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162章 設備採購
    而這五個未來科技產業中,人工智能已自帶,無需花費精力。生物基因科技、機械工業科技和基礎材料科技,有未來千年的資料參考,無非是通過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試驗,因知曉前進的道路,並有無數的資料作爲依據,尤其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隨着時間推移,應不斷有所突破。

    這裏面最難的是能源科技。沒有研發出成熟可靠並充足的能源,人類就無法在星系內旅行,更無法在以光年爲基礎單位的浩瀚宇宙中跨星系旅行。

    而浩土星和前世的地球一樣,幾乎沒有可能找到可供工業化開採的一級能源材料,更無法找到一級能源以上的天然的固體能源。即使飛行到小行星帶,也需要一定運氣,才能找到部分合成一級能源的材料。而能源合成材料最多的來源,還在柯伊伯帶裏。但前世米國的新視野號,花費了13年才抵達64億公里外的柯伊伯帶邊沿。假如在那裏尋找開採一級文明的能源所需材料,來回最快都要26年。

    系內旅行的夢想,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況還有河外星系及更加廣袤的宇宙。好在,馬由知道哪裏能夠找到合成一級文明的能源。通過這些能源,可以快速量產並最終帶動浩土星真正進入一級文明,並向2、3級文明逐步邁進,但那都是以後的事情。

    但要做到文明升級,需要集合整個浩土星的人類智慧和生產力才能辦到。可一想到浩土星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心裏就又是一陣默然。

    以後的事情,以後在勞神。馬由生來就是一個豁達的性格,能力多大承擔多大的責任。他現在的能力就是用技術,推進華國產業升級換擋,從而起到讓國家高速發展的作用。這已是他最大的責任和能耐了。且這樣的計劃,還只能做不能說。

    回頭繼續梳理項目落地的後續事宜。其他事情大多可以安排到各個負責人、各個部門去完成。他自己的首要事務,就是完善管理體系以及相關的各種規章。以免節後大規模培訓,出現一些和新出臺的規章有衝突的地方。

    好在現在僅出臺了培訓細則這些底層設計,且這些細則也都出自星兒之手,人工智能尤其是準智能生命,在文字及數據處理方面的能力比較人類縝密太多。馬由不用擔心完善後的規章與此會有衝突。

    工人有公司的相應團隊培訓。但至上而下公司管理層的培訓,責任則在自己,至少要完成所有的管理體系及相應規章,讓公司一層一層往下落實。好在剛好有10多天的春假,自己還有充足的時間來琢磨。

    其他幾十家工廠的規劃、改建及裝修方案,星兒也都完成。以後就是藍星設計院、施工圖設計院和施工單位的事情,這些事務性工作,都可以交辦給藍星地產公司去落實。想到這裏,讓星兒給周洪亮去一封郵件,查詢收購內地甲級設計院的事宜進展情況。

    爲何馬由堅持要自己收購一家設計單位?蓋因未來藍星地產的開發和廠區建設,是以數億平方米的工程量計算。而工程成本最重要的環節,並非是施工單位,而是設計院。他爲了保障質量和工期,給周洪亮交待不能剋扣施工單位的費用。而其他開發商,大多是將施工單位的成本壓縮到最低,而施工單位爲了賺錢,材料採購方面必然要做文章。用工方面也會層層壓價,最終指望工人能保質保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馬由也要賺錢,只有從設計優化着手。其實國內設計單位,爲了避免風險,結構驗算時,各種係數都是取上限。加之建築結構科學研究滯後,缺乏新型建築結構和新型的建築材料,成本控制就十分困難。藍星地產體量巨大,若在這個環節有所突破,不斷革新技術。節約的成本是以億爲單位計量。

    且馬由要不斷推出新的建築材料、新的結構方案以及施工圖設計智能軟件。這些技術初期是不能擴散到社會上去的,否則就失去了建設成本優勢。他那打壓房價的願望就難以實施了。只有自己的地產公司在國內確立霸主地位後,利用話語權,再釋放這些先進的技術,打壓成本,從而達到打壓房價的目的。且房價的飛漲,還有10年左右的時間,這段時間,就是藍星地產飛速發展,擴大影響力的練兵週期。

    “星兒,還有哪些後續事情需要處理?”馬由起身活動了一下身體,給茶杯中續了一些開水。腦海中問到。

    “嗯,所有企業現有的設備清單剛纔已發了郵件過來。和我們設計的各個工廠改造後,新的設備及生產線方案進行了對比,86.7%基本無法滿足新的工藝要求。基本滿足的大多是基礎設施,也需要相應的整改。清單如下……”

    星兒給馬由傳遞了信息,他瞬間便清楚了所有結果。

    “你將這些設備與公司專項考察國內設備的調研報告比對一下,看哪些國內廠家能夠承接我們的設備和生產線的定製。”

    同時上馬幾十家企業,其中涉及到的各種生產設備、檢測儀器、不同產品的生產線,都需要大量採購。還有不少需定製加工。這麼多的採購業務,首先在應在國內的廠家中選擇,這1、2個月中,也有一個工作組,專門在全國各地考察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獲得了一手資料。只待他最終設備方案出來,就可以安排人招標採購。

    只有國內無法生產或不達標的設備,纔在國外訂購。

    “比對出來了,有72.3%的設備可以在國內廠家中定製,但經過評估,質量若要完全滿足我們的生產品質和效率要求,需要替換其中的核心零配件清單如下。……”馬由又接受了一段信息。

    這些需要替換的零部件,可在馬由的私人實驗室、藍星京城研究院、藍星英國研究院等地加工完成,之後待這些國產的生產線和設備到廠安裝後,對這些核心部件進行更換,再加上一些自動化的控制系統、檢測系統。最終這些國產設備和生產線,立刻可升級3-4個檔次。其生產效率和品質甚至還領先進口設備及生產線。

    當然,這也基於馬由佈局這些產業之初,就對設備及生產線的製造難度有所考慮。大多數工廠都是以人力爲主的半自動生產線,一方面可力所能及解決部分產業工人再就業,不給國家改革開放、穩定就業增添麻煩。

    只有待全國各階層普遍富裕起來,用工成本升高到一定程度。而外資又玩老套路,將他們在華國投資的產業轉移至勞動力極爲廉價的東南亞國家,可能傷及華國製造業大好局面時,馬由纔可能順勢推廣自動化甚至帶一點智能的生產線,將生產成本再度降下來。從而鞏固華國製造大國的優勢地位。

    不過,早期可在自己的一些尖端製造型企業裏,適度採用智能化生產。例如芯片製造等精密加工業,需要大量的高超能力的操作工程師。而國內現階段缺乏這些人才,馬由就計劃越過自動化生產線,直接進入智能化生產。將對人工操作的需求降低到最低,便可緩解芯片生產人才匱乏的困境。

    但智能化生產的運用要控制在極小的範圍內,否則泄密的風險就增加了。好在全球所有的高精尖企業,安保措施都很嚴密。藍星集團強化這些智能化工廠的安保舉動,外人可能習以爲常。

    但這些高端設備,需要在國外採購和定製。這就帶來了新的問題,怎樣突破西方列強對這些設備的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