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370章 核電站
    他在低空中祕密巡視了一圈施工現場。從華國來的施工單位,已在東海岸小鎮規劃範圍,進行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動工的還有連接礦區的道路、鐵路。

    臨時搭建的一座貨運碼頭,不停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建材、設備卸下。

    不過,經他的觀察,這隻施工隊伍在國內算是建築業的鐵軍。是不久前鐵道兵成建制的轉業,組建的國有建築企業,紀律極強,完全做到令行禁止。但現在華國還沒有開啓基建狂魔模式,施工組織設計和技術運用能力,尚還需要提高。其中最欠缺的就是現代建築機械的數量,以及合理的運用。

    簡單說,就是設備不夠現代、也不充足,施工效率偏低。

    這就有點讓他有點着急了。平時他可以通過網絡瞭解各公司的狀況,但不會像今天這樣,如此詳細查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這裏的基地對馬由而言太重要了。早日建設好,他就能早日培養、擁有一支強力的準軍事化武裝,來保護他的企業和科技成果。從而逐漸加快科技開發的速度。

    他準備回去後,第一件事就是敦促位於滬上市的藍星特種機械廠,儘快完成先進的建築機械生產。讓星兒從網絡上查詢了一下機械廠的情況,原來是機械設備所需的液壓部件、永固螺絲等,需要從倭國進口,才能達到設計要求,但倭國供應商一直在拖延時間。

    顯然倭國對藍星集團已抱有極大的敵意。能不合作就不合作,甚至還要故意刁難藍星集團。

    馬由不由得嘆息一聲,雖說自己獨闢蹊徑。在IT也上率先立足並突破。爾後首先解決急需的特種鋼材、高精密數控機牀等高端裝備。但華國的工業基礎是系統性的薄弱,一個不起眼“永不鬆動”的螺絲,因無法國產,產品品質就可能因此而降低,甚至爲了確保質量,不得不停工待料。

    看來即將到來的每年一度的技術交易會,自己還得加快技術擴散。

    找到了問題所在,馬由讓星兒給負責機械板塊的周天宇副總裁去了一封郵件,讓他安排藍星其他工廠協作,突擊解決這些攔路虎。並將液壓部件的設計圖、自緊螺絲的材質和加工工藝等,發到相關工廠的服務器裏。

    他繼續在空中漫遊,來到自來水廠建設工地,這座自來水廠,建在小鎮外北側800米的地方,是這個片區的水源上游。

    莫桑比克一年中,分乾溼兩季。乾季比較短,爲每年四月至八月。溼季很長,爲每年九月到次年五月。年雨量約500毫米到1000毫米,中部三比西河下游沿岸雨量最多,年雨量差不多有1000毫米到1500毫米。

    之前馬由選擇這個國家和這個位置建設小鎮,也看中了這裏雨水豐富,水源充足。

    規劃是從北側2公里外的河流中,通過新修引水渠。爲自來水廠提供水源。水渠還可爲沿途的農田提供灌溉。

    當然,爲了不被農田所污染,藍星集團購置的土地中,嚴禁使用化肥和農藥。以後,馬由會在這裏實驗自己研發的無毒性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這裏的農作物未來可爲藍星集團旗下企業食堂、賓館等提供新鮮、安全的食材。

    污水廠則規劃在自來水相反方向,位於小鎮的南側。所有生活污水以及工廠廢水,處理達標後,才排入大海中。

    配套的垃圾處理站也在建設之中,準備用智能化的垃圾處理分類和回收設備,對所有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最終再成爲肥料和工業原料。

    建一座產城融合的小城,哪怕規模僅數萬人、遠期10萬人。也需要各種配套。

    現在從華國來了1萬多工人,分散到各個子項目中,還是顯得零零星星。也從當地人中,招聘了2000多臨時工,但他們只能幹一些最簡單的力氣活。且因他們懶散的態度,常常拖後腿。

    視察完所有工地後,馬由發現,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急需解決,這就是電力供應與真實的規劃需求相比,欠缺很大。

    按之前的規劃,這座小城和礦區、工廠用電,是靠在用地西北側的河流,建設一座小型水電站提供電源。哪怕再擴大到10萬人的生活小城,也是足夠使用。

    但問題是,大山裏的龐大地下空間祕密研發基地,是不次於礦石加工廠的耗能大戶。然而這個基地所有信息,都要保密。連電源都不能用水電站的。否則來一個專業間諜,通過監測用電量,也能判斷出這裏的業態狀況。

