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貞觀逍遙王 >第二九零章 賑災
    百姓們議論紛紛,都雲李二陛下真乃當世明君,這是要讓老百姓家裏也能出狀頭啊,陳宇看了看現場效果,還算不錯,起碼老百姓還是拎得清的,知道唸書有百利而無一害。

    至於學堂的老師,陳宇可就沒辦法做主了,李泰這個小胖子交給陳宇五六個舉子,這些人都是李泰平時養着的幕僚,肚子裏大多有些學問,陳宇也不得不暫時先用着。

    李恪這邊則是象徵性的給了倆人,畢竟還要在李二面前交代的,陳宇看了看眼前這八個學堂老師,這八人見了陳宇還算恭敬,齊齊朝着陳宇一躬身,

    “見過陳縣公,我等奉魏王(吳王)之命,前來爲學館教授。”

    陳宇點點頭,擺手道,

    “好好,那便勞煩諸位了,這學堂的課本已經下發,諸位且因材施教。”

    這八人裏,有教詩文的,有教認字的,還有教算術的,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中,陳宇要求起碼得會寫字看書,數學也得有最基本的加減法。

    隔日上朝的時候,陳宇向李二一彙報,李二笑眯眯的點點頭,

    “甚好,子寰辦事甚得朕心,愛卿辛苦了。”

    緊接着工部尚書張亮出列,

    “啓奏陛下,臣奉旨建造圖書館,陛下御賜的紅磚已然全數到位,臣正加緊進度中。”張亮算是例行公事般的彙報了。

    李二點點頭,剛要誇獎幾句,只見張亮話鋒一轉,哭喪個臉道,

    “臣還有一事,今年的春汛比往年更厲害,大唐全境已然有不少地方遭了災,臣請陛下過目。”說着,張亮掏出一份奏摺遞給張貴。

    李二一聽,哦,洪災啊,那是得好好看看,古代的勞動人民全靠天喫飯,無論是旱災洪災還是蝗災,都足以讓百姓食不果腹,從而成爲流民。

    李二打開奏摺正看着,張亮繼續彙報道,

    “啓奏陛下,大唐全境共計三千八百餘戶災民,光三原縣就有三百戶,臣請陛下撥下賑濟糧款,以作災民之用。”

    李二表情嚴肅的翻看着奏章,不住的點頭道,

    “唔,愛卿所言極是,茂約何在啊?”

    唐儉一聽,李二叫自己了,這是大事,平日裏他可以哭窮,這會兒不行了,這是關乎到民生大計之事,忙出列躬身道,

    “臣在,戶部尚有餘糧,可作賑災之用。”

    李二點點頭,唐儉平時的小心思不少,關鍵時候還是靠得住的,於是開口道,

    “傳旨,着令戶部擬定賑災名單,即刻調撥錢糧發往災區,並張貼告示安撫百姓,不得有誤。”

    唐儉一躬身,

    “是,臣遵旨。”緊接着唐儉趕緊出了太極宮,前往自己的戶部去調集錢糧了。

    李二看了看殿中的臣子,咂咂嘴道,

    “這個,可有愛卿願意替朕分憂,前往災區賑災啊?”

    一時間,一干文官武將紛紛出列,拍着胸脯說自己願意前去,賑災不是什麼好差事,但是辦好了能獲得不少名聲,所以文官比武將要更積極一些。

    李二很滿意百官的態度,清清嗓子道,

    “好好好,傳旨,封江夏王李道宗,爲本次賑災安撫總管,總領一切賑災事物,太僕少卿柴令武……”

    李二在兩儀殿中點着將,幾個大臣紛紛被點去賑災,李二巴拉巴拉講了一通,最後瞧瞧正在剝手指甲的陳宇,

    “子寰吶,這三原縣賑濟一事,便由卿代勞吧。”

    陳宇一聽,怎麼還要老子去賑災?平時也沒幹過這活兒啊?當即莫名其妙的一躬身,

    “是,臣遵旨。”

    待出了兩儀殿,陳宇正想找個人問問這賑災到底怎麼個賑法,恰好看見程處亮的背影,陳宇忙上前拉住程處亮的衣服道,

    “處亮兄留步,呵呵,這賑災,到底是怎麼個賑濟法啊?”

