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464章 最安全的飛行器
    “這三款飛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摒棄了傳統直升機巨大的螺旋槳。其飛行原理,是靠安裝在兩側機翼中的可傾轉涵道風扇,來提供升力、前行、轉向等各種飛行姿態的推力。目前國際上與此類似的直升機,只有米國的V-22偏轉翼魚鷹直升機。但我們的蜂鳥直升機在機體結構設計、空氣動力方面的流線機型設計、驅動模式等,都是全新技術概念。各種參數均大幅度領先,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

    衆人聽到這裏,很快就領會了蜂鳥直升機兩側雖短小,但極爲流暢的弧形三角機翼設計原理。涵道風扇鑲嵌在這個機翼中,可旋轉角度。因爲有了這一堆機翼,加之類似傳統直升機,機體有一根較長的尾部,總體造型更接近蜻蜓的造型。

    只不過兩翼是單層,尾端有一對可變尾翼,增強飛行的穩定性,控制飛機的俯仰、偏航和傾斜以改變其飛行姿態。不過蜂鳥直升機的尾翼沒有螺旋槳,只是變化各種角度,來輔助機翼上的涵道風扇作用。

    方翔繼續介紹道:

    “這種奇特的設計理念,是兼顧了常規直升機垂直起降和空中懸停的能力,又具有傳統渦槳飛機高速巡航飛行能力,它的飛行速度、高度、靈動性、平衡性和經濟效益都遠超傳統直升機。”

    “具體特點和參數後面再介紹,我們這3款直升機最大的優勢,就是特別安全可靠。”方翔沒有賣關子,迅速披露了技術原理。

    馬由準備將這種直升機賣向全世界,主要消費對象是哪些富豪們。自然最有限的考慮,就是安全性。僅此一個優勢就可吊打所有飛行器,何況還有靜音等諸多優勢。

    “我們的涵道風扇動力來自電力驅動,電源靠電池組供給,電池組則靠機背上安裝的發電機進行充電。因而涵道風扇的機械結構簡單,並採用了新型超輕、高強度材料。減輕兩翼重量的同時,故障率也降低到幾乎可忽略的程度。這是安全性依據之一。”

    “所有傳統飛行器都有空中停機的風險。然而蜂鳥直升機的動力來源有電池組中介,故發電機組萬一出現故障時,電池組還能繼續供電,讓飛機維持20-30分鐘的動力,給機組人員足夠的事故處理時間,並最終平安降落到安全地帶。這是安全保障之二。”

    “退一萬步講,電池組也都徹底耗費了剩餘的電力,還未找到合適的降落地點,則可由兩側的機翼提供較穩定的滑翔能力。最終確保安全降落。這是安全保障之三。”

    方翔沒有介紹,以後定型生產時,購機用戶可選裝類似戰鬥機那種自帶降落傘的座艙模塊。一旦所有安全措施失效,便可彈射後降落。不過,這個保險,理論上幾乎用不到。但對於能夠消費私人直升機的的富豪而言,再多的安全措施,都不是浪費,而是賣點。

    原本計劃涵道風扇自帶發動機,燃油驅動。但整體設計後,爲了解決重量問題,將兩臺發動機集中到機背上,但這樣需要複雜的傳動裝置。重量節省並不多。

    加之,在整機進行模擬風洞實驗時,原裸露在外的兩個圓盤狀涵道風扇風阻較大。再考慮到萬一空中停機,被將涵道風扇隱藏在新增的機翼中。逐漸就成爲了這樣一種獨特的造型。

    方案定型時,馬由最終拍板確定了電力驅動這個更加安全的動力方案。畢竟飛機發動機在空中停機,是極爲致命的故障,尤其是現代噴氣式和直升機,反而沒有40年代那種螺旋槳以及後來的渦漿發動機,在發動機空中停機時的滑翔飛行能力。

    “這樣設計的還有許多好處,因爲沒有複雜的傳統的動力系統,機械構造相對簡單,故障率大爲降低。機身自重也有所降低,垂直起降的載重量更大。”

    “還有較傳統直升機速度快、噪音極小等優點。這兩個指標都是世界領先。航速可達850公里、噪音經過系統處理後,機艙內僅40分貝,低於絕大多數民用客機機艙內的噪音水平。”

    馬由見方翔停止了介紹,專家們還一副欲言不止、意猶未盡的樣子,便笑着補充道:

    “控制系統是這類飛行器的關鍵所在。因爲垂直起降、前行、轉向、適應不同氣流等複雜環境還保持優良的飛行姿態,都是依靠兩翼上的傾轉式涵道風扇調整各種角度來實現。這就需要一套強大的飛控系統,精準計算各種狀態下風扇的輸出功率和角度。”

