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亂世道皇 >第427章 ? 士子難做
    南書房上課是個辛苦的差事,上課的老師也是不斷變化的,也許是爲了讓大臣們瞭解各個皇子的情況,又或許是讓皇子學習更多大臣的長處,不管怎麼說,上課的老師不斷變化的,不過總的說來,蔡邕和盧植上的課最多。

    幾天的上課經歷,讓劉協認識到了作爲士子的艱辛,也難怪,這個世界上,有本事的士子少了。

    劉協剛剛降生到這個世界,聽着春蘭等人說話,並沒有感覺什麼艱澀難懂,同上一世漢人的漢話沒多大差別,除了一些東西的名稱不一樣,其他的幾乎都是一樣的。

    但是一旦落到書本上,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要說的是字,原本橫平豎直,鐵筆銀鉤的漢字,到了這裏卻變成彎彎曲曲的小篆,關鍵是此時的小篆與劉協上一世中的小篆完全不同。

    若是劉協上一世見過的小篆,劉協還是多少認識一些,但是這時候的小篆完全不同,字體隨意沒有固定格式,全憑寫字的人所好。

    明明是一橫卻偏偏拐出幾個彎來,美是美些,可是識別起來的確麻煩。

    據蔡邕講,這些文字都是從先秦文字演變而來,一共分八類,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最好認的是隸書,多少與劉協前世的字體相近,最不好認的大篆,明明是字,偏偏要在外面畫上符號,遠看像一朵朵鮮花,不過蔡邕也認不了多少。還有就是蟲書,蝌蚪文,彎彎曲曲真是不好認。

    蔡邕在小篆和隸書上較爲熟悉,所以要求劉協會寫這兩種字體。有前世的記憶,劉協對照這蔡邕寫出的論語,特別是把隸書和小篆,對比着劉協記憶中的論語認字,倒也沒幾天功夫,劉協就把論語上的字全部寫下來了。

    這讓蔡邕大加讚賞,要知道,這時候的士人,有的一輩子就會一本書籍,有的一輩子就會一本經書,名曰治學。

    關羽不就是一輩子捧着一本《春秋》讀嗎,只要把《春秋》讀熟也就成了大儒。

    這個時候只會一本書的大儒比比皆是,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踏入士子的行列,如今劉協會論語,也算得上大儒了。別人問治何經典,劉協大可回答治學《論語》。

    士子之難在於寫字,松煙墨是很珍貴的,不是貴族人家是用不起的,絹帛也是奢侈品,就連已經問世七八十年的蔡倫紙,也是稀罕物,不是誰都能用得起的。

    普通士族用的都是竹簡,木牘,合起來叫做簡牘。家中富裕的,用松煙墨在簡牘上寫字,家中貧窮的,用刀子在竹簡上刻字,每刻一個字,要花費不少功夫。如果是寫文章,這個字刻好,下一個字是什麼都忘記了。

    竹簡這種不算名貴的東西,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普通人家,只有自己去山上砍竹子,破開,颳去青皮,製作竹簡。

    只有稍稍富裕的人家纔到街上去購買做好的竹簡,一戶中等人家,能供一個學子已經很不錯了。

    最難的不是字,也不是寫字的材料,而是那難以理解的句子結構。這時候的人在平時說話同後世沒什麼區別,兩千多年的進化,語言沒多大變化。

    但是,這只是平時候說話,而不是寫在書籍上的語言。

    這個時候寫在書籍上的語言與平時說話的語言完全不同,不但添加了無數沒有意義的文字,連句子結構也完全不同,理解起來非常困難,關鍵是還美其名曰官話,是做官必須得會的話。

    如果不說這種聲色拗口的官話,在平時倒還沒事,如果在朝堂之上,或者各種儀式,以及官員之間的交流時,你不說官話,別人會笑話你的。

    綜合這些特點,如果不是大家士族,平時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定然不能快速掌握。如果要強行學習,沒個十年八年恐怕是不可能的。

    劉協現在知道,爲什麼士族在這個社會的地位崇高,因爲別人有普通人不會的東西。

    這就好比學英語,每個人都知道這是英語,可是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想要做成生意,談成事情,你就必須會英語,否則就得老老實實的請一個會英語的人去做翻譯。

    但是,大漢朝的情況與學英語又不相同。學英語是爲了與外邦交流,所需要的一種語言,這是無可厚非的。

    而大漢朝的那些士子們,他們原本就是大漢朝的人,只不過爲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專門說這種鳥語,有意識的把自己與普通人分開。

    他們叫那些不會官話的人叫做賤民,不過在劉協的心目中,他們纔是真正的賤民。

    有句話說得好,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所以,真正的賤民,不是那些屠狗輩,而是那些朝秦暮楚,滿肚子花花腸子的讀書人。

    ******

    劉辨這些日子對雨蝶很上心,時不時請劉協去探討音樂。劉協始終同雨蝶保持着距離,劉辨喜歡的人,劉協不可能同他走得很近。

    商隊組成,劉辨在自己的莊子裏面抽調了十人蔘加商隊,三個騎車郎也派了十人,劉協這邊是小胖牽頭,九個全身武裝的護衛。

    要論戰鬥力,自然是劉協的這九個人,他們每人攜帶十枚手雷,身穿內甲,腰跨全鋼繯首刀,手弩配置了二十支弩箭,不說以一當十,就算是二十個人,也難以正面擊敗他們。

    小胖跟着蘇雙學習走商,有跟着春蘭學習管賬,雖說年紀不大,但是也是一個不錯的掌櫃。況且大漢時期,十五六歲在外面打拼的人已經不少了。所以,劉協這次拍小胖獨立帶領一支隊伍。

    商品自然是絲綢、瓷器和鋁合金產品。絲綢瓷器是劉協組織人到江南收的,價格也是不低,但是運到西域,那價格可是要翻幾番。鋁合金產品自然是小王莊出產的,什麼鋁鍋,鋁碗,鋁壺等等,這些都是新鮮產品,怎麼也能賣出好價錢。

    也不知道劉辨是怎麼弄的,三個騎車郎每人拿出了五十萬錢,得了十二份股份,劉協一個人得了十四份股份,四人加起來五十份股份。饒是如此,三個騎車郎也對劉辨兄弟感恩戴德。

    永安宮,現在經常有人來,來拜訪董太后的自然大多是宮中的貴人。而劉協的安昌殿,則是伏壽,萬年,劉辨。

    “弟弟。”萬年不知道從哪兒鑽出來,在劉協的耳邊大喊一聲。

    “瘋什麼?”劉協不耐煩的說了一句,眼睛根本沒離開手中的書籍。皇帝剛剛下旨,東觀藏書,任由劉協借閱,想看什麼,直接去拿就是。

    “弟弟,今天做饅頭喫好不?”萬年自從上次在劉協這裏吃了饅頭,居然上癮了,說是比姜貴人做的桂花糕還好喫。

    “自己去拿,別來煩我。”劉協把萬年趕走了。

    “表弟,我也要喫。”伏壽在桌子旁邊靜靜的看了劉協半個時辰,一直沒說話。現在聽說有饅頭喫,也說道。

    “去,去,都去。”劉協非常不耐煩。

    伏壽很文靜,趴在桌子上靜靜看了一會兒劉協,然後去找春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