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317章 藍星大學雛形
    國際頂刊也採用的是兩種方式刊登論文,一種是隻收錄論文的摘要,題目和關鍵詞。另一種是論文全文收錄。只不過是按文章的重要性來分類,特別重要的文章才能全文刊登,一般性論文但又符合期刊發表標準,則用摘要、題目和關鍵詞的方式刊登。而不是用兩種語言。

    《仰望》收錄的國外論文,有宇兒的智能翻譯,十分精準、效率極高並符合專業意境,這也是期刊特有的一種優勢。其他任何國家和機構都難以在短時間完成這樣的學術翻譯。需要一個團隊,反覆商議和斟酌措辭才能完整翻譯,且還未必達到完美。

    因此,CNS等着名期刊,爲了減少編審麻煩,全都是用英文格式,從不收錄其他國家文字的論文。這也逼迫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學者必須學習英文。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英文成爲了所謂高等語言的錯覺。

    卻不知泱泱華夏輝煌5000年,所蘊含的文明,豈能是近200年工業革命才崛起的盎格魯、撒克遜等所能比擬。當然,英語也有一個好處,就是簡單易學。在低級文明的星球,作爲一種普通語言,在低級階段作用一種通用型語言,算是有一定的作用。

    馬由堅持用華文做全刊,一方面是給華國的學者們更多的便利,畢竟母語理解方便、精準。另外也有文化輸出和學術話語權的意圖在裏面。短時間或許沒有太大效果,但10年、20年的積累,尤其是當藍星集團、華國的科技、經濟領跑全球后,華語的影響力以及《仰望》期刊的權威性就會呈現出來。

    未來,全球的學術聖地一定是在華國,在《仰望》,在藍星研究院。讓其他國家的學者必須學習華文,才能完全瞭解領先的科技。

    對此,馬由有充分的信心,不過還在努力的路上。

    在期刊編輯部和編審們開了一個會後。見時間已晚,馬由決定明天再返回這裏,視察一下大學和第四研究院的工程進展情況。馬由乘車往西走了不到10分鐘,就來到了碼頭,渡海來到了鼓浪嶼。

    馬由信步走在鼓浪嶼的石板山路上,看着小街小巷裏人們的市井生活、華國人情世故、西方浪漫風情都在這裏交匯、融合。時不時還有琴聲繚繚、洗去旅程的疲憊,讓人心情頓時清爽。

    這裏是鷺島市的象徵,也是歷史活化石,別具風情。

    島上沒有機動車,連自行車都沒有。好似世外桃源,空氣自然清新,這是馬由最喜歡的一點。在去年年底回國時,就第一時間安排人,購買了兩套面積較大的院子。

    後來將其移交給藍星地產公司,讓他們繼續收購了周邊10多棟小樓,統一改造裝修後,辦成風情酒店。留下了其中一棟,作爲馬由的私人住宅。

    隨從人員入住酒店。

    夜深了,馬由放下書本,沒有讓安保隊員跟隨,獨自散步到山頂,嗅着海風、聽着波濤深深,活動了一下筋骨,完整地修煉一番牆體功法,一身清爽,消除了10多小時的飛行,和下機後直接去《仰望》期刊視察的疲乏。

    翌日,迎着海面升起的紅日,馬由結束今天的晨練。

    步行到碼頭,乘遊艇回到本島。鼓浪嶼這樣的地形不能有機動車通行既是好事,但有時趕時間還有點麻煩。好在藍星的風情酒店購置了一艘小型遊輪,供接送貴賓用。但遊輪僅僅不和其他遊客那樣等待開船時間,航行速度卻差不多。馬由不禁在想,自己的航空工業正式開啓後,首先就要設計一款直升機,供這樣的短途飛行用。