    “魚鷹多次出現墜機事故,至今還不能實現普及,就是他們無法解決螺旋槳在各種狀態下的安全匹配。而我們則完美解決了這些安全隱患。當然,我口說無憑,一切都要等試飛定型後,纔有最終結論。但熟知藍星集團的朋友,就知道我們從不打無把握之戰。”

    參觀團大多數都是專家,聽到這裏已知道涵道風扇的原理。就是用最小的扇葉直徑,在涵道的約束下,升力及前行動力效率最大化。沒有巨大的螺旋槳,噪音自然很低。再加之驅動是電力系統,機械能噪音源減少不少。

    衆專家一片譁然,這些設計構思實在太奇妙了。

    “蜂鳥直升機的優勢極爲明顯,一是航速快,二是噪音小,三是省油,四是載重量大。可以說是兼顧了固定翼飛機和傳統直升機兩者的優點。當然沒有渦噴、渦扇固定翼飛機那麼快的速度,但和渦漿飛機相差無幾。”

    衆專家默默點頭承認,這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高科技成果。

    介紹完基本情況後,那邊試飛前的準備工作也已完成。所有地勤和檢測工程師們,都撤離了飛機四周。

    “請各位專家領導移步到空管塔樓。我們在那裏有試飛時的實況影像,供大家觀看。”

    衆人開始步行到距離車間200米外的空管塔樓。

    “雙流機場那邊協調好試飛空域沒有?”馬由向陪同自己的方翔問到。

    “協調好了,我們今天試飛的線路和高度等參數,飛機的塗裝、各種身份識別信號、試飛時的通訊頻道等,都給空軍、民航空管等部門提供了備案。”

    與此同時,牽引車緩緩將一架直升機拖出車間,來到車間外一個廣場上。這裏將是試飛起降着陸點。

    馬由和來賓一起轉移到空管指揮塔樓。衆人分別乘3臺電梯,來到100米高的頂層指揮大廳。這層樓是圓形設計,全落地玻璃窗,視線無遮擋、十分寬廣。大廳裏的也有一圈弧形辦公檯,設備十分齊全,30名工作人員分別在各自的大型液晶顯示屏前,操作計算機和其他通訊設備。

    “001、002、003請覈對一遍通信和攝像設備。”試飛地面指揮員,這時發出了指令。

    “001明白,通訊正常,語音清晰、影像正常。”

    “002明白,通訊正常,語音清晰、影像正常。”

    “003明白,通訊正常,語音清晰、影像正常。”

    “現在,001做試飛前最後準備,准許啓動引擎。002、003待命。”

    “001一切正常,請求試飛Z-001科目。”2分鐘後,1號機試飛員的報告。

    ……

    隨着直升機試飛,各種角度的影像,反饋到指揮大廳一個500寸巨大顯示屏上。這是由伴飛的多架小型無人攝像飛行器,圍繞直升機拍攝的影像畫面。同時還有藍星集團的私人衛星傳來的畫面。

    這也讓所有專家大喫一驚,藍星集團的科技底蘊太雄厚了。僅數字影像領域,就深不可測,他們並不清楚前世再過10多年,因芯片和軟件進步,微型無人機讓所有人都能消費得起、玩具一般的廉價。

    當然,好的無人機還是有一些科技含量,如一絲人工智能、飛控系統、影像傳輸系統等,纔可能有較好的效果。藍星集團現在的微型無人機,比前世21世紀20年代的民用無人機還是高級很多,不僅抗干擾能力極強,而且機身設計和材料都十分先進,不是塑料和鋁合金那麼廉價。故十分結實、適應比較惡劣的氣候環境。

    40分鐘後,1號機的多項試飛科目順利完成。不僅測試了地面的科目,還在起飛、空中懸停、降落、低速飛行、高速飛行等,都進行了初試。按道理試飛測試沒有這麼快,一個科目都會反覆測試。但今天有衆多來賓,有點帶表演性質。伴飛的無人機也降落地面,由工程師們更換電池,等待下一架飛機。

    馬由不擔心今天的試飛。他的信心是建立在從設計、零部件研製、樣機裝配,動力系統前期的地面測試等。而這些都是在擁有高科技檢測設備,全方位的品控系統監控下的結果,設計只要沒有問題,樣機基本可以成功。而設計是通過虛擬實驗平臺反覆琢磨後的成果,同時還有人工智能及星兒最終把關。

    真正的考驗不是今天這樣的風和日麗。而是接下來在嚴寒、酷熱、潮溼、乾旱、高原等惡劣環境下的試飛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