀林大人,說實話他心裏也沒打定主意。

    ……這張卷子如今就放在梅觀林的眼前,他也仔細看過,同樣這裏邊的東西也有很多是他不明白的。

    但是就他看懂的那一部分而言,卻足以讓他的心中震撼不已。

    文章雖然文辭高古,但內容卻極其新穎,其中某些話更是讓梅觀林耳目一新。

    在他看懂的那一部分裏,有些有關制度的內容,足以讓他瞠目結舌!打個比方說,就好比一座牢房裏有五個囚犯,他們每天有一桶粥喝。

    於是負責分粥的那個人自然會因此操守墮落,給自己和自己那一夥兒人喫飽了,別人餓死了他們都不管。

    同時這個分粥的人若是輪換着來,那就輪到誰分誰貪污,每個人都要餓上四天才能喫一頓飽飯。

    歷朝歷代以來,解決這樣的問題,他們都強調要提高官員的道德品質,具體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熟讀聖賢書。

    讀書明理,參加考試之後才能去做官,然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對於貪污的作用極其有限。

    儘管飽讀詩書,但是一旦位高權重,有機會貪污的時候,大部分官員還是禁不住誘惑。

    至於本朝太祖朱元璋,卻提出了另一個思路,簡單的來說可以歸納爲:你敢貪污我就弄死你!按照太祖頒佈天下的大明律規定,官吏貪贓銀六十兩以上的就要斬首示衆,並把皮剝下來塞上以稻草和石灰。

    非但如此,這個被加工完的死玩意兒還要掛在官府衙門的案桌旁邊,用來警示繼任的官吏不要重蹈覆轍。

    這手段聽起來真是奇狠無比,但是效果卻是每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到了現在的萬曆年,有關官員貪污量刑的標準早已名存實亡,六十兩剝皮楦草簡直就是個笑話。

    也就是說,即便是這樣的酷刑,也阻擋不了貪瀆之風。

    而這張卷子裏所舉的例子,卻讓梅觀林的心裏暗自心驚:只要讓那個分粥的人,最後一個拿粥就行了。

    不管是誰來分粥,如果做不到儘量公平,那麼分粥的人最後拿到的肯定是最少粥的一碗,貪污問題立馬解決了。

    雖然文章中也說,並不存在以極其簡便的方式理清官員吏治的方法,但是梅觀林也隱隱地感覺出文章裏的言外之意,似乎是在說。

    光憑着聖人教化和官員本人的道德操守,是一條完全走不通的路。

    這個考生在卷子上當然沒有明說,但就算是梅觀林自己體悟出來的這一點點意思,也足以讓他膽戰心驚!但是梅觀林的想法,卻跟正在吵架的那些人不同。

    他看這篇猶如天外飛來的策論,知道寫作它的人頭腦清晰、經驗豐富、甚至是尺度也掌握得十分老辣。

    如果有人說這是出自一個叱吒政壇多年的名臣筆下,或是一個致仕的相國所寫,他都敢信!可這篇文章要是出自一個考生之手,那就厲害了。

    因爲只要梅觀林取了他爲進士,他從今以後就是這個舉子的“座師”,這是大明朝官場的規矩!他都不敢想,一個學生有了這樣的見識,走上朝堂之後會變成什麼樣?

    那可能是比當年的張居正還要顯赫耀眼的名臣!所以自己要是取了他,將會帶給自己的好處可是不計其數,這也是梅觀林沒有急於作出決定的原因。

    這一刻堂上的兩夥人各不想讓,爭執得越發厲害,而梅觀林大人的心中也不由得暗自琢磨:朝廷在會試中設置了策論,不外乎就是考察考生執政和處置問題的能力。

    可是在兩千一百多份洋洋如海般的試卷裏,竟然有一個人真的正面回答了問題,卻變成了如今的局面!國家開科取士,原本要的就是選拔人才,可是你看看現在,至公堂裏都打成什麼樣了?

    在這科考生裏,居然出了這麼一個人!他是誰呢?

    ……這時的沈淵還不知道,自己這一顆石子扔出去就不管了,卻激起了貢院那邊的千重波浪。

    蘇姑娘適應了之後,進攻性開始越來越強,拆招換式之間頗有轉守爲攻的徵兆……現在咱們沈郎根本沒工夫想別的。

    ……眼看着一連幾天過去了,沈淵身邊的人都在暗自擔憂,這位沈少爺卻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樣。

    三月十五,終於發榜的日子到了。

    會試可以解釋爲殿試的入圍考試,但從某方面來說,就像是沈淵和蘇小棠的情況一樣,進去固然重要,效果當然更重要……話題扯遠了。

    會試第一名被稱爲會元,如果沈淵中了就是連中五元,然後他得到的收穫是:在殿試的時候,可以坐第一排考桌。

    午時放榜之前,京師街巷裏的氛圍就產生了微妙的變化,無數學子或奔着貢院的方向匯聚,想要看看自己是不是高居榜首。

    也有的舉子呼朋引類,在茶樓酒肆裏高談闊論,靜待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