    來到本島,乘車前往鷺島的東南方向約3公里。

    藍星大學規劃在胡裏山炮臺以東、北臨鷺島市植物園、南臨鷺島灣海岸線、西北側和鷺島大學思明校區毗鄰。佔地總共有2平方公里。

    大學和新的研究院進行了統一規劃,未來的環島路爲界,北面是學校和部分研究院功能,南側臨海的三角形地段則是研究院所在地。但又混合了別墅、小洋樓等住宅功能。

    大學和研究院共用配套設施、後勤等。南北兩個區域之間,通過地下通廊連接成爲一體。這樣便於研究院的學者到學校上課,也便於學生到研究中心實習。

    汽車先駛入了北區學校大門,停留在公共停車場。馬由一行人和前來迎接的地產公司項目負責人劉洋匯合,在他的指引下開始參觀。

    “董事長,學校內主體建築的土建工程、環境景觀工程基本竣工。高層住宅已封頂。目前正在進行室內裝修,水電等配套設施、設備的安裝。總體上,絕不會影響到明年9月的開學。”

    “嗯,辛苦了。剩餘的安裝工程要更加謹慎小心,注意質量和安全。尤其是消防設施、疏散通道等,一定要按設計方案落實到位。”

    “明白,所以我們前面搶工期,留足了充分的安裝工程時間。”

    進入校園,便像是進入了鬱鬱蔥蔥的南國森林。

    這是採用了全人車分流的交通規劃。利用地形,將房屋和自然地平擡高、併成爲平整地面。而架空部分則是機動車庫、學校後期庫房、一些特殊的實驗室等。

    架空的地下室頂板,採用了防爆設計,鋼筋混凝土頂板厚度達600mm。實驗室還另外有加固措施。頂板上面可承載2-2.5米土壤,滿足絕大多數的樹木生長。

    地平面除了消防車道外,不允許其他機動車通行。一是增加綠化面積,更是爲了保持校園內的安全、寧靜氛圍。避免不久後,家庭轎車普及,校園內出現機動車行駛對學子們和老師們造成安全隱患。

    這樣的規劃還可塑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藍星大學以後不會有什麼二代開着豪車進入校園顯擺的情況發生。所有的學生、老師在這裏工作學習,至少表面看都是平等的狀況。

    當然,校園內還是配備有共享單車概念的自行車,只需用校園卡掃描一下變可開鎖。另外還有微型電動公交車供學生和老師們乘用。

    大學主體建築都是4-5層的多層建築。因爲透視關係,若不走到附近,全都被茂密的植被遮掩。

    整體規劃功能非常齊備。有5棟教學樓、2棟圖書館、3棟實驗樓,2棟食堂(老師和學生是樓層分隔)、2座足球場、12個網球場、3座室內體育館,內部設置了籃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館……。

    學校最北側靠近植物園區域,是住宿配套區,有12棟60-80米高學生公寓。可居住8000-學生,每套公寓居住面積達60平方米,設計居住4名學生,自帶衛生間。每層樓有一個公共客廳,公共廚房。

    另有24棟60-80米的高層住宅。每套房屋面積達120-150平方米,可滿足1萬多名副教授、講師、博士及其家屬居住。

    “室內沒有完工,董事長我們還進去參觀嗎?”

    馬由掃描了一下,已完成了這些室內的全面審視,搖搖頭說道:

    “去南區看看吧,今天我重點是看看研究院那邊。”

    衆人都是年輕力壯,沒有乘坐電動車,一邊參觀,一邊疾行。跨過一條寬約120米的綠化帶,這是預留給環島南路的用地,進入了南側的研究院區。

    研究院區域,整體就像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一樣。目前已建造了260棟別墅和,以及48棟4層聯體、疊拼別墅,每棟有4個單元,每個單位兩戶人家。整個南區可滿足644名教授、專家學者全家人居住。

    表面上是一個比較寬鬆的別墅小區,其實內部還是分割成了東西兩個區。東側是純粹的生活區,西側則是研究院專用區域,地面上零星佈置了30多棟2-3層高度的小樓。

    其餘都是網球場、戶外健身設施、還有一個微型高爾夫練習場。以及各種植被組成的花園。

    研究院區域同樣也是整體擡高自然地坪,架空部分作爲車庫和實驗室、庫房等。

    藍星第四研究院主要功能是新型材料研發,這是各行業的基礎學科,也是工業和科技更新換代的前提,所以馬由把第四研究院單獨命名“藍星新型材料研究院”,可見馬由的重視程度。

    材料研究設計到的科技範圍較廣,尤其還涉及到化學實驗。放在京城不合適,畢竟可能會發生事故。所以馬由在購置鷺島土地的時候,就考慮到將來的研究院的材料實驗室,將放在鷺島這個濱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