    程處亮一見是陳宇,忙笑呵呵的道,

    “唔,子寰尚不知?也罷,倒也簡單,陛下已然下旨命戶部與工部賑災,那子寰只需前往受災的當地,勘驗災情,若是與上報的情況相符,便根據賑濟的名單,發錢發糧即可,再命工部修繕損毀的房屋,子寰可是要去三原賑災?這三原離京師不遠,倒也算個好差事,哈哈。”

    陳宇聽明白了,古代的賑災大部分都是先由地方官員自行解決,如果受災嚴重解決不了,那就得上報朝廷,就像今天張亮報告給李二一樣,再由皇帝決定怎麼賑濟,負責賑災的官員到了當地還得勘驗災情,以防有人謊報,如果情況屬實,那就直接開倉放糧,還得讓工部把老百姓的房子給修好。

    陳宇回到家把情況一說,李麗質點點頭道,

    “賑災那是積德的差事,夫君此番可要小心行事。”

    陳宇問過李麗質才知道,三原縣離長安城確實不遠,大概也就是六七十里路,一天之內打來回都可以,還算李二照顧自家女婿了。

    三原縣還是李靖的老家,原本李二是打算讓李靖自己去救災的,但是考慮到李靖年紀大了,這種小事就落在了陳宇頭上。

    賑災不是說當天就能走的,直到三天以後,陳宇纔去工部取來賑災名單,又帶上錢糧,領着天策府五百名軍士一路押送,這五百人是薛仁貴訓練的新軍,尚未上過戰場,不過拿來做些押運的事情倒也合適。

    由於不是上陣打仗,陳宇只穿了一身貼身的鎧甲,領着數百人浩浩蕩蕩的朝三原縣進發,其中不光有五百軍士,還有二百名工部的徭役和工匠。甚至還有幾個工部的文書,是幫着陳宇清點賑災錢糧用的。

    “淦,張亮的效率挺高的嘛,三原到長安的水泥路修的不錯。”陳宇嘖嘖讚歎着腳下的水泥道路,張亮的工部可謂是大唐最忙的單位了,陳宇這個工部侍郎就是個喫乾飯的,平日也不過問工部的事情,大大小小几乎所有事都壓在張亮一個人身上。

    有了水泥路,平時走起來頗爲困難的運糧隊伍,速度也提高了不少,薛仁貴也跟在陳宇身後,不停的讚歎道,

    “都尉所制的水泥路端的平整無比,嘖嘖,某還尚未見過如此好走的路。”

    有了水泥路,三十公里的路就變得快多了,陳宇是一早出發的,中午時候就到了三原縣境內,突然見得前面熙熙攘攘的圍了不少百姓,陳宇以爲是災民,忙讓薛仁貴前去查看到底什麼情況。

    薛仁貴拍馬上前,不多時便回來,朝着陳宇一拱手道,

    “稟都尉,這是三原縣遭了災的百姓,正打算過河,只是這原本河上的橋樑被沖垮了,咱們的官船已然到了,災民卻沒有船過河,河道上的船伕要價太高,這會兒正吵着呢。”

    陳宇點點頭,橋樑損毀在古代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架橋在古代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這座橋的損毀在工部的修繕名單之中,陳宇原本也是知道的,當即招招手道,

    “也罷,仁貴且隨我前去,若是災民不算多,讓他們跟着咱們的官船一道過河便是了。”

    說罷,陳宇命賑災的軍士繼續前進,把錢糧都放到官船上去,自己則帶着薛仁貴走向百姓聚集的地方。

    “爾等何事喧譁?”陳宇得意洋洋的清清嗓子,既然都做了官兒了,官威總得擺一擺吧。

    百姓們一看,剛纔來打聽的那個大個子身後還跟着一個脣紅齒白的小將軍,估計是哪個國公家的小公爺了吧,領頭的一箇中年百姓忙上前一步,朝着陳宇一躬身,

    “見過這位郎君了,我等都是三原縣遭災的災民,正打算過了河去,回家先行修繕房屋,可這裏的船家好生的可惱,竟然要價三十文一人,還請郎君爲咱們做主!”

    陳宇一聽,頓時就有些惱火了,三十文?三十文足夠買上一大堆糧食了,區區過一趟河便要收這麼多錢?

    當即陳宇揮揮手道,

    “好說,這船家在哪?且帶本侯前去。”

    一干百姓紛紛讓出一條路來,陳宇和薛仁貴打馬來到渡口,只見幾艘不大的木船正停靠在岸邊,船上站着一些船伕,不屑的雙手環抱着。

    “爾等便是這裏的船伕了?”陳宇皺着眉,騎在馬上問道。

    幾個船伕一見是個當官兒的,不敢託大,紛紛下了船,朝着陳宇一躬身,

    “是,郎君這也瞧見了,咱們幾個都是當地的船伕。”

    陳宇點點頭,用手一指身後的百姓,

    “這鄉里鄉親的,坐一趟你們的船便要三十文,這也忒貴了些,平日裏過個河需得多少錢啊?”

    領頭的船伕看了一眼別的船伕,上前拱手道,

    “這位郎君,如今可不比從前,春汛剛來,河道上水流可急的很吶,咱們過河也得冒着風險,一家老小也指望着咱們,自然價錢也就高些,若是平時,兩文錢就能過河,但是今日,無論如何也得三十文!”

    陳宇看了看這些船伕,大多是些黑瘦精幹的漢子,只是皮膚由於常年接觸水汽,有些人的臉上免不了有些“水鏽”,這也是船上人的明顯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