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四百三十九章曲折與傳奇
    這個世界上,可沒有非此即彼的說法。

    如果這兩件東西不是元代的,那也肯定不是明代的。

    而只要不是明代的,那就一定是現代仿品,而不是清代或者是民國時期的仿品。

    這就是元青花的特殊之處,這一點,恐怕他們都知道。

    青花創燒於唐代,宋代亦有燒製。

    宋代的青白瓷盛傳江湖,造成景鎮瓷突飛猛進的發展,從而推動青花瓷萌芽,到元代臻於成熟。

    從元代開始,歷經明、清,無論官窯與民窯,一直盛燒不衰。

    當然,這是現在人們的認知,在五六十年前,事情可不是這樣的。

    景鎮雖然在元代已成功燒製青花瓷,但由於史籍缺載和缺乏有明確紀年的實物佐證,人們對元青花的認識與瞭解,有數百年的歷史空白。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在懷疑,中國到底有無元代青花瓷?

    元代這個馬上民族,可以燒製出青花瓷?

    這裏面肯定有一部分偏見,所以才造成後世對於元青花的疑惑!

    在一些人的偏見當中,自然是沒有。

    就算有,它又有哪些藝術特徵?

    可以說,誰也難以說清楚。

    正因爲如此,人們在揭示這一歷史之謎時,頗有些曲折與傳奇。

    由於元青花瓷,當年多用於外貿出口,故有相當部分遺存國外。

    據不完全統計,流失在海外的元青花約110餘件,主要收藏在中東的土、伊等國。

    國內館藏,多爲建國後各地考古發掘所出土。

    目前主要收藏在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景鎮等文博單位。

    元青花少見,之前都沒有人認爲元青花確實存在。

    這中間的空白期,就會產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現在,當元代青花瓷經鑑定確係仿品時,有人往往會問:是何時的仿品?會不會是明仿?還是清仿?

    其用意很明顯:我花去不菲的價錢買的元青花,即使不是元代真品,倘若是一件明清時代的仿品,不是也有相當的價值嗎?

    就像先前的那件雞缸杯,就算是康熙朝仿製的,也很值錢。

    剛纔他已經證僞了,就是不知道,那件東西他能用多少錢買下來?

    低價,不知道能低到多少?要是還能加上眼前的一對瓷器,那就更好了。

    想要低價購買,就要在鑑定的時候,起到決定性作用,要不然,陳文哲還真不想多說什麼。

    所以,錢千盛想要鑑定個後代仿品,陳文哲是不幹的。

    因爲元青花瓷的仿品,確實是個例外。

    世人對於元青花的認識與瞭解,充其量不過是近五六十年的事。

    一般來講,沒有認識的東西,是不會出現仿品的。

    而且由於沒有認識,它的價值也不易被人認可,難以步入以牟利爲目的的仿製者的視野。

    因此,對於元代青花瓷來說,要麼就是元代真品,要麼就是現代仿品。

    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明仿、清仿。

    至於鑑定是不是永宣青花,也十分容易。

    上面已經說了,青花是逐步發展的,到了元代,青花的燒製纔開始成熟,但是,到了明代,青花才達到鼎盛。

    所以,永宣青花一般都比元青花燒製的要好。

    永、宣官窯器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很易於辨識。

    與元青花相比較,永宣青花呈色更溫潤含蓄,少了一些翠青,深褐色的下沉鐵斑令釉面略顯凹凸感。

    最主要的是,其內含有的鐵、鈷、錳都不同。

    這些成份的差異,吻合實際呈色的表像。

    元代青花釉的進口鈷料,已證實爲低錳低鐵高鈷的特點,這跟永宣青花使用的青花釉料有着很大的區別。

    衆所周知,永宣青花大都爲進口青料加石子青組成,增加了錳鐵含量,減低了鈷的含量比,呈色顯藍紫,下沉黑斑更多顯深褐色。

    這種參了石子青料後的呈色表象,不同於髮色翠豔,下沉黑斑多黑色的元早中期純進口料青花。

    要想鑑定是不是永宣青花,實在是太簡單了。

    很多典型特徵都可以證明,這裏的兩件瓷器,不可能是永宣青花。

    而且陳文哲說的這些,還無可辯駁!

    就像上面說的那樣,如果不是永宣青花,那麼也不可能是明清仿品,自然就是現代工藝品。

    至於元青花,如果是真品,誰會把底磨掉?

    還很有可能磨掉了底上的留款,改成了宣德青花?

    鑑定到了這種程度,經過陳文哲有意無意的引導,所有人都認爲,這就是兩件仿製的極其精湛的現代工藝品。

    雖然其他特徵都很像是元青花,但鑑定古玩就是這樣,只要找出一處不對的地方,就可以否定千百處對的地方。

    感覺事情就要結束,所以陳文哲毫不猶豫的伸出手,再次摸了一把眼前的元青花獅子滾球紋大罐。

    它當然是元青花,因爲特徵實在是太標準了。

    這一點陳文哲十分肯定,但是,他爲什麼要給一個對自己有着敵意的人背書?

    至於這件元青花,會不會因爲他的鑑定,被當做仿品處理了,陳文哲表示,這不是問題。

    金光八卦閃耀,這件元青花的經歷,閃現在陳文哲的腦海之中。

    很快,這件元青花爲什麼會落到這種下場,也被陳文哲看的一清二楚。

    事情還是出在有沒有元青花,這個問題之上。

    民國初期,這兩件東西被從一座窖藏之中發現,可是,上面居然有着明確的款識,而且字數還不少。

    就是因爲上面的字數太多,加上不被當時的古玩行認可,所以,發現窖藏的人,就直接把底部的所有字跡,全部磨掉了。

    這樣還不算完,他們找了一位所謂的高手,做上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陳文哲通過回溯技能,可以清除的看到,這件元青花瓷器底部有凸印長方形戳記“古相、博陵第”陰文款。

    這種款識很特別,上端覆蓋荷葉,下端承託開放的蓮花。

    框邊左右兩側印回形紋,氣韻古樸優美。

    這種款識在元代很盛行,因爲在元代時還沒有明、清時期的紀年款。

    在元朝官窯瓷器上,紀錄督陶官的名字和事由,也是元瓷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