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316章 《仰望》創刊
    果不其然,馬由的預感得以驗證。距離諾獎頒獎還有3個星期時,星兒偵測到諾獎評審的結果,他沒有入選。雖在預料之中沒什麼失落,但更加堅定了自創科技發明和進步大獎的想法。他決心真誠對待所有爲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們,給他們更加公平、透明和公正的榮譽以及對應的經濟獎勵。

    馬由很快結束了在藍星英國研究院的工作,告別麗莎,乘專機返回華國。

    他不可能再去給已沾染凡塵的諾獎捧場。因爲李陽那邊也得到了科委等部門的準確答覆,願意掛名作爲主辦方。籌備工作很繁雜,年底了國內的事情也很多。

    從英國回到華國,沒有沒有直接回京城,而是直飛鷺島市。《仰望》期刊設立在明年即將開學的藍星大學裏。

    在已建成的一棟5層圖書館大樓頂層,就是《仰望》編輯部的工作。

    雜誌編輯部在辦公樓裏佔據了整一層的4600平方米的面積。編輯和文員只有30位,整層樓平常顯得非常寬鬆。但室內設計充分體現了學術氛圍,有綠植打造的優美、寬鬆氛圍的討論廳、中型學術報告廳,也有供評審表決的大小會議室。

    最有特點的是數字科技資料庫閱覽室。

    這個閱覽室可以同時容納300人,人均每個坐席有5平方米,超過了一般圖書館的人均面積的2倍,舒適寬鬆。坐席之間有視覺隔斷。查閱者若查看視頻資料,則需要帶上耳機,以防聲音外泄。

    這裏沒有實體刊物,均爲藍星集團特製的電腦終端。

    這些終端均安裝有“狗狗”的內部特製版本,比較市面發行的搜索軟件完全不同。可便捷、智能查閱全球所有學術論文、專利技術、研究動向……等等。從內容的廣度、深度各方面,都堪稱全球最齊全的資料庫。

    這就是即將公開的學術網站《知網》雛形,不過公開的學術網站,還要在這個資料館的基礎上再度簡化。比如一些僅供集團內部6級甚至5級權限纔可閱覽的信息,在這裏是可以查閱的。

    這裏也將對外接待一些訪問學者,按批准的不同祕級查閱各等級的資料。

    這個數字資料庫也是確保編輯們辨識是否有學術造假等初審的依據。而且效率極高,都有智能助手協助完成。只要超過3%論點論據,又沒有說明是引用他人着作的,都將受到質疑。

    這個智能助手讓編輯們的工作減少了90%,他們只需要依據人工智能查詢的結果最終人工確認一下,便可以完成是否重複方面的初步審查。

    經過星兒的評定,這個數字資料庫,每年向全國科研機構、大學真正做學問,沒有學術腐敗前科,且在同行業屬於領頭地位的頂級學者,發放99張閱覽證,凡是來這裏閱讀的學者都要簽署保密協議,這也成爲了華國學術界最神祕的地方之一。

    藍星大學的教授則不受這個名額侷限。這個消息傳出去,也引來了不少一心做學問的教授、學者投遞應聘資料。這給藍星大學籌委會一個驚喜。

    這些閱覽證發放的時候,許多沒有獲得閱覽證的學術霸權者極爲不滿,甚至還有人倚老賣老,到國家科技部、科學院等部門上訪,要求藍星集團擴大開放範圍。

    這些部門的領導自然不會理會他們,理會也管不到藍星集團。這是人家企業做貢獻無償拿出來的東西,總不能得寸進尺要求他們再多給一些貢獻吧。

    因爲有了這個設定,幾年後成爲了學者們的聖地。需要極高水平的學者推薦,才能到這裏查閱資料。因爲這裏有他們在任何地方都查閱不到的學術論文或者技術資料(簡訊)。

    《仰望》學術週刊籌委會已搭建,挖來了曾在國家科委信息中心副主任侯天祥博士,擔任期刊的行政總編。馬由自己親任編審委員會主任。另外從華科院、全球40多所大學中,選拔了100多位教授,作爲兼職編審委員會成員。

    專職責任編審則是從全球、及國內招聘來25名碩士、博士。現在都全部到位。開始了約稿等前期準備工作。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就長期把持着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話語權。特別是西方的頂級期刊,更是一騎絕塵。

