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蜀臣 >第476章、善如惡
    “驅民之策?”

    聞言,徐質略揚眉,自作思。

    論個人勇武,他自信可勝過張特,但以謀略論他卻不如多矣。

    故而,少時後,他便移步近了些低聲發問道,“子產之言,我弗能解,還請不吝詳言。”

    “嘿,那是因子重兄不曾在蜀地之故。”

    張特囅然而笑,亦壓低了聲音,“你我皆知,將軍並非殘暴之人,先前戮賊子柯吾及族衆築京觀,乃是彼罪有應得。以此推之,今將軍並非是要屠戮黎庶,而是欲令逆魏陷入昔日振威將軍劉季玉不能禁‘東州兵’之事也。”

    言罷,亦不等徐質發問,他便細細解說了一番。

    東州兵之事,乃是劉焉收從南陽、三輔逃難入益州的流民以爲兵。

    後,其子劉璋繼掌益州,因性情柔弱無威嚴,以致東州兵禍亂巴蜀舊民,最後竟是引發了舊部趙韙叛亂之事。

    而鄭璞讓他們前去侵擾魏屬安定郡各縣,乃是想將城郭之外的黎庶與羌胡部落盡數驅逐入左馮翊,令逆魏關中後方爆發“新舊民”之亂。

    且這種可能性很高。

    昔董卓舊部爲禍時關中便已然殘破,又遇大飢,黎庶早就所剩無幾。

    如今在關中的黎庶,除了自發歸來鄉里的關中舊民外,尚可分爲三部分。

    一乃是魏武曹操遷徙漢中、武都二郡之民;一乃隨着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投誠曹操被徙入關中的巴夷與賨民;最後便是曹叡從冀州遷徙而來的黎庶了。

    在鄉黨宗族抱團的世理中,每一次新民與舊民的融合,都難免爆發衝突。

    正值漢魏各以大軍對峙之際,逆魏後方的徭役必然更沉重,若是黎庶爆發了“新舊”之爭,那便是星火燎原之勢了。

    是的,鄭璞所謀乃是想讓逆魏後方不穩、禍起蕭牆。

    言至此,張特肅穆而言。

    “子重兄,將軍將令乃是‘遇冥頑不靈者,殺伐不禁’。何爲冥頑不靈者邪?我竊以爲,乃是附逆魏的羌胡部落也。對不服王化且與我大漢爲敵的胡虜部落殺伐不禁,何來不仁義之說?”

    “而將軍尚謂你我‘酌情爲之’,何爲酌情也?我竊以爲,乃是不可肆意殺戮漢家黎庶也!你我勒令士卒,只需將他們的廬舍與今歲耕種之糧焚燬,令他們在隴東溫飽不續,便是令他們自發往關中遷徙了。”

    “且,對黎庶而言,將軍如此驅民乃是善舉。”

    呃........

    原本靜靜傾聽、頻頻頷首的徐質,待聽到張特最後一句時,不由再次面露疑惑。

    攻殺附魏羌胡部落他可以理解,驅逐漢家黎庶亦能說得過去;但令百姓溫飽不續被迫遷徙竟稱作善舉,他是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

    世間哪有這種善舉!?

    如此都能稱爲善舉,那惡行將如何定義?!

    是故,他忍不住發問道,“焚廬舍毀田畝,乃是禍亂黎庶也,驅民更是惡行也!我亦信將軍並非殘暴之人,實乃戰事使然耳。然而,子產何以善舉謂之?”

    聞問,張特沒有當即作答,而是露出了一個笑容,反問道,“以兄之見,日後我軍至臨涇縣,彼逆魏胡遵或會獻城而降乎?”

    當然不能!

    彼逆魏胡遵乃司馬懿心腹部將,豈會獻城而降!

    徐質在心中作答,微微搖頭。

    而張特復問道,“那兄以爲,以逆魏視黎庶如草芥之行,我軍兵臨城下時,彼胡遵是否會強令青壯守城?”

    額~~

    這次,徐質面有恍然之色。

    因爲他知道,魏軍必然會強徵黎庶協助守城!

    且他更知道一旦黎庶上城牆作戰,乃是“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是故,他略作躊躇,方試聲而問道,“子產之意,乃是將軍驅民之策,並非是不憐黎庶,而是不欲他們遭刀兵乎?”

    “然也!”

    張特拊掌而贊,語氣緩緩而道,“昔日子貢贖魯國奴隸歸而不取金,孔夫子責之;子路救溺者而受其牛,孔夫子贊之。何也?是趨利乃世人本性,不可悖也。故可言之,‘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亦可言之,將軍的將令看似不仁,實則乃是不欲見生靈塗炭,故先驅黎庶避開戰火耳。”

    徐質默然以對。

    不僅是因爲張特之言令他振聾發聵。

    更因爲他知道漢魏的決戰之處,必然在長安城。

    一旦長安城被漢軍攻破,關中其餘無險可守的地方亦是傳檄而定了,亦是讓那些被驅趕入左馮翊的黎庶免遭戰火了。

    好一會兒,他才長聲嘆息,“非子產之言,恐我將誤解將軍之將令矣。”

    “哈,此倒未必。”

    不料,張特再度出言反駁,笑道,“我以爲翌日督兵臨發前,將軍必然有書信告誡你我!子重兄若是不信,可與我作賭約。嗯,兄若輸了,便以家中一囊蒲萄釀贈我;我若輸了,便爲兄牽馬一月,且甘願.......”

    但他話語還沒說完,就被徐質擡手給打斷了。

    “不了。”

    他語氣有些憤憤,“必勝之事,子產竟與我約,何其狡詐也!”

    “哈哈哈~~”

    張特大笑,不以爲意。

    旋即,似是想起了什麼,便又對徐質說道,“將軍不明言謂我等,乃是知逆魏烏桓突騎已然入了關中,你我前去侵擾隴東,彼必然會北上迎戰。我軍兵寡而烏桓突騎衆,故將軍乃以言激勵士卒銳氣,以求奮勇而戰也。”

    “嗯,這點子產不說,我亦能瞭然。”

    徐質頷首,隨之又感慨出聲,“只是如此一來,將軍聲譽恐受他人口舌非議矣!”

    這次換成張特沉默以對了。

    畢竟,徐質所擔憂的必然會演變成事實。

    且鄭璞還無法爲自身辯解。

    亦不屑於辯解。

    “將軍行事,素來不愛惜羽毛。”

    沉默了少時,他才悠悠而嘆,“且將軍性情甚剛,非你我可勸說,便不做此唸了。翌日將行,我等還是抓緊時間督促士卒準備罷。”

    “好。”

    ...............

    事情果如張特所料。

    是夜,鄭璞便將他們二人招來中軍帳,細細囑咐瞭如何執行“驅民”之策。

    但他能讓徐質與張特遏制西涼鐵騎的匪氣,卻無法叮囑另一人——乃已然輾轉至幷州西河郡的離唐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