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蜀臣 >第102章、北駐
    暮冬,十二月。

    勞頓了一年的黔首百姓們,殺豕備祀,歡騰着除夕將至。

    連續數年的豐收,讓他們覺得這幾年官府的徭役頗多,卻也不失爲好年景。

    生來爲黎庶嘛,一心祈盼的,乃是溫飽能繼。

    苦一點,熬着熬着便過去了。

    唯一讓他們牽掛的,便是那些徵發爲士卒、剛剛趕赴漢中郡不久的子侄,是否安好?

    衣食尚稱心否?

    習慣漢中軍營清苦與否?

    還有,那衣裳及鞋履足衣若破損了,會自己縫補否?

    等等。

    自從今歲巴蜀各郡縣秋糧入庫清點畢,巴蜀各部將士便陸陸續續的,趕赴漢中郡駐紮了。

    而先前在漢中戍守的士卒,也輪休歸來,明歲再隨丞相再往赴。

    雖說今朝廷並無消息,聲稱丞相諸葛亮會去漢中駐紮。

    然而,十月時,進駐漢中的第一部兵馬,乃是徵南將軍趙雲親自率領的。

    一直戍守京畿內外的徵南將軍都過去了,北伐那肆意屠戮百姓、擄掠黎庶妻女供士卒淫略的逆魏,時日還遙遠嗎?

    而北伐逆魏,舉朝廷上下,除了丞相親往,孰人能號令諸軍?

    正步履緩緩往宮禁而去的鄭璞,則是早就得到了調令,待開春後的正月十日,便率軍啓程趕赴漢中,進駐沔陽縣。

    且,他如今所領的兵馬,增爲兩營。

    山賊張慕降伏,丞相授予他軍司馬之職,從羣寇中挑選了三百人爲卒,歸入玄武軍。

    權當是嘉鄭璞勸降、爲國增戶之功。

    而另外百人,則是李球的部曲。

    八月時,南中再叛悉數討平,朝廷錄功萌庲降都督李恢一子侄入朝爲郎。

    而李恢上表謝恩推辭,聲稱昔日見傅僉年少從徵,他侄李球年已過十五,有心慕之。請命朝廷恩准,讓李球領建寧李家部曲百人,爲國隨徵!

    如此忠君報國之舉,丞相大爲讚賞。

    又得聞李球與傅僉再南中時,頗爲相契,便將李球遣入了鄭璞軍中,領職爲假司馬。

    值得一提的,乃是郡都尉張嶷。

    鄭璞歸來成都之時,述職於丞相,還多嘴了一句。

    曰:“璞遷綿竹賊寇老弱出山林,得都尉張伯岐相助,見其有馬太守之風,故方知先帝爲何曾言,巴地不乏賢才也。”

    先帝劉備嘆巴地不乏賢,自然便是讚賞馬忠的那句“雖亡黃權,復得狐篤”。

    是故,素來重視擢拔後輩的丞相聽聞,便對張嶷興趣大生。

    令人將張嶷履歷、過往事蹟以及爲人細細瞭解後,便執筆一揮,錄勤勉之功遷爲牙門將,扔進了鄭璞軍中,補填了趙廣被調任爲騎督,少一副職之缺。

    爲此,張嶷轉職上任時,還大禮拜謝鄭璞的舉薦之恩。

    寒門出身、性情慷慨壯烈的他,嚮往的是隨軍征伐覓功勳,而不是戍守頗爲安寧的蜀地,終日在城牆上迎接日升日落。

    尤其是,他年齒已過而立之年了。

    人生苦短,丈夫建功立業當朝夕必爭,又有多少歲月可蹉跎?

    然而,他有所不知,鄭璞見他被丞相遣來玄武軍時,堪稱喜出望外。

    與霍弋同行於道時,還失言囑曰:“張伯岐來任職,紹先當勉之!此人勇武及胸中韜略,可與紹先比肩!可莫讓功勳被他後來居上!”

    如此評價,霍弋當即肅容。

    身爲將門之後,以才學與韜略而論,他堪稱大漢朝廷後輩中佼佼者。

    僅諸葛喬,以及關張趙等寥寥數人可比肩。

    若問他自認才學不如者,唯有鄭璞也。

    如今,鄭璞竟聲稱,張嶷之才竟不亞於他,安能不令他驚詫?

    只不過,自知失言的鄭璞,並沒有解釋太多,隨意敷衍幾句便將此事揭過,徒讓霍弋激起了滿腔鬥志,欲與張嶷竟比高。

    嗯,他們二人相伴入宮,乃是天子劉禪之命。

    即將滿十三的傅僉,以即將隨徵入駐漢中爲由,請天子恩准行冠禮了。

    而天子也藉此由,邀請前來觀禮者,皆是少小親近之人,如尚有諸葛喬、關興以及張紹等,亦算是給將去漢中之人踐行吧。

    冠禮儀式,天子以傅僉少孤,特命鄭璞以先生身份充當加冠者,張紹充當大賓祝詞。

    至於爲何不是親自任之........

    乃是傅僉尚年少,心性未定,不可恩寵太過。

    以免建長後,心生驕橫恣睢。

    雖說以傅僉如今的性情來看,此種可能性不大,然還是防患於未然吧。

    且,天子爲他在宮中設宴冠禮,已是人臣之隆恩,亦是嘉勉他乃忠烈之後了。

    步至宮禁應天門處,早有禁衛恭候。

    待被引來之處,依舊還是那池畔小亭。只見此處席案皆已鋪張,冠禮所需之物被宮人捧在手中,伎樂已然在側。

    且諸葛喬及關興等人,竟比他們更早至。

    見鄭璞及霍弋至,諸葛喬便先笑着打趣,“鄭督軍身爲加冠者,安能如此之遲邪?委實無良師之風也!”

    “此言差矣!”

    步前行禮,鄭璞亦然作謔,言道,“若非我來得晚,如何彰顯諸位之勤勉邪?”

    “哈哈哈~~~”

    衆人不由大笑。

    少時,天子劉禪及張皇后,在宮人擁簇下而來。

    一番見禮罷,天子與衆人略作寒暄,便讓伎樂起,開始冠禮儀式。

    先加緇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

    鄭璞依着禮儀流程,依次將各種冠加上傅僉的頭上;而正襟危坐於地的傅僉,每次受冠,皆要叩首以謝。

    充當大賓的張紹,則是最累的。

    每一次加冠時,他都要大聲朗誦一段長長的祝詞。

    最後,加爵弁畢的鄭璞,肅容戒言賜字,“僉者,皆也,衆也。取三人成衆,賜汝字爲‘公淵’。淵者,深遠也,聚之源也。望汝日後爲人行事,莫忘方寸之善,莫負汝先父忠烈之源。慎之慎之。戒之戒之。”

    嗯,此表字乃是天子親自定的。

    若鄭璞來取,恐不會如此簡.....嗯,如此“文雅”。

    “僉,謝先生賜字!”

    傅僉叩首而拜,隨即給天子及皇后行大禮,團團給冠禮者圖作揖。

    禮成,衆人皆入坐,歡笑與宴。

    一番觥籌交錯,各敘久別事由,又以賞舞、投壺、射術等助興,讓時間飛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