    二戰結束後,英文更是成了學術界的通用語言,幾乎所有有重大影響力的科研成果,都是用英文發表的。《仰望》期刊則是準備發行華文、英文雙語,這也是給華國科研工作者減負的一個舉動。

    爲了打造全球最頂級科學雜誌,《仰望》雜誌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包括管理、約稿以及編審,都進行了周密的策劃。

    例如稿源問題,雖未來知名度打出去了,就不用約稿了。但現在暫時還沒有知名度,只得向全世界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發出了邀請。馬由還特別提供了一份個人清單,讓編輯部專門向這些人約稿。

    這份清單裏的無一不是具有真才實學,但在前世歷史中,卻陰差陽錯,沒有獲得所在機構的重視。當然這些約稿邀請函也說明白,都有可能成爲首屆《探索》8個大獎的獲得者。從而提高投稿者的積極性。

    若非爲了保持所謂國際性,藍星公司三大研究院內部的研究人員的論文,就足夠裝滿《仰望》期刊10期以上。

    此外,期刊還設置了一個6人小組的專職主編團隊。都是用高薪從國內、外招聘到了有學識、思維敏捷、有較高辨識能力的學者。他們對責任編審提交的候選論文最終進行集體裁決。只有通過了主編團隊審覈,纔可以送到相關兼職編審委員會成員中,對應的專業學者進行專業評審。

    其中就有是馬由的博士生導師傑森教授。之前馬由和他交流時,他就表示希望到華國來工作,但馬由考慮再三,沒有將他放在研究院裏。看似轉行,但傑森其實還是非常樂意,因爲雖然不能直接參與各種他喜歡的機械專業研究,但可接觸到衆多的最新科技資訊。

    而且,藍星大學即將開學招生,傑森教授還要兼職教授帶碩士、博士。

    對於他現在60多歲的年齡,不一定有精力繼續搞課題研究,但瞭解各種科技發展的成果,還是非常愉悅的一項工作,何況也是在自己得意弟子旗下工作,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這些外聘編輯來到藍星後,律師給他們簽訂了保密以及同業競業限制協議。就開放給他們6級閱覽權。供他們辨別來稿的論文是否有重複的技術方向、抄襲等。其實,這些用人工智能就能解決,責編和主編們只是再通過《知網》查詢一番。這樣才更加具有嚴謹性。

    所有審覈程序完成後,纔是送馬由這裏,由星兒進行最終審覈。星兒的水平可比那些所謂專家要高明太多。只不過入鄉隨俗,初期還必須得有一些專家評審,避免引起一些非議。

    與《自然》、《科學》等頂刊均爲週刊不一樣,爲寧缺毋濫,保證每期的論文的質量,馬由確定《仰望》爲月刊,但每一期論文數量不限,只要達到了刊發的評定標準。

    若當月的期刊數量不足,藍星研究院的內部論文、馬由的論文,就一定會頂替上去。不過相信渡過初創期,這種狀況基本上都不會出現了。何況華國這麼多研究機構、世界還有那麼多頂刊誤判的論文。

    期刊最有特色的,是馬由會最終寫出一篇評定概述。將每一篇論文,以行業影響力、理論深度、技術前景等,多種因素做出一個量化的分值,供讀者參考。馬由這樣做,也是試圖潛移默化,最終樹立一種學術價值標準。

    《仰望》月刊雙語發行其實也有區別對待。華文版本是全文刊登,英文版本是摘錄刊登。同樣的頁數,華文卻可以包羅萬象,英文只能是摘錄。這也體現了兩者語言的差異,什麼語言優秀其實不用爭辯。

    在制定這個規則的時候,馬由還想起了前世一個着名的華文、英文對比的小段子。

    英語老師很是得意的講解了一片小詩,誇獎這首詩極爲地優美。

    Ilovetreethingsinthisword.

    Sun,MoonandYou.

    Sunformorning,Moonfornight

    andYouforever.

    可語文老師見後,隨手寫下:

    浮世三千,吾愛有三。

    日,月與卿。

    日爲朝,月爲暮

    卿爲朝朝暮暮。

    學生們啞然。都沉醉之中。其實,華文作爲2.5-3維語言,和1維的英文本就沒有可比性,相差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