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蜀臣 >第196章、皆損
    兵法有云:“兵半渡可擊。”

    伏擊亦然。

    當大漢建義將軍、李嚴的長史閻晏督領前部六千人,剛走出步道時,早就恭候了許久的郭淮便讓人敲響了進攻的牛皮大鼓。

    並非他不知道,後面還有李嚴領着中軍趕來。

    更不是他不想擒獲大漢先帝劉備的託孤重臣之一。

    而是他擔憂貪多嚼不爛、弄巧成拙。

    李嚴的直屬麾下,都是昔日夷陵之戰後,先帝劉備以各部殘兵爲將佐訓練出來抵禦孫吳的;無論在何地都可稱爲精銳之師。郭淮看到他們剛走出步道便開始列陣,軍容異常森嚴時,便知道若是出擊晚了,會讓好好的伏擊戰變成兩軍的遭遇戰。

    魏軍這些年敗得太多了。

    士氣早就萎靡。

    以漢軍的軍容森嚴,若不趁他們立足未穩、列陣未成之時進攻,魏軍士卒能衝破敵陣嗎?

    而一旦衝不破,無法形成掩殺,待李嚴的中軍也到來,魏軍還能戰勝嗎?

    郭淮覺得機率不大,也不敢冒險。

    臨陣決機,當斷則斷。

    他終究是戎馬多年了,也是魏國的一時良將。

    是故,也按捺住了心中的貪念,讓伏兵驟起與柯吾部落左右夾擊。

    猝不及防的漢軍,不可避免被衝得七零八散。

    最慘的是建義將軍閻晏。

    柯吾帶着十餘個族人前來迎接他,然後趁着二人比肩話談時,抽出腰側的長匕首捅入了他的胸腹間。讓他瞪着不可置信的雙眼,被血沫擠滿的喉嚨裏只發出“嚯嚯”的聲音,帶着無比遺憾斜斜倒在地上。

    北伐逆魏,諸將用命。

    他這樣的死法,一文不名。

    主將的驟然被殺,魏軍伏兵大起,無有陣列依託的漢軍頓時也亂了。

    尤其是他們對柯吾的族人幾乎不做防備。

    戰局呈現一面倒的屠殺。

    唯一令人側目的,便是他們都不負精銳之名。

    慌亂之中,也能依託小什小伍而戰,讓魏軍與柯吾族人死傷了不少。

    李盛與黃襲也戰死了。

    他們沒有理由活下去,也不敢投降而活下去。

    出兵決策時,他們二人就是主戰者,僥倖歸去了也會被罪責;投降了更會讓牽連家人,讓門楣從此一蹶不振。

    大丈夫,死則死耳!還不如博取個忠烈之名。

    但不管漢軍如何負隅頑抗,在有心算無心之下,半個時辰後他們終究還是以落敗告終。

    六千士卒,戰死了三千有餘,臨陣投降了約莫千餘人。

    而其他近千潰兵因爲靠近步道口,見到軍中將領皆戰死後,便轉頭往後潰敗而歸。

    郭淮自然不會放棄了追擊的機會。

    他乃讓立義將軍龐會收降俘虜,盯着柯吾不要趁此機會,讓族人佯裝潰兵擄掠枝陽縣的其他黎庶;自身帶着兩千精銳追擊。

    兩千精銳,足以!

    狹小的步道,讓潰兵退歸變得很艱難。

    尤其是此時李嚴所領的中軍,也進入了步道內。

    亦難免被己方的潰兵所堵,不得已也往後退回去。

    相互推搡踩踏而死的,被郭淮銜尾而誅殺的,整個步道內都是漢軍伏地不起的屍體,連綿了二十餘里!

    猶如一條通往黃泉的道路。

    李嚴所督領的中軍退出步道後,也沒有時間組織士卒結陣抵禦。

    銜尾在後的郭淮在大勝下,銳氣大盛,猶如一支報飲長風的箭矢,以雷霆之勢洞穿了李嚴的陣列。

    讓漢軍繼續一潰千里。

    萬幸,督領後軍姜維就在五里後。

    押運輜重與糧秣的他,聽到前方喊殺聲大盛時,便勒令士卒拋下輜重列陣緩緩向前。

    也救了李嚴一命。

    郭淮的領軍追擊,一直是盯着中軍大纛追來的。

    待見到姜維領着軍容森嚴的士卒逼近時,便以人數太少而無法再次擊潰漢軍爲由,領軍沿着步道歸去了。

    本來,他也沒有趁機奪回西平郡的打算。

    漢軍的高翔部,一直鎮守在大夏縣。

    郭淮若是領軍進入西平郡了,必不可免被截斷歸路。

    再者,魏國堅守在金城郡內的兵馬並不多,一旦他領軍出去了,榆中縣桑園峽外的魏延部得知消息了,也必然會強攻!

    設謀伏擊,乃是想以一場勝利,爲堅守金城郡激勵其魏軍士卒的士氣而已。

    以及威懾涼州豪右與羌胡部落不敢有異心罷了。

    若是貪功,豈不是前功盡棄?

    退一步而言,以此戰漢軍的死傷,今歲之內不會來犯邊了。

    的確,大漢今歲之內,都不會再動刀兵。

    丞相諸葛亮知道戰果後,便讓準備去攻打武威郡祖歷縣的鄭璞與關興部撤了回來,還勒令魏延部不得擅動。

    因爲李嚴的決策失誤,漢軍戰損近萬人,且都是精銳!

    對地小兵寡的大漢而言,已然是傷筋動骨。

    再者,若是想進攻金城郡,西平郡必然是主攻的方向。

    兵剛失利之時,不管是兵卒休整與安撫湟水河谷的種羌部落,還是調整將率的職責,都需要時間。

    已然升遷爲左將軍的吳壹,領本部進入了西平郡,接替李嚴成爲了西路大軍的督將。

    李嚴歸去漢中了。

    主動歸去的。

    他領着敗軍歸來後,親自手刃了柯吾的長子,讓姜維與廖化安撫士卒黎庶,便帶着扈從倍道歸去了漢中。

    不僅是他無顏再留在西平郡。

    更因爲他將大漢北伐的底蘊給傷了。

    不管大漢未來能否恢復元氣,他都不會再有機會領軍,也沒有將士願意在他麾下死力了。

    這點他自己心知肚明。

    只不過,如何追究他的罪責,丞相諸葛亮還沒有上表朝廷。

    對於丞相而言,不管對李嚴如何追責,都無法彌補心中的遺憾。

    衛將軍趙雲與宿將陳式的病故,本就讓丞相傷感着大漢將率的青黃不接,也正厲兵秣馬着想加速北伐的進程。

    但李嚴的戰敗,卻將他的冀望碾滅了。

    或許,我亦無有機會看到大漢入主關中乎?

    只是,我身故之後,孰人可肩扛克復中原的旌旗?

    屆時,仰慕先帝恩義而效命的臣子皆故去,孰人還能讓大漢朝廷各方勢力,皆竭誠爲北伐逆魏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