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塔防戰略 >297 輻射的困擾
    月宮二號樓的牆面工作進展順利,接下來有一個關係月宮未來的決定。

    水分類。

    月表不比母星,這裏充斥着宇宙射線,輻射非常普遍。以水爲例,開發冰層的重水、超重水,遠遠大於土球海洋環境。

    重水和超重水的分離難度很低。標準環境下,重水密度1.1克每毫升,沸點101.4攝氏度;超重水密度1.33,沸點更是達到104度,通過很簡單的控溫蒸餾反覆幾次,就能達到較爲徹底的分離。

    現在有一堆解決方案擺在面前。

    比較激進的是把重水直接與普通水混合使用、飲用!

    重水D2O沒有放射性,化學動力與H2O有一定差別,大量攝入人體在短時間內不會誘發疾病。

    超重水就不能當水喝了,氚的放射性較強,半衰期僅有十二年多,意思是提純後的氚每十二年質量減半,並生成相應質量的其它物質(主要是氘),人體方面超重水一般主要用於醫療示蹤劑,對人的影響跟照X光差不多。

    月表現在沒有核聚變裝置,用不着氚。人員只有一二十人,醫療實驗用超重水消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大部分超重水仍然需要儲存起來,等待後續利用或自然衰變後的再利用。

    保守側相對極端的認爲應該維持一號樓的利用策略,儘可能分離,並將重水超重水保存起來。

    然而月宮面臨的難題是,因爲重力偏小基建速度也提不起來,月表環境下進行儲存還要考慮溫度問題造成的管道流動性,整個儲存系統工程量非常大,甚至會一直佔用月宮大量的人力物力。

    經過綜合討論,最後還是決定採用工程壓力最小的方案。

    降低蒸餾標準,以分離超重水爲主要目的。

    少量的重水會進入引用水系統,剩下的重水、超重水,將被用於地質勘探……就是把水打到地下,看看會冒出來什麼東西。

    該方案重水與超重水混合物佔用的水容器資源很少,可以等以後月宮工作沒那麼密集時,根據自身需求再行擴建。

    月表,大家面對的不僅僅是水的成分問題,月壤一樣有輻射!

    自從月宮農業項目展開,月壤的輻射問題一直是地表人員的心病。

    月宮現有的兩個玻璃溫室內的月壤,使用的是冰層附近及二號樓地基三米以下的部分粉碎而來。

    宇宙射線影響物質時,因爲原子核佔原子體積比例很小,基本可以視作無遮擋,加上量子隧穿效應影響,無論是地表和地下的物質,都會表現出放射性。

    不過隨着原子、分子堆疊增加,地下受影響還是會小不少。

    溫室現階段還在土壤培育和種植實驗階段,輻射問題已經成爲各地表支持機構的重點攻關項目。

    同樣的也有幾種思路。

    一種是比較佛系的限量攝入含輻射食品。

    該觀點與放任重水不管是出於同一種理論……或者說哲學基礎更恰當。

    我們今天的一切身體功能、結構,是在漫長的適應環境過程中,通過不停的突變、優勢篩選得到的最終結果。

    人類要踏上宇宙,宇宙裏最多的就是輻射,可以說是和熱量一樣無時不刻都需要面對的敵人。

    太空人的基因主動適應太空環境,有可能是一種必然結果,沒必要人爲阻擋。

    這種思路響應的人不算多,尤其受到C國各系統抵制,因爲它有個致命隱患故意沒去提。

    進化的另一面是什麼?

    海量的死亡。

    物種利用優勢進化,通過爭奪生存資源,或直接動手殺死舊物種,實現一輪一輪反覆代替舊物種,才能實現整個族羣的整體進化。

    放在月表,就算有監測控制輻射源的手段,確保基因突變頻率增加,並且以現代醫療手段抑制不良突變帶來的額外死亡。那麼獲得優勢變異的人,又要通過怎樣的手段,將自身的基因優勢表達在整個太空人羣裏呢?

