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第一狂士 >第923章:寫盡大賦填小令、天下英豪、在此樓中
    沈淵這邊接到了請帖,要出去赴一場詩會。

    因此四個人看到午時將近,也就信步走出了爛面衚衕,向着正陽門一帶走去。

    一共四張請帖卻來自兩個地方,其中一張是華潛拿出來的,那是華家在京師裏做官的長輩,特意給他送來的這張請帖,說是富商查家在查樓設宴,讓他過去赴會。

    這場詩會,一是查家招待親朋好友赴京趕考的子弟,同時也給很多知名才子送去了請帖,請他們赴宴作詩。

    至於另外三張請帖則是出自沈淵這邊,是徽商沈家的官員送來給沈淵的。

    在他們怡園四傑當中,沈渙和沈淵都是沈家重點培養的對象,柳如青是沈淵的表兄,也是姻親關係,所以大家都得了帖子。

    同時接到了兩方面的請帖,請客的卻是同一個地方,這就足以看出這場詩會的規模,確實是不小。

    而且帖子上還說了,要遍請今科舉子中的英才,所以沈淵他們估計去的人也一定不少。

    去就去唄,年輕人的心性要不也是喜歡熱鬧,更何況沈淵他們也想看看這天下英才之中,還有什麼樣精采的人物。

    於是這一存了比試的心思,似乎此行就更有意思了……當他們一路來到了正陽門,向南一拐,沒多遠就到了查樓。

    這座查樓,生活在現代的北京人差不多都知道,其實就是廣和樓也就是廣和劇場,這個時代它還叫查樓。

    這查樓是姓查的富商所建,這個姓氏很少,卻在明清兩代十分顯赫。

    查姓分爲南北兩查,南查在海寧,以文脈勝,明清時便出了以查慎行這樣的名士,世人將其稱爲“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

    所謂“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就是說得這一支……沒錯,現代著名的金庸大師就是南查後人。

    至於北查,主要分佈在京津兩地,以鹽商起家,是京師鉅富。

    這查樓是北查修建的一座戲樓,不過這個時候還不像後世一樣對外營業,而是人家自己的私產。

    等到沈淵他們到了查樓門口,遠遠的就看到一大片儒衫學子,聚集在那裏。

    一行人來到樓下,隔着一大片人羣,他們就見樓上兩側的樑柱上,掛着一副長長的楹聯:學君臣,學父子,學夫婦,學朋友,匯千古忠孝節義重重演來,漫道逢場作戲。

    或富貴,或貧賤,或喜怒,或哀樂,將一時離合悲歡細細看來,管教拍案驚奇!中間的橫批上着“盛世元音”這副楹聯顯然說得是演戲的事,對聯對仗工整,文字精煉,沈淵他們見了之後也是暗自點頭。

    不過現在他們想要進去,還得往裏擠……不知道爲什麼,門口居然聚集了這麼多人。

    大家都不進去,擠在外邊幹什麼?

    沈淵一邊分開人羣,一邊心裏還在納悶。

    結果到了門前,他們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裏面除了有請帖的人之外,還允許沒請帖的舉子上樓,而且無需檢驗他們考試時的憑證,只要通過門前的考覈就行。

    在查樓大門的外面一側,一連排擺了三張桌子,桌子後面還坐着幾個儒生打扮的人,桌子上還放着個一尺見方的木頭盒子。

    沈淵一眼就看到那木頭盒子上,居然還有一個碗口粗的圓洞,他頓時就笑了……這場景跟現代時商超門前的抽獎活動,簡直是一模一樣好不好!沈淵扯住旁邊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問他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是查家設下的一道考試題,在那個盒子裏面有一堆紙條,上面寫着各種詩詞文體的內容和要求。

    只要是誰想進去,就要從裏面抽出一個紙條,按照那個上面的內容以一盞茶時間爲限,做出工整的詩詞就可以進去。

    沈淵聽了之後,他和柳如青幾個人也是相視而笑……這樣的事也算風雅,也免了很多學識不足之輩混上樓去,關鍵是挺有意思。

    幾個人上前的時候,大家心中當然沒有絲毫緊張,畢竟這些人飽讀詩書學問精深,臨場做詩詞而已,又不是做不出來。

    可是他們能做,不代表別人也能做得到。

    等到沈淵他們來到桌前,就在他前邊已經排;了兩個人。

    最前方的那個人手裏拿着一張紙條,臉上憋得通紅,顯然是卡文了……偏偏這個時候,估計一盞茶的時間要到了,周圍那些看熱鬧的人大聲喧譁,笑着催促他趕緊的。

    沈淵一看這情景,就知道這人沒戲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還給人家來個倒數計時,拿到試題的人難免會更加緊張,那還做個什麼詩啊?

    眼看着時間已到,桌後邊那幾個儒生搖了搖手,示意讓他退出去。

    那個書生打扮的人卻是憤憤不平的一邊往外走,一邊露出了惱怒之色。

    聽到周圍人的還在起鬨着笑話他,這個人氣憤地大聲道:“這麼一小會兒工夫,讓我做一首《沁園春》?

    拿這樣的大詞牌出來,這不是難爲人嗎?”

    “這要是我擅長的《十六字令》……”“……那我們就都能進去了!”

    這時旁邊的一羣人都笑着齊聲接話,這氣氛就別提多歡樂了。

    沈淵他們幾個人也是心中暗笑,話說這人抽着這麼大一個詞牌,也真是夠他受的。

    不過他說擅長十六字令,這也未免太頑皮了……說話間就輪到了下一個人。

    現在沈淵他們幾個人的身前就剩這一位了,只見他身上穿着一件樸素的斕衫,一伸手便從那個盒子裏抽出了一道題。

    “七言八句描摹家鄉,旁人猜中者入內!”

    這個人大聲念出了上面的試題,然後他就沉吟了一下。

    沈淵看不着這個人長什麼樣,就見到他身子還挺壯實,似乎年齡也並不大,說話時帶着西北口音。

    話說這個題還真不簡單,關鍵不在做詩,還得讓別人猜出他家鄉在哪兒纔行。

    沈淵還以爲他要再想一會兒,沒想到這個人稍稍猶豫了一下,口中就吟誦道:“雁門關外野人家,不養絲蠶不種麻。

    百里全無桑柘樹,三春校場見桃花。

    檐前雨過皆成雪,塞上風來總是沙。

    說與江南人不信,只穿皮襖不穿紗。”

    當他做完了這一首七言八句之後,隨即周圍的人就安靜了一下。

    此人作詩不用一典卻氣韻十足,頗有謝靈運“池塘生春草”的野趣,沈淵聽過之後,立刻就知道,這是一個非同凡俗之人!可是桌子後面那幾個儒生卻是面面相覷,看來他們既沒察覺出此人詩句中的佳妙,也沒猜出他到底是哪裏的人。

    “詩也算中規中矩……”其中一位儒生開口才說了這一句,沈淵就知道這人是個半拉棒槌。

    這個負責評判的儒生搖頭說道:“可是你家在何處,我們卻是摸不着頭腦……先生請回吧。”

    聽到他這句話,前面那個衣着樸素的書生卻也不與他爭辯,就見他搖了搖頭,轉身就要往回走。

    沈淵卻是立刻一伸手攔住了他,這回他算是和這個人打了個正面。

    沒來得及仔細看,沈淵依稀覺得是個濃眉大眼的青年。

    他笑着對那個負責評判的儒生說道:“這位先生是宣府人氏,你聽不出來,我可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