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434章:其利受損,必有怨
    “軍改涉及反腐反貪、淘汰老弱、安置老弱、裁軍四大板塊,其中又有許許多多細節要處理,可謂是牽一髮動全身。”楊集沉默了一下,又向楊素苦笑道:“裁軍四十萬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這比擴軍四十萬還難。”

    “確實如此。”楊素笑了笑,他端起几案上的茶盞,拿起蓋子撥弄着茶沫,等茶稍涼,淺淺的飲了一口,放下茶盞,便大致介紹章程:“軍改雖是今日下旨,可事前,聖人已令我和兵部協商,決定趁京兵整軍裁掉四十萬的定額;京中十四營,兵馬多達七十萬,每年空耗大量錢糧,但許多軍隊卻不堪大任,我們之意是將十四營裁成十二營、每營暫定兩萬五,之後根據作戰需要、任務輕重重新分配,衛王意下如何?”

    楊集沉吟半晌,道:“越公,京兵除了拱衛京師、震懾宵小之外,還有馳援邊軍的使命,兵馬若是少了,京師安危如何保障?”

    楊素之意是天下既定,而北方強敵突厥一分爲二,東西兩部戰亂不休、自顧不暇,大隋一些軍隊和大營也該撤了,這樣不僅減輕財政壓力,朝廷還多出“四十萬”農民創造稅賦。

    就目前的局勢而言,京兵保持三十萬精銳也不是不行,若是加上十二衛直屬軍隊,朝廷掌控的軍隊足有四十多萬人左右,這樣一支軍隊,足以應對一切變故了。

    設想是很好,但問題在於,精簡下來的軍隊如果戰力仍舊不行,那麼最終還要回到擴軍的老路上。

    “現在能用的軍隊,連三十萬都沒有,如果走精兵、強兵之路,將數額控制在三十萬,應無大礙。”楊素笑了笑:“此乃聖人與我商議出來的結果,不過具體章程還沒有做出來,有些地方還是可以改的嘛!你以爲如何?”

    楊集說道:“兵在精不在多,朝廷走精兵路線,自無不可,但歸根到底還是要看這次整軍的結果,否則貿然行事,反而削弱我大隋軍力、戰力,有悖強幹弱枝之理。我以爲遷都以後,大興和關中至少要留十萬精銳,而洛陽又是四戰之地,所以京兵總數至少應有四十萬人,非此,不足以策應四方,也不足以應對北方異族極有可能發生動盪……”

    說到這裏,下意識的停頓了一下,當他將楊素所說的話、自己給楊廣的建議一結合,頓時瞭然的說道:“遷都之後,若是感到兵力不足,其實可以從豫州、幷州、冀州、青州募兵。”

    如今的大隋,在強盛中蒸蒸日上,早已過了先軍政治的關鍵時期,但關中也要保持相對數量的精兵,以防生變。

    一旦京兵降至三十萬,並且留十萬在關中,“洛陽關防體系”的兵力就只有二十萬了,不足以保障新都安全、不足以應對驟然發生的戰爭。

    但若藉機吸納北齊故地青壯爲兵,遷都洛陽戰略目的就會變成實質化,不但籠絡了齊地百姓、增加了機動兵力,還取到稀釋關隴貴族的作用。

    “英雄所見略同!”楊素哈哈大笑道:“依我設想,一旦京兵稽查空額、清除毒瘤完畢,便裁汰老弱,將兵力維持在合理之數。兵力若是不足,再從洛陽周邊各州補充。”

    楊集聞言,面色凝重的說道:“若是如此,那就更加不能激進了。難道越公就不擔心兩頭落空麼?”

    楊素凝眉問道:“衛王此言何意?”

    楊集答道:“軍改乃是勢在必行之事,然而利益受損的人必定生怨;只不過京兵的的確確存在大問題,所以朝廷進行查之、改之、處之,盡皆合情合理,令其無言以對、無從生變。但若這邊尚未整頓好,朝廷就在其他地方募兵,我擔心這些利益受損的人以地域之見來鬧事。”

    楊素聞言,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越公,我贊同衛王的觀點。”段文振向楊素拱了拱手,肅然道:“京兵以雍州人爲主,而雍州人和東魏、北齊打了這麼久的仗,雙方結下了深刻的仇恨。天下好不容易承平幾十年,可是年前那場內戰,使雍州人和幷州人之間的新仇舊恨涌上心頭,此刻雙方正處於一個異常關鍵的時期。要是這邊尚未整頓好,又去那邊募兵,被裁掉的人,真有可能挑起地域之爭,一旦這種對峙的思想席捲全軍,後果難以預料。”

    楊集想了想,勸道:“越公,募山東青壯爲兵,體現了朝廷一視同仁的思想,於國有利,但卻不可操之過急,否則不得其利、反受其害,我認爲還是先把京兵整頓好,再去募山東青壯爲兵。”

    誰都知道精兵簡政好,但也要根據內部環境、戰略環境來擬定。

    後世大國的百萬大裁軍也是在國際形勢大變之後。

    如今遷都在即,關中人人心各異,想法千奇百怪,而朝廷對京兵的整改,加劇了關中人的人心的浮動。如果他是楊廣或楊素,他會以律法來整頓京兵,讓人無話可說,同時令並、幽、冀、青、豫默默徵兵,默默訓練。

    這樣一裁一補、一進一出,使朝廷的戰鬥力不至於下降,同時也照顧了關中人的情緒。

    到時候,無論是有外敵來犯,還是關中這裏出現大動盪,都有一支強而有力的軍隊來鎮壓局勢。

    而“京兵”整飭好了,全軍上下保持了絕對忠誠,再將訓練妥當的並、幽、冀、青、豫等州軍隊納入其中,或許開始之時稍有不適,但絕對不會出現大亂子。

    “衛王所言極是,募兵之事暫且不急。”楊素讚賞的看了楊集一眼,笑着說道:“當然了,也能同時在山東大地募兵,但不能以京兵的名義募集,是不是這樣?”

    “還是越公厲害,什麼事兒都瞞不過您。”一聽楊素這麼說,楊集便放心了。

    楊素作爲尚書令、從龍之臣、軍神,完全能夠影響楊廣的想法,如果加上自己、楊雄、蕭瑒、段文振的意見,定能引起楊廣的重視,從而打消急功近利之心。

    楊素聞言一笑,他沉吟半晌,說道:“衛王,你閒着也是閒着,不如幫我整頓一營?”

    “哪一營?”楊集給楊廣抓了壯丁後,便意識到自己逃不掉了,更何況軍改與大隋利益息息相關,他又怎能置身事外。

    楊素注視着楊集,一字一頓的說道:“豳州軍!”

    楊集聞言,目光幽幽。

    京兵最初沒有七十萬,雖然開始也有十四營,但卻分佈在大興城四周,開皇二年因突厥大舉入侵,涼州、雍州北部遭到突厥兵洗劫一空,楊堅命楊爽爲行軍元帥,率步騎兵七萬迎戰,但楊爽到達既定位置之時,突厥兵已經帶着搶到的財富和人口跑得無影無蹤了。

    楊堅在無功而返的楊爽建議下,一方面努力擴軍,一方面將十四營安置在雍州各個戰略要衝,以便及時應對來犯之敵,所以這十四營並集中在大興城四周,而是分佈在雍州(大州)各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