    所以,他必須祕密建設一座獨立的電站來爲基地供電。要想保持基地這個祕密,聲勢浩大的水電站顯然不可能。而風電、太陽能等同樣容易被人察覺。火電則需要大量的煤炭或柴油,同樣難以確保不泄密。

    唯一可行的技術方案,就是核電站。由此,馬由在微型核聚變和小型無污染核裂變發電站之間,猶豫了許久。

    馬由當然期望一步到位,研製出可控核聚變。

    他觀察了目前全球研究可控核聚變發電,稍微有成功希望的方向,是採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個裝置最基礎的理論,是需要超過1億度高溫。但事實上,前世華國聚變裝置點火溫度都將近二億度了,持續時間將近三分鐘,但核聚變反應還沒點火。要知道這個溫度可是太陽中心溫度的十幾倍,氫彈中心溫度的200%。

    而太陽表面溫度5500度,中心溫度1500萬度。天體物理學已經明確表明,在脈衝星,星系核,類星體中,質能轉化效率可以高達40%,這絕不是現在主流核聚變理論能解釋的。

    所以只能以引力勢能來解釋放能機制,而引力勢能是怎麼運用於粒子使之放出能量的,暫時沒有更多理論解釋,等於就是一個空白。

    而且,即使這個方向點火成功。建設這種技術的發電站,因如此巨大的高溫,所產生的安全隱患等問題,也是需要更多科技去解決。因此目前人類的核聚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馬由資料庫中,前世有一種技術,是通過研究恆星發熱、發光的原理和運行機制,誕生的一種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核心技術就是一種球狀引力裝置,與1800度高溫綜合作用,而產生可控核聚變反應。

    這個技術的關鍵,就是引力裝置的技術和生產製造。馬由現在反重力裝置已完成了研製並已實際運用到穿梭機上,只要在反重力裝置的基礎上,稍加修改就能達到核聚變發電站所需。而且不需要上億的高溫。安全度極高。

    但擁有核聚變的理論和技術,要轉換爲現實,依然需要許多的驗證程序,這就需要較長時間來實現。而馬由缺少的就是時間。

    他只能將目光轉向核裂變發電技術。這是目前人類都實現了的成熟技術,雖然還有核原料使用率極低、核廢料污染、自然災害或人爲事故還可能產生安全隱患等弊病,但各國都一直在努力改進。

    確定了暫時只能開發核裂變發電站後,馬由又面臨着技術路線的選擇。

    要得出這個結論,需要推衍的因素依然很多。

    馬由可不準備在莫桑比克施工現場上空一直飄蕩,萬一不小心解除了異能,自己就暴露在大庭廣衆中了。

    回到之前的山頭上,讓星兒查看了四周,尤其是天空中衛星的軌跡。安全後,他從空間中釋放出穿梭機,立刻下令啓動隱身功能。

    乘坐穿梭機回去,比飛行滑板又要快了不少。1個多小時後,馬由在鷺島附近一個小島上悄然降落。收起穿梭機,換上飛行滑板,10分鐘後,他終於回到了材料研究院自己的實驗室裏。

    次日,他公開露面了一會,並處理完一些公務郵件,查看了一下9名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又鑽進到實驗室裏。這是他第4座私人實驗室,也是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備的實驗室。

    其中裝配車間,都足有1.2萬平方米。實驗室還有一個聯通彎島海峽的海底船塢,需要時,可讓潛艇自由進出。這個功能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在馬由無暇親自來往時,通過智能無人潛艇,在這裏進出、轉運各種物質、材料。

    馬由在規劃這座實驗室時,就考慮到臨海優勢,人類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其實還有海底的諸多祕密,值得去研究。豐富的海底資源,馬由是不可能視而不見的。這就需要藍星集團突破海上更多的技術,例如深潛能力等。總不能如此龐大的資源開採,都讓馬由親自用異能去收取吧。

    實驗室除了巨大的裝配車間外,其他學科種類也比較齊全。目前正在完善之中,不過也有了基本的實驗功能。

    馬由斜躺在椅子上,開始推演具體要實施哪一代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