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229章 藍星大學
    “自己辦大學?籌建大學至少需要2年時間,等到第一批學生畢業也要5-7年以後了,這幾年公司用人數量不斷劇增,遠水不解近渴呀?”李陽有些不解,爲什麼要自己創辦大學。

    馬由無法解釋他所知前世歷經數百年總結出來更先進的教學模式,只能換個角度解釋道:

    “自辦大學雖不能解決當前所需,但這是公司戰略規劃之一。”

    “藍星大學的專業設置和培養,主要分兩個方向。一是專注研究的學者型。另一個是傾向生產性企業的工程師。兩者的共性,都是藍星集團發展產業所需的專業方向。所有課程設置,有的放矢在實用及運用方面,將有所傾斜。教學大綱也將和其他大學不一樣,完全採用我們自己編制的教材。大學的講師、教授也主要從藍星三大集團和三所研究院裏,考覈擁有實踐經驗的研究員、高級工程師中聘請,且全部都不脫產教學。這樣能確保老師們的教學都是和實際工作緊密銜接。一句話,我們培養的學生,畢業後都可以即刻上崗工作。而非脫離實際,工作前還要培訓才能適應。”

    李陽雖不完全明白馬由自辦大學的理由。但也認同自己培養學生,對企業更加實用。他突然想起另外一個問題,向馬由問道:

    “馬董,我有一個問題,一直想請教你。這幾個月連續兩次集中招聘的中高層管理人才,都是面向海歸菁英人羣。難道國內的人才就不能用嗎?”

    馬由怪異地看了李陽一眼。怎麼他畫風突變,正在討論開辦大學的事宜,他卻轉到人才招聘的問題上。好吧,辦學也是培養人才,算是一個大的範疇。不過,他對李陽提出這個奇怪的問題,也就疑惑半秒鐘時間,隨即就弄明白李陽的意思了。

    藍星集團成立不久,人員構成自然分成了兩派。以李陽爲代表的本土人才,以文勇等人爲代表的海歸菁英。下屬或許有意無意,開始自動歸類。這讓馬由頓感一絲警覺。集中招聘海歸人才僅幾個月,就出現人爲歸類的情況發生。這可不是好現象。公司大了,人多了,“人以羣分”也是常理。但前提是,決不能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管理和工作效率,尤其不能簡單以人才來源地,影響到高層管理者的判斷力。他沉吟片刻,正色地說道:

    “我對人才出自何方,並沒有特別的要求和界限。之前我爲何專門面向海外,招聘那裏的華人、華裔,也有少量的外籍人士。其實理由並不複雜。我設置的招聘條件除了擁有知名的院校畢業文憑外,需在海外有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說白點,我實行的就是拿來主義。”

    “西方國家的着名大學幫我們培養人才,一些企業和機構還提供幾年工作實習的機會。這種人才正是當打之年,我將他們招攬過來,這不是撿便宜嗎?我這也不是獨創,完全是向西方國家尤其是米國現學現賣的一個招式而已。他們將我國的某些着名高校視爲他們的人才培養基地,用各種宣傳手段,吸引大學本科生去留學,成爲碩士、博士。再用各種誘惑將他們留在西方,爲他們的企業或機構服務。不僅省略了他們國家12年基礎教育,以及4年大學本科教育的巨大成本和漫長的人才成長時間。還截胡了我國諸多人才和精英。現在我用同樣的方式,將在他們企業和研究機構工作的成熟精英招攬過來,是多麼正常的人才迴流呀。哦,也順便拐帶回來一些外籍人才。算是利息吧。”

