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長樂公主對我攤牌了 >125、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羅太歲一開始還在股份制和合作制這兩種合作方式中猶豫不決。

    不過回過頭想想,眼下缺乏相關的律法和政策來監督約束,到底採用哪種合作方式已經不重要了。

    重點是怎麼把皇城司這些公卿子弟拉到同一條船上。

    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避開初始資金不足的問題,進而將所有資源集中起來,大家羣策羣力,在經營生意的同時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只是很可惜,長樂公主沒有到場。

    不然由她牽頭,何須自己如此費勁?

    挺好的機會說。

    要知道皇城司這些公卿子弟不僅身份尊貴,而且大多是家裏的長子。

    這麼多功勳家族的長子聚在一起,那是什麼概念?

    作爲長子,他們都有資格襲承父輩的爵位,本身起點就高人一等,人脈關係幾乎覆蓋大唐軍政兩界!

    這麼一羣人,一旦成長起來,手中掌握的力量誰敢忽視?

    只不過父輩身上的光環太過耀眼,加上他們現在年紀尚小,暫時沒有引起注意。

    不然羅太歲這麼搞,單單一個結黨營私的帽子就夠他喝一壺的。

    羅太歲深知這一點,所以打算藉着皇城司的外殼把資源重新整合一下,仍然歸於長樂公主和皇城司名下。

    這麼做一方面可以弱化結黨營私的嫌疑,另一方面還可以將皇城司捏起來的拳頭,攥得更緊一些。

    長樂公主手握這層資本,身處深宮禁院之中也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如此精打細算,羅太歲可謂煞費苦心。

    “單幹風險較大,且彼此很可能演變成競爭關係。不如大家先聯合起來開一家酒樓試試深淺,有了經驗之後,再考慮下一家。”

    羅太歲頓了頓後又接着道:“衆人分攤下來,前期投入的資金並不需要太多,大家都負擔得起。

    至於經營所得利潤,我認爲可參照個人投入所佔的比重分配。

    諸位意下如何?”

    秦師道等人聽了都放下杯子,有的低頭斟酌,有的小聲的商量。

    “雖說不用掏太多錢出來是件好事……”程處嗣看起來並不是多麼高興的樣子,“但拿到手的也少了啊。”

    一般都是兩到三個人合夥做生意,這一下子把幾十號人物湊在一起,得賺多少錢纔夠分?

    “我們做這一切又不是爲了錢財。”秦師道不以爲然。

    如羅太歲所說,每一家酒樓都是一個潛在的情報點。

    就算盈利,也應該用來籌備下一家酒樓,以便將情報網儘快鋪設開來。

    這樣皇城司纔有可能成爲真正的天子耳目。

    羅太歲看了看秦師道,然後笑着對程處嗣道:“大家勠力同心,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的酒樓將會遍佈關中乃至整個大唐。

    只要你敢想,把分店開到西域去都不是問題。”

    頓了頓後他又道:“屆時日進斗金,還用得着操心夠不夠分嗎?”

    把店開到西域去?你還真敢想。

    在座的人都聽得瞠目結舌。

    在他們看來,這幾乎就是不可能之事。

    只有熟悉歷史的羅太歲才知道,李世民很快就會滅了東突厥,被尊爲“天可汗”,四夷鹹服。

    絲綢之路也隨之被打通,中原和西域之間的貿易往來空前繁榮。

    在這種大背景下,將分店開到西域還真不是吹牛。

    “然則……”房遺直微微皺眉道:“大唐連年受災,近來河南、河北一帶又遭了霜害,一旦入冬,百姓將食不果腹,忍飢挨餓……

    這火鍋雖然是個好東西,恐怕當前時機還欠缺了些。

    若是再等上十年、二十年……”

    百姓在家都喫不飽,哪裏還有能力去酒樓消費?

    他這話也不無道理。

    羅太歲又如何不知道蝗災剛過,做酒樓生意的確不合時宜?

    但他更知道,李世民十分重視農業,政策上輕徭薄賦,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能夠安定生產,耕作有時。

    《資治通鑑》在貞觀四年的最後,有一段總結如下。

    “元年,關中飢,米鬥直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撫之,民雖東西就食,未嘗嗟怨。是歲,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里,米鬥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及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路焉。”

    這雖然有吹噓的成分在內,但至少可以反映出當時的大致情況。

    儘管貞觀初天災不斷,到了貞觀四年將會迎來大豐收,同時絲路暢通,商旅絡繹不絕,商業得到極大的發展。

    “咱們先把重點放在長安。長安富庶,不愁沒有生意。至於其他……”

    羅太歲緩緩說道:“大亂後大治,相信當今天子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民生。

    用不了十年、二十年,只需一兩年,大唐將會扭轉頹勢,走向盛世。

    屆時我們經驗成熟,資金也有了一定的積累,正好趁勢而起,一定大有作爲。”

    “只需一兩年?”房遺直有些難以置信。

    要知道去年關中水災,秋作物嚴重損害,百姓幾乎賒兒賣女以維持生計,今年又遭遇蝗災……

    但他又不能過分出言質疑。

    因爲這不僅僅是質疑羅太歲,更是在質疑當今天子的治國能力。

    “羅副使所言並非無的放矢。”

    這時候杜構道:“有道是:大亂大治,大難興邦。連年戰亂之後,人口驟減,很多土地荒廢下來。

    只要朝廷減輕徭役,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農業就會很快得以恢復。”

    “原來如此。”房遺直略作沉吟,然後點了點頭。

    羅太歲則看了杜構一眼。

    縱觀歷史,任何王朝只要平穩運行幾十年,就會出現階層固化,兩極分化的現象。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如果國家不能及時解決此種矛盾,長此以往,連帶着其他問題一起集中爆發,很有可能就會顛覆一個王朝。

    而下一個王朝建立初期,往往都會休養生息,百姓擁有足夠的土地,安居樂業。

    然後幾十年過去了,又會重複重蹈覆轍。

    此所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羅太歲和在場所有人所處的,就是大唐王朝的這個上升期。

    而這個驚人的上升期,絕對會突破所有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