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翻雅 >第四十一章 秋楓醉橋
    蟬聲寂靜,夜半月隱紗簾,透出點點燭光來。南嘉寧輕輕吹着杯中的草茶,放慢腳步,遞到綺琅手邊。綺琅擡頭,二人相視一笑。

    “怎麼不給自己也衝些?”

    “嘿嘿……”嘉攸壓着聲音,傻乎乎一樂,“杯子燙手,我先看着你喝。”

    綺琅抿嘴低下頭,嗔着白他一眼:“又不是什麼稀罕物事,也要這樣小心?”說罷,二人相對而坐,嘉寧靜靜看着綺琅啜飲杯中草茶。

    這茶名叫“思雨”。相思綿綿雨,獨獨一份產在立榕深山上。本是每年晚春時節綺琅進山尋得,如今秋收冬藏,藥植堂堂主卻斜躺於榻——

    左袖空空蕩蕩。

    見綺琅獨自望向師姊的方向出神,嘉寧忍不住問:“師妹那邊的傷勢如何?”

    綺琅搖頭:“那孩子手勁小,劍頭離心不過一毫遠。”發呆半晌,綺琅忽地起身,對着嘉寧身後眯起眼睛:“怎的這樣不小心,新給你做的長袍,也能絆個角?”

    嘉寧趕忙回身一看,果不其然,自己嶄新的青色長袍不知什麼時候,身側的衣縫破開一塊,顯出個脫線的小角。無奈笑笑:“琅……別生氣,我今後定然注意着些。”

    嘆口氣,綺琅重新坐下:“且拿來,我給你補補。”

    纖纖細長的手飛旋在空中,綺琅持着空針,像是在半空也有螢蟲慢舞。手中的破角漸漸合攏,針尖下卻不見線痕,之後散開的青色線頭好似聽到了無聲的指引,自行恢復到原來的模樣。綺琅咬斷線頭,將袍子展開來,在空中抖落抖落。

    嘉寧看着衣角那個形狀怪異的空洞,不禁又傻樂:“就這樣?”

    “就這樣。”

    嘉寧認真盯着綺琅在燭光下專注繡線的神情,杏眼黛眉,柔荑細指,真真是好看得句盡詞窮。綺琅回過頭:“在看什麼?”

    被突然一問,南公子竟慌了,冒出一句:“看、看你繡好的袍子呢。”

    長長柔軟的青袍被鋪展開來,除了落開的角,還繡着小小一盞靈燈。令狐少俠握住南公子手腕,讓他寬大的手掌觸在自己的繡跡上:“寧,等這些動盪過去,你我也會有靈燈節上的一盞燈。”

    嘉寧點點頭,撫摸着無形無色、那塊尋常人無法發覺的隱線角。二人再次相視一笑。

    “這些隱線,幸得有煙斜相配。”

    “也是別人都看不出,偏偏只有你我明白。”

    夜風微涼,燭火未晃,透明無跡的隱線飄起細細一縷線影。

    慢了一拍,綺琅才反應過來,心下忽地一驚,一把抓緊了嘉寧手腕。嘉寧翻過手,將綺琅的胳膊緊緊握住,同時半側回身向門口望去:

    夜色空空蕩蕩,遠星如洗而空無一人。

    若非隱線恰巧冒了個尾巴,二人勢必聽不到門外來人的聲響。去時無影,來時無風,連燭花也未曾驚動的聲響,倒不知是什麼高人閃在不遠之處。

    嘉寧壓低聲音:“你且坐着,我去探探。”隨即從綺琅手中抽出衣袖,端着燭臺向門外走去。

    一轉身,綺琅消失在視野,南二公子渾身登時打着戰,腿也軟得快要站不起來。只是念着綺琅和綺川還在屋裏,夜半三更,自己非是得出門去會會。咬緊牙關,掀開紗帳走出門——

    門外頃刻沒了聲響。

    似是過了整整一夜,輕輕的腳步聲才從不遠處傳近。綺琅急忙起身奔過去,只見嘉寧的一襲青影先是在紗帳後現出模模糊糊的影子,隨即不斷走近,持着已然熄滅的燭臺走近藥植堂大門。綺琅一下撲着抱住:“寧……你真真嚇着我了。”

    嘉寧本也渾身冒着冷汗,被綺琅這樣一抱,緊張感頓時不知消失到哪兒去了,只覺得心下那股犯樂的傻氣不斷涌上來:“嘿嘿……本也不怎麼緊張!”

    綺琅伸手,佯怒在南公子肩頭一拍,回身就往屋裏走。嘉寧連忙追在後面,從身後取出個亮閃閃的物事:“琅,快看!”

    “噓!”瞟一眼仍在沉睡的綺川師姊,嘉寧連忙壓低聲音,“你看這是什麼?”

    一枚泛着銀光的箭簇攤開在燭光之下,箭尾仍有幾枚銀羽晃盪蕩快要掉下來。

    “銀羽箭。”綺琅伸手接過,在空中劃開一道銀圈,“似是西湖慣用的傢伙。”

    “西湖?”南公子心中暗自想,不知那“多心箏”又在搞什麼鬼主意。只是反應半晌纔想起,那西湖的多心掌門前不久剛剛倒在靈燈崖頂,估計屍骨還沒涼透呢。心下嘆着氣,回過頭,見綺琅正從箭身上拆下一張薄薄的竹紙,便湊到她身邊。

    二人燈下將薄紙展開來,不過一瞬,便不約而同地倒吸一口涼氣。

    嘉寧舔舔嘴脣,望着綺琅驚惶的雙眼:“這是……寫給誰的?”