    以現有廣泛存在的倫理、法律、道德,人工選擇性的進化都是難以深入討論的東西。

    所以現階段努力方向還是以消除輻射爲目標。

    在這個方向上微生物向和植物向的嘗試,其中後者投入的資源更多。

    玻璃溫室內的輻射來源,是因爲部分物質在宇宙射線影響下變成了放射物,例如氦5、碳14等,微生物並不能改變原子本身,只能通過對分子鍵的破壞和重建,進行分子層的重組。微生物的更替,也不能讓放射物實現富集化。

    植物則比較容易做到富集化。

    大豆伴生的固氮根瘤菌使大豆成爲固氮作物,類似情況很多,某些植物通過自身或共生細菌,能實現針對某一種或幾種物質的富集,或者富集在土裏或者富集在根莖葉片上,相對於把整個土都進行一次提純,只處理作物和土坑顯然容易許多。

    但不管哪一種,最終都要時間來磨,土球上的同行們很可能沒出成果就被怪獸幹掉了。

    玻璃溫室也不可能一直閒着,必然要作爲太空人們的食物來源使用。

    問題很複雜,矛盾非常多。

    總之各方面妥協的結果是,太空人們還是要以安全輻射劑量的計算爲標準,適當食用溫室產出作物,其實這也有利於加速消除輻射。

    雖然民衆們談輻色變,其實大家接觸輻射的情況還挺多的。

    X光當然是典型,而它的輻射量還不算大的。

    穿越極地航線的國際航班,內部人員遭受的輻射量相當於照兩次X光,也沒見那些經常往返土球兩面的人員大面積死亡啊,最多就是獻祭點頭髮。當然如果真的去做常年的疾病追蹤,他們的癌症發病率肯定比普通人偏高,但並不會高太多,影響係數還不如飲食習慣造成的癌症發病差異。

    所以當輻射能實現全鏈條追蹤時,限量攝入並不會危害生命安全。

    從月宮宇航員的角度出發,他們也知道如果不接受這個方案,別說月宮現在二十個人,以永續爲目標,單純依賴地表資源投送,連之前的十個都維持不了。

    不過要塞更多的人進月宮,輻射造成的癌變、基因崩潰等問題,就必然成爲第一優先考慮的事項。

    微生物和植物向的研究短期內指望不上,眼前還是得靠工業手段解決問題。

    月壤裏沒有有機物,但無數年熱脹冷縮造成的沙化混雜、時不時外來隕石的襲擊,讓它的組成成分也很複雜。

    這使得工業完全脫輻,工序工藝會十分繁瑣,甚至需要一個比現有冶金、玻璃冶煉複雜度更高的系統,較低的重力,也使得一些分離操作更難,如果算上地表上的研究力量損耗,甚至不如從土球直接投送幾批黑土過來。

    面對現實,不得不對困難進行妥協,最後只能針對其中兩種對人體危害較大的輻射源物質進行分離和淨化。

    月宮二號樓完工之後,宇航員們就要學習資料,準備安裝這套即將抵達月宮的設備。

    預計到明年三月份,該設備能清除玻璃溫室中月壤70%輻射量,在那之前,宇航員都只食用地表供應的食物,和此前囤積的無輻射食品。

    屆時,月宮人員全年食用溫室產出食物,每年遭受的輻射量約爲800毫西弗斯。

    相比土球正常人每年只能接觸到2.4mSv,800的量堪稱天文數字,如果存在放射元素體內積累(無法代謝)的情況,只需要兩三年就會讓人產生明顯疾病,五年內會出現致命危機。

    但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危險,因爲不易代謝的輻射物會被優先用裝置處理掉。

    其次,二號樓啓用後,一號樓還是會改回原用,進行室內種植。而且月宮還有不少來自地表的食品補給,無論什麼情況下,宇航員食譜都不會被輻射食品完全覆蓋。

    隨着時間增加,土壤輻射會被逐漸改善,永遠沒機會達到直接致命的水平,少量的輻射病則用抗輻射藥物來對抗。

    只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這幾年月宮有嬰兒出生,必須嚴格遵守輻射管理協議,避免嬰兒接觸甚至靠近輻射食品。

    嬰兒的細胞分裂與代謝速度更快,這個過程中遭到輻射影響,比成年人更容易因基因鏈缺失、惡性的突變發生組織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