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塔防戰略 > 307 一點點進步
    馮氏組裝機剛啓動生產授權程序沒幾天,一架新型直升機在C國某空軍基地進行試飛。

    雷電,取雷公電母之意,考慮到平權人士等因素,很難直接用雷公、電母,乾脆使用了個十分氾濫的名稱。

    雷電直升機,是一款基於十六倍體鈉電池和新型超級電容研製的全電直升機!

    裏面用到的超級電容,是在研究鈉電池過程中,受到遊戲中獲得的外星知識啓發,弄出的一款高能電容。

    超級電容並非新鮮概念,在電動車發展過程中,就被多次提出,甚至有廠商做出電容型的概念車。

    十六倍體鈉電池的能量密度,最新版本測試均值爲每公斤十一兆焦,不到汽油的四分之一。

    這樣的能量密度放在坦克、車輛上問題不大,但飛行物對能量密度的要求近乎苛刻,十六倍體也就勉強支持基礎飛行需求,採用高能電容有其必要性。

    雷電直升機使用的新型電容,能量密度能達到每千克一百三十兆焦,和所有電容類元件一樣,它儲存的能量會很快流失掉。

    跟遊戲中磁力電容那種幾十個小時衰變週期沒辦法比,新型電容充滿電後,約一小時,電力就會自然衰減到十分之一,電池線路斷開四小時後可以直接用手摸。

    利用十六倍體鈉電池和超級電容的混合能量源,加上電傳系統對比燃油系統的重量優勢,雷電對比常規直升機,天生就適合運輸。

    在設計時,多多少少受到怪獸時代的影響,成本不再作爲第一優先考慮,能不能生產出來,以及與未來需求、未來維護能力的適應度纔是重點。

    爲了配合“後災難時代人類求存展望”所提出的概念,雷電最終徹底拋棄了現有直升機的框架。

    對了,“求存展望”是C國體系內在前年年底發佈的一份內部參考報告,基於怪獸危機發展對工業鏈的影響,提出一系列未來地表生存環境的概念。可以說除了對太空項目的重視,C國整個XX24年的全球佈局,都是圍繞這份報告展開的。

    回到雷電。

    雷電沒有使用爛大街的旋翼結構,使用了二加二涵道風扇。

    涵道風扇,就是把風扇裝進管道里的意思,這種結構比起起源於一百多年前的開放式螺旋槳結構,具備更好的穩定性、可操控性,獲得相同的推力更節能,但是對風扇材料、結構、加工等方面的要求高很多。

    二加二,前面的二,指的是雷電主結構上方,由樑架結構連接的位於兩側的主動力風扇;後一個二,指的是雷電尾部的兩個全角度可調、風扇轉向可逆的兩個輔助風扇。

    利用這個二加二的涵道風扇結構,雷電獲得了一些類似傾轉旋翼機的特徵,但兩者側重不同。

    傾轉旋翼機強調的是垂直起飛後水平飛行的速度,傾轉旋翼轉向前方時,它能獲得普通螺旋槳飛機的速度,每小時六百多公里。

    雷電是爲了配合後災難時代地面運輸能力缺失環境下,各地常規運輸需求的,強調的是載重,因此在風扇傾角上做出了犧牲。

    利用無人機和全電的特點,儘可能增加了設備區綜合質量密度,正常飛機主體被橫着切到剩下三分之一的樣子,就是它的主機身,但因爲它很大,視覺比例比一般無人機機身還要窄。這種設計一定程度降低了迎風阻力,可惜最後最大速度也只能達到每小時三百二十公里,和前幾年生產的武裝直升機差不多,放在運輸直升機裏當然算飛快了。

    雷電作爲無人機,也是到今天爲止,寬度(對應常規飛機翼展)、自重、載重最大的無人機。

    雷電的寬度爲二十四米,長度二十二米,起飛最大自重二十五噸,標準自重時,最大載重三十噸。

    用二十五噸的直升機,拉三十噸的載重,這個比例並不好,眼尖的一看說明就會注意到,它有個“標準自重”的說明。

    一臺無人機、全電的,自重的變化哪來的?

    答案是電力供應模塊的增減。

    學習外星人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地技術,雷電有六噸的重量來自於可增減的電力模塊,在把它們都拆除後,它的載重會很自然的提高到三十六噸,但同時滿載航行距離會縮短至一百八十公里內。

    另外還有額外電力模塊接口,最多還可以再加五噸電力負載。

    繼續往上堆電池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距離過遠的話,還是傳統大運輸機更有優勢,所以沒必要讓直升機負擔太多額外的任務,它的主要工作範圍,就是五百公里內的運輸。

    爲了滿足一些特殊需求,雷電試飛的時候,還有一臺大號的姊妹機正在組裝。

    它的姊妹機叫海東青。?

    海東青這個名字來自於一種猛禽,隼形目,習慣稱作鷹,但隼形目體型不如鷹大,使用這個名字,也有海東青能提起相對很重的獵物的意思。

    海東青比雷電大,長度達到二十八米,和重型戰鬥機差不多,翼展達到三十二米,接近中型固定翼運輸機翼展。

    別看只大了這麼一圈,海東青爲了減重的同時保證足夠的強度,獲得更好的載荷比,鈦合金使用比例比雷電高出一倍,蒙皮方面也儘可能多的使用碳纖維編織材料。

    不惜成本的結果,是海東青的實機全重爲三十噸,但是可以提起五十六噸的重物,同時達到兩千二百米飛行高度,如果降低飛行高度,貨物還可以更重。

    五十六噸的數字很妙,它恰好是全電電磁坦克最新改進型加乘員組的全重,或是去年最後幾個月投產的粒子流自走炮,再加兩臺兩百千瓦發電機的重量。

    接觸外星知識兩年多的今天,其實不是不能做出載重更大的飛機,但終歸這些東西都是爲後災難時代服務的,設計時就不得不考慮到後災難時代的零部件供應條件,鈦合金本來就是加工難度極高的材料,對設備要求十分嚴苛,災後生產會十分困難,不可能造得特別大。

    海東青的載重量是設計過程中的一個小變化,它本身並不是爲重裝備空降設計的,更多的還是爲一級火箭回收的體系服務,只是剛剛好設計時發現可以兼容電磁坦克運輸,就微調了一點。

    電磁火箭的一級火箭回收,主要依賴軍用大型運輸機,但運輸機並非全能。

    C國前些年服役的大運輸機故意設計的比較肥,能塞進去較粗的載荷,可長度方面很成問題。

    如果要強制把一級火箭回落到草原,一級火箭變長是個無法避免的趨勢,3.35米還好說,5米口徑的必然要超出運輸機的運輸能力。要麼變成可拆分的兩段燃料艙,要麼就需要一個不受運輸外形限制的空中運輸力量,海東青就是那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