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330章 人才爭奪戰
    “智慧城市,又一領先全球的高科技在華國誕生。根據藍星集團介紹,在這樣的城市裏,民衆生活更加便捷、治安環境更加良好。國之幸、民之福。”——《鷺島都市報》記者側重介紹了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國外媒體更是熱鬧非凡,什麼聲音都有。不同國家、不同媒體的觀點差異極大。讚美有之、酸味漸濃、毀謗悄然。

    好在,這次馬由發佈的新品比較多,加之藍星集團歷來注重和媒體的關係,這些責難被人們其他的好奇所淹沒。

    其實,馬由埋了了一個雷,暫時沒有被媒體發現,那就是藍星的設計軟件《快手》和《多彩》以及其他子品牌軟件,已悄然達到了80%市場份額。基本處於壟斷地位。

    爲此,馬由不斷將設計軟件按不同運用領域,分解成不同的小公司,默默發展。例如微電子、建築設計、橋樑設計、機械設計、鋼結構設計、汽車設計、動力系統設計、航空設計……等。

    一部分繼續保留在兩家上市公司裏,另外更多的則成立了其他公司獨立經營。藍星集團若將來一旦被某個國家制裁,這也是一個制衡手段之一。同時還因爲設計軟件分屬不同公司,難以被反壟斷制裁。

    翻譯機和翻譯軟件,在網絡用戶人羣中最有人氣。世界一體化,首先在網絡上實現。儘管這時網絡的普及率不算高,但已將大多數國家聯繫到一起。而語言問題解決後,交流溝通就沒有了障礙。

    而且,因翻譯軟件的面世,必將讓升級後的《勝境97》裝機量再度迎來一波大的漲幅。其實這之前,在華國市場份額已達到了69%,在米國也逼近了《視窗96》的43%,有了41%的份額。全球平均已達到了57%,領先視窗系統。

    這僅僅是馬由的一個小小打擊手段,未來還有諸多的組合拳。《視窗》在技術上實在無法和《勝境》比較,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情。

    ……

    從去年8月到現在,連續8個月,各種媒體上,一直都有藍星集團的勁爆新聞。這種熱度,讓世界知道了藍星集團,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藍星大學招生原以爲比較困難,哪知因公司在科技領域的傑出成就,以及馬由的名氣越來越大,報名的學生衆多。

    這天,祕書給馬由彙報,藍星大學校長王亞洲教授,要預約時間,來與馬由商議大學開學的相關事宜。馬由問清楚他正在京城,便讓祕書請他1小時後,在自己的辦公室會面。

    王亞洲1985年從慕尼黑工業大學博士畢業,回國後在東南大學創辦了生物醫學工程系,並自任系主任。10年後,升職爲東大副校長。

    馬由從20多名候選人中,挑選了他和另外2位候選人。並親自會見他們,進行最終面試。

    看着僅40出頭、正值中年、朝氣勃勃王亞洲本人時,馬由很是高興。按前世歷史,王校長上任副校長後,實施了很多改革措施,極有領導才能。

    “王校長,請坐。很榮幸見到您。我在學校時,常聽老師講到您的事蹟,你可是華國最年輕的系主任、校長。”

    “馬博士,你過譽了,是副校長。”王亞洲有點較真地回答。

    “呵呵,那我就不客氣了,今天找您來聊聊,就是想當面傾聽您的教導,我們怎麼辦好藍星大學,或者說我們要將藍星大學辦成什麼樣的大學。”

    “好的。那我就簡單談談我的看法。早年在德國留學時,我常常去企業考察實習。發現他們的有大批的高素質工程師、技師或者有素質的工人隊伍。查閱資料和請教德國老師後,才知道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們的二元教育制度,這也是德國能成爲製造強國的重要原因。”

    “華國目前有1024所大學,教師人數已達40.45萬人,其中教授爲3.59萬人,副教授爲11.4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是1260萬,超過米國,相當於羅剎國和歐洲在校大學生的總和。”

    “我認爲這個數量的教學研究型大學還是偏多了一點。去年國家再也不包大學生畢業生的工作分配,已間接說明了這一點。若只有600—800所高水平大學進行學術、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剩下補充到原有1000多所大、中專技術類院校。而且再繼續擴大技術類院校,華國的人才結構就相對合理了。當然我們無法改變這個現狀,但藍星大學可以從這個角度考慮辦學思路。”

    王亞洲首先從當前國內大學數量的構成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主張放棄米國化的精英教育,而是像德國那樣,重視學以致用的技能學校。

    馬由對此觀點部分認同。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完善的製造業。而製造業要在世界立足,離不開大量工程師、知識型技術工人。

    “其次,我覺得辦學理念和教師隊伍構成要改革,國內的大學側重一些理論基礎教學,但訓練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養卻遠遠不夠。因爲教授大多是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繼而獲得聘任副教授、教授機會。指望本就缺乏實踐的這類老師教出有動手能力的學生,很不現實。”

    “反觀德國的教授,大多都在企業兼職,甚至許多大學聘請教授的考覈中,就有對其是否在企業任職能力的專項評估。就是爲了讓教師們不要脫離實踐,保持豐富的經驗。”

    “現在國內大學實踐時間極少。按四年學制計算,只有大四一年的實習時間,但這一年中,學生們基本上都是出去找工作。換言之,大學真正學習時間只有3年,而實踐時間幾乎爲零。這就導致大學生畢業後,還需有一段時間的上崗培訓,才能適應工作所需。”

    “德國的二元制的技術大學,教學是三年制,三分之二是要到企業裏進行訓練,三分之一在學校裏進行知識學習。且德國從上到下對工匠十分認可,技師在這個國家的地位很高。但現在國內沒有這種社會認知和氛圍,大家都奔着學歷而去,找工作、找對象都要被問及學歷,這也是無法迴避的現實。所以藍星大學必須是本科大學,但教學分類中,應該有部分學生,實質是培養工程師、技師。讓這部分學生畢業後可立刻上崗工作。”

    馬由微微點頭,當初選他作爲重點候選人,就是看中他在德國留學,而非米國的名校畢業。

    “王校長,你對藍星大學的看法,我基本贊成。既借鑑了德國的教學體制,又結合了華國國情。畢竟華國幾千年來,始終秉承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若我們辦中專、大專,招收不到好的人才。”馬由笑着說道。然後話鋒一轉問道:

    “您對目前我國排名靠前的大學,大批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且大比例未歸國發展,這個現象怎麼看?”

    “這個問題我有關注。怎麼說呢,西方國家尤其是米國,招攬人才的方式、手段確厲害。我研究了華國排名前30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最低都有45%的深造率,而這些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中,出國繼續深造的比例大約60%。尤其排名前幾位的,深造率超過70%,出國率更高達70%。這些學生在國外完成學業後,立刻回國的不到20%。這是多麼痛心疾首的數據呀!”

    “是呀,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扭轉這樣的狀況。雖說我們小小的藍星大學,無法徹底阻止這樣的趨勢,但人才爭奪戰,我們必須立刻參與。搶到多少算多少。我們留住一名人才,我們將來的競爭對手就少一名人才。”

    “競爭對手?”王亞洲有所不解。

    “我們公司的研究部門,根據大量的數據採集,和嚴謹的數理模型推斷。用不着20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就要超過德國、倭國,成爲世界第二。甚至直接威脅米國世界第一的地位。那個時候,米國就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王亞洲不是經濟學家,的確沒有這樣的想象力。聽到馬由這樣肯定的說法,也是將信半疑。倭國現在的GDP可是華國的7倍,不用20年就超過,這個願景簡直太美好。不過,他對馬由的學識還是很認同,知道他不會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