    綺琅不答話。

    “要不要跟師父師伯……”嘉寧半句話沒說完,便見得綺琅忽地將手中薄薄的脆竹紙揉成一團,反手從窗外拋了出去。“寧,記得跟誰也別說。”

    “……好。”

    那被拋到窗外去的竹紙信,正巧被令狐子琴接個正着。夜色深沉,看着清卿喝了藥,便想悄悄來探一眼大弟子的傷勢。

    想到綺琅和南家新來的公子這幾天輪流守着,或許也該讓兩個年輕人休息一陣。

    心下思緒許多,不經意將那皺巴巴的紙團展開來看——

    “蔓毒”二字頃刻映入眼簾。

    鬼神使差地,子琴攏起衣袖,將竹紙信重新揉成一團,向山頂處清卿的小屋走去。沿路古榕老根叢生,快到得頂,竟淅淅瀝瀝下起小雨。雨聲沙沙遠處,隱隱有歌聲傳出:

    “苦長雲之無向,嘆螢火以辜蹤。我心隨水去,臨雨奏簫來……”

    子琴悄悄推開門:“昨夜可好夢?”

    正閉眼奏琴,清卿聽得師父聲音,連忙站起,羞澀一笑。

    偏頭一瞬,不知爲何,那笑容竟與子琴記憶中的子書重合在一起。當初子書一抹鼻涕眼淚,頭也不回跟着莫先生下山當晚,便是子琴第一次聽到山腳隱隱的《醉橋》:

    “苦長雲之無向,嘆螢火以辜蹤。”

    當天沒人聽得到山下陶壎之聲的呼喚。

    奈何子琴琴術練得紮實,聽音靈敏已極,不僅將全段曲譜從頭到尾記了下來,還忍着壎聲無歇地響了整整一個晚上。

    那是自己最後一次見到師妹。

    如今清卿的眼神,與子書總有六七分相似。餘下的三四不同,只有在清卿凝神吹簫之時方能有所察覺。子琴不由問道:“後來可再見過莫先生?”

    清卿搖頭。

    子琴心中明白幾分,於琴前坐立,清卿便後撤一步坐在師父身後。嘈嘈切切的琴聲重新想起,清卿一下子將注意力盡皆集中於師父白皙的指尖——自己雖從未完整聽聞此曲,卻心下明白,這是期待已久的《雁落平沙》。

    遠隔湘江,悵秋容楓葉紅;煙水濛濛,一天瀟灑西風。

    清卿伴隨着琴聲曲調,輕聲哼唱。許久,琴聲陡轉,聲色淡淡緩慢而弱。子琴便挪開右手,由清卿的指尖一齊立在琴絃上。行奏之間,子琴觀察清卿運指,只覺比尋常琴曲少了些衝撞氣息。

    指法簡素而淡雅,別有一番思考在其中。

    想到此處,令狐掌門不禁輕輕一聲嘆氣。清卿正留心曲間,忽地聽到,連忙張開五指止住了琴絃:“師父,弟子是不是哪裏彈錯了?”

    子琴回過神,低頭向弟子笑笑:“沒有。指法曲律之類,本無定數,前世後人免不得代代修改。如今你聽琴能有自己的想法,便是很好。”

    清卿低下頭,抿抿嘴:“古今隱士,大多廟堂憂民,江湖憂君,有治則進,無道則隱——此等鴻雁遠志,便是《平沙落雁》曲中所言。”聽到此處,子琴心下已是暗暗讚許。卻不動聲色,待清卿接着說下去。

    “若說平沙得以落雁,便無異於終南得以歸隱,最終成了史筆之下的‘充隱’。”

    充隱?眉頭一皺,子琴搖頭緩緩道:“若如此說,世間山林野客,便沒有了兼濟天下、獨善其身之人?”

    “也非……”似乎停下來思考一刻,清卿這才重新開口:“就像師父告訴弟子的那樣,立榕山人,唯奉十二字——不現太平史筆,不辭水火微塵。”

    子琴心下一驚,彷彿琴絃“嗡”地一響。

    “弟子記着譜中曾講,東山立榕歸隱的日子,偏偏是天下大治,朝堂繁盛的時候;而若是當真到了山人出關之刻,才逢天下大亂,水深火熱……師父,這便是‘充隱’與‘歸隱’之別。”說罷,清卿擡起眼,心撲通撲通跳着看向師父。

    聞言,子琴眼神倏地溫和下來,甚至一絲憂傷涌現。像是一直被自己藏在心底那句話,被毫無防備地猜道:

    “待靈燈重新亮起,東山之人才會歸來。”

    眼見師父神色恍惚,清卿正暗自不解,忽地瞟見師父袖間,有熟悉的竹紙反射出昏黃光澤。子琴擡起手,揉揉清卿腦袋:“清卿,上一個與你想法相似的人……”

    言未盡,擡手拂袖,青袍袖間的薄薄皺紙掉落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