    李陽聽到這裏,嘿嘿一笑,樂了。

    馬由沒有給李陽說明自己創建的《海外華人人才網》,有強悍的背景調查能力和嚴格的審覈機制。招聘的人員都是可用之才,而非只有經歷沒有閱歷、只有學歷沒有能力的泛泛之輩。

    “有不少人對國內名校出去留學的許多學生,畢業後不回國效力有很大的意見。我這也是順應民意,將流失在海外的人才儘量多招攬一些。至於國內的人才問題。我一直沒有忽略。國盛集團的獵頭部門,自從和我們合作以來,就一不間斷在爲我們輸送人才。就如公司現有的人才數量,海外招聘回來不到400人,放在集團及下屬企業、研究院幾千中、高層管理人員中,才佔10%的比例。還未計算從國內招聘、原企業留用龐大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團隊。”

    “我今天找你商量籌備藍星大學,就是加快本土學生培養成才的速度,形成一個爲公司長期提供後備人才的機制。他們是藍星集團未來的希望。”

    馬由將話題扭轉到開辦大學軌道上來。

    他決心很大,計劃從這些學生入學起,就開始用全新的教育方式、全新的教材和激勵機制,甚至還要隱祕推行強化身體、開拓腦域的簡化版本功法、專門配置一些超前的高科技輔助設施、設備。用來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及速度,確保畢業後,學生們能學以致用。

    “暫定在鷺島、蓉城、金陵、琴島4座城市,開辦藍星大學。其中大學本部設置在鷺島市。其他城市爲不同專業方向的學院。本部第一批只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本科招生延後1、2年時間。用時間換空間,相信有2、3年時間,我們集團在華國就將擁有超級企業的美譽度,衆多學子會以到藍星大學學習、最後入職藍星集團爲榮。那個時候,纔是我們大範圍招生的時機。否則我們一家新辦的私人大學,憑什麼和那些傳統名牌大學競爭優秀生源。”

    馬由率先開辦研究生階段的大學教程,也有和米國等西方國家,從源頭上搶奪人才的想法。雖然藍星大學無法吸引絕大多數想要外出留學的大學生,但至少每年可以截留上千人,以後每年將達到數千人,甚至上萬人招生規模。成功後,也能給國內其他大學、企業做出一種示範作用。

    這個年代,外出留學總人數只有20萬人左右。遠未達到20年後有近200萬留學生那麼龐大的數量。從現在起,攔截一些算一些,何況出去留學的也非都貪圖國外的生活。加之藍星集團還有人才網絡體系,追蹤那些有潛力的學生,特別是前世資料中有記載、有成就的人物,在他們成名之前,就招攬回來。

    接下來,馬由給李陽詳盡介紹了籌建藍星大學的各種實施方案,讓他和文勇密切合作,面向全球招聘校長、副校長、教授等。安排專人督促地產公司完成校園的工程建設。其他有關教學所需設施設備,由馬由自行負責。

    交待完創辦藍星大學的事宜後,馬由再次提到海外招聘人才的問題。

    “我們面對海外招聘菁英的工作不能停止,要常態化進行。之前我在弘崆公司專門要求人事部長期從事這項工作,借今天這個機會,我也要給你再度強調一下,京城總部這邊也要讓人事部重視招攬海歸人才的工作。想想在海外有幾千萬華人、華裔、幾十萬留學生,我們能多招攬回來一些,就是對企業、對國家多做一點貢獻。你要告誡大家,別擔心海歸人才會搶了國內人才的飯碗,我們企業越來越多,需要的人才也是持續不斷在大幅度增長,只有人才不夠的時候,沒有富裕的時候。何況,我有點納悶,都是華人、華裔,爲什麼一定要分本土和海歸呢。至於少量的外籍人員,也是我們急需的人才。”

    李陽見馬由一天之內,第二次提到面對海外招聘人才的事宜,以他對馬由性格的瞭解,重複一件事情,證明他非常重視。這是極爲罕見的情況,他知道馬由對他的態度已有點不滿了。他趕緊鄭重應諾。

    “好了,今天找你來,是有一款新的軟件產品,請你儘快安排人員進行宣傳和發佈。這是專門針對國內研發的運用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