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以蘇麻離青爲飾,以鮮紅爲寶
    在元代,半側面花頭形象,使用較頻繁,在纏枝牡丹及折枝牡丹中均有出現,是最能展現牡丹花頭形象特徵的造型。

    元代的牡丹花正側面造型,主要出現在纏枝花中,起到豐富花頭形象作用。

    半側面與正側面形象區別,主要在花心形象。

    如花心是正側面角度,整個花頭呈正側面角度,即花心只看到最外層花瓣,卻看不見花蕊。

    如花心爲半側面,即花心中有花蕊形象,中心花瓣圍繞花蕊一圈,整個牡丹花頭爲半側面造型。

    元代牡丹紋造型也很獨特,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是單獨牡丹紋,也就是牡丹花頭造型。

    通過花心變化不同角度,來塑造半側面、正側面、俯視三種角度造型。

    並且以正側面更常見,牡丹花花瓣,有向內曲瓣和向外翻卷兩種造型。

    向外翻卷的牡丹花瓣,造型可以看到源自晚唐時期,海石榴花捲瓣花葉的造型影響。

    這表明花卉表現,已開始由裝飾性,向寫實性的發展。

    牡丹葉爲掌狀,在葉尖端也會表現有翻轉的效果。

    牡丹花莖造型這是細柔舒展,莖彎曲的弧度大。

    以一仰一俯,構成波狀S形骨骼藤蔓,連接花頭,波狀枝幹上,點綴寫實葉片填充空隙。

    如果是織物中牡丹紋,主要構圖形式爲纏枝花,也有少數以折枝花形式出現。

    花莖主幹並不明顯,僅起穿插連接作用,主要還是凸顯花頭之美。

    牡丹花葉的造型,主要是曲邊如掌狀葉,多爲三出,葉尖彎轉如勾,葉片雖有正側翻轉變化。

    但形象多樣而統一,僅因填補空隙的佈局需要而造型,起到與花頭呼應、襯托的功能。

    第二種就是牡丹與其他花卉組合,在元代生活用品之中,纏枝牡丹紋也常間插其他花卉。

    如荷花、菊花等表現吉樣寓意。

    荷花與牡丹的組合,則寓意“富貴連年”。

    在《老乞大》《樸通事》中也常說起,有“四季花”絲綢。

    元時將多種花卉,組織在一起的織物紋樣,還有“一年景”,是宋代流行的花卉題材。

    第三種則是牡丹與動物組合,從一些存留的實物所見,元代之時,纏枝牡丹紋常與鳳凰組合爲鳳穿牡丹紋。

    “鳳穿牡丹”,寓意爲幸福吉祥。

    此外牡丹還與鹿組合成“官祿富貴”,與佛教中摩羯魚,組合表現吉祥寓意。

    可以看出牡丹花自身隱喻富貴之意,與其他動植物形象組合,將吉祥的含義衍生。

    動植物形象也多來自於佛教,也反映了元代紋樣中,佛教及藏傳佛教的影響。

    知道了造型,還需要知道特徵。

    總結一下,就是牡丹花在元代紡織品中,成爲最爲常見的植物紋樣之一。

    這是經過唐宋時期發展,元代之時才形成的具有時代特徵的裝飾紋樣。

    所以,元代使用的纏枝牡丹紋,是非常重要的裝飾紋樣之一。

    既可獨自展現其輾轉綿延的姿態,又可作爲底紋,連貫多種祥禽瑞獸表現吉祥寓意,並以“鳳穿牡丹”的組合最爲常見。

    花頭以俯視、正側面、半側面三個視覺角度爲主,造型較程式化。

    花葉自然翻轉形象多樣而統一,填補底紋空隙。

    花莖柔美彎曲,主幹隱沒於花葉間。

    織金錦中的牡丹紋,佈局緊密,露底色較少。

    織錦、刺繡表現的牡丹紋,保留南宋時期疏朗的構圖形式,露底色較多。

    元代纏枝牡丹紋的流行,一方面源於中原文化的基礎。

    如:唐宋寫實花鳥畫的發展,以及宋代花卉紋樣發展。

    如“一年景”紋樣題材流行的影響;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元代具有的滿、繁、密風格的伊蘭裝飾藝術風格的影響,這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流行裝飾題材。

    經過宋代的發展,元代除了廣泛應用的牡丹紋,其次就是蓮花紋。

    經宋代寫實繪畫風格的影響,蓮花紋形態自然多樣。

    這一點跟牡丹紋有一拼,甚至在後世能夠超過牡丹紋。

    比蓮花紋中也有折枝花、纏枝花及條形邊飾。

    形象以寫實表現手法,表現半側面花頭、正側面花頭。

    花葉有蓮葉,及掌狀蓮花葉兩種造型。

    蓮花由於與“連”諧音,與其他動植物、人物組合成爲表現不同吉祥寓意的元素。

    現在陳文哲是在研究牡丹紋,就不會再分心研究蓮花紋。

    他只能等有機會,就會從古到今,再次系統的研究這一種紋飾。

    此時還是做元青花牡丹紋器最重要,畢竟現在他正在研究元青花,也有着合適的材料。

    不得不說,只要肯花錢,就沒有買不到的東西。

    剛開始他買到的泥料、釉料和高嶺土,還跟當年元明兩朝使用的麻倉土、蘇麻離青,有着很大的區別。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也許是花費的資金已經到位,後來買到的原材料,已經十分接近當年元明兩朝開採的高嶺土了。

    雖然還不是麻倉土,但是稍微處理一下,甚至都不用改變古法工藝,就可以得到完美的麻倉土。

    蘇麻離青就更不用說了,這種東西之前說過,原來在國內絕跡,只不過是因爲歷史的侷限性。

    在古代那個時期,就算是國家跟國家之間,交流都十分困難。

    但是現在呢?只要肯花錢,還能找不到?

    其實這種鈷料的產地,在波斯卡山誇姆薩村。

    當地村民們認爲,這是一名叫蘇來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料,故以其名字來命名此料。

    另一種說法是,蘇泥麻青應爲蘇麻離青,是英文smalt的譯音,意爲一種藍玻璃。

    明代永樂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從伊拉克薩馬拉地區,帶回一批“蘇麻離青”料。

    明萬曆十九年(1591)《事物紺珠》“永樂宣德窯”條記載:“二窯皆內府燒造,以棕眼甜白爲常,以蘇麻離青爲飾,以鮮紅爲寶。”

    蘇麻離青屬低錳高鐵類鈷料,青花呈色濃重青翠,色性安定。

    因爲蘇麻離青含鐵高,而含錳量低,在適當的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豔色澤。

    當然,同時還會出現銀黑色四氧化三鐵結晶斑,即“鐵鏽斑痕”,俗稱“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