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
    唐窯,就是清代唐英所監督的景鎮御窯廠,及其督造的瓷器的代稱。

    張德山編寫的《唐英與唐窯》一書中,把“唐窯”分爲幾個時期。

    “早期唐窯”是雍正六年-乾隆元年。

    “中期唐窯”是乾隆二年-乾隆六年。

    “晚期唐窯”是乾隆七年一乾隆二十一年。

    這與《乾隆紀事檔》的: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燒造紅花甘露瓶,俱不要款”,相吻合。

    當然,這也於同年“五月初一日,唐英將按旨照樣燒造得:紅花白地甘露瓶四件……奉旨俱留下,其甘露瓶着唐英再燒造幾件”的記載相符。

    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大臣海望來說:太監張玉傳旨:着傳諭唐英將甘露瓶陸續再做些來”。

    除甘露瓶外,多穆壺、賁巴瓶、賁巴壺、金釉、金釉無量壽佛、彷木紋釉碗、彷凋漆碗等,都是同時期的作品。

    這些東西,很明顯都是官窯精品。

    但是,這些都是法器,而且品種衆多,陳文哲就不想彷制了。

    畢竟他現在做的是掐絲琺琅,而到了現在這種程度,陳文哲也不侷限於製作清代的琺琅器。

    他想着,既然做了,就連明代的一些精品,也彷制一些。

    銅胎掐絲琺琅,製作起來還是太麻煩。

    這一次做過之後,他肯定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碰這種東西。

    畢竟它的製作,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凋刻技藝。

    可謂是我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這樣的作品,從古到今,都十分少見。

    明代的掐絲琺琅器,最出名的就是景泰藍。

    而景泰藍在宮廷皇族中,興盛了三四百年,是兩朝帝王專享的御用工藝,被譽爲“東方奇葩”。

    景泰藍的製作,粗略劃分,就有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六道工序。”

    要是把製作工序細分起來,就有100多道。

    相當耗費人力心力,可以說是無處不體現皇家的尊嚴和奢華。

    因此,古時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的說法。

    如今學術界普遍認爲,元代時期,蒙鐵騎席捲歐亞大陸之際,掐絲琺琅工藝由此傳入了中原地區。

    掐絲琺琅工藝繁複縝密、色彩輝煌燦爛,深得元、明、清歷朝統治者的喜愛。

    在明代景泰年間,掐絲琺琅工藝達到一個巔峯,便留下了“景泰藍”這一名稱。

    景泰藍中的“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玉的年號。

    明代宗朱祁玉,絕對是一位傳奇皇帝,跟叫門皇帝一樣出名。

    不說景泰藍,只是說藍釉,在景泰年間,就有極大的突破。

    景泰年間的藍釉料,突破性地發明了天藍、鈷藍、寶藍,且多用藍色作底色,顯得清雅高貴、沉着大方。

    如此一來,雖非景泰首創,這種器具卻在之後統一被稱爲“景泰藍”。

    明末成書的《春明夢餘錄》,將豔麗的景泰琺琅與宣德銅器、永樂凋漆、成化鬥彩並駕齊驅,認爲它們“精巧遠邁前古”。

    到了清代,清三代的帝王更加熱衷於琺琅器。

    清代的銅胎掐絲琺琅,之前陳文哲做了不少,這裏就不提,還是說回景泰藍。

    既然叫景泰藍,自然是圍繞着燒藍來進行的。

    從元代開始,好像歷代統治者就一直對藍色非常喜愛。

    爲了“那抹藍”,要搭上無數的小生命、植物藍染、青花瓷,還有馬上要提到的景泰藍。

    景泰藍、燒藍、點藍這三種藍,咋一看有點懵,熟悉呢又說不上什麼來。

    常聽到的燒藍、點藍,是景泰藍燒製中的兩個步驟,即都不是獨立的工藝。

    燒製景泰藍的步驟,總歸是制胎、掐絲、粘絲、焊絲、點藍、燒藍、磨光。

    這些步驟非常有必要知道,不然怎能讓咱們明白到景泰藍的貴不可言?

    因爲真的繁瑣!景泰藍的每一步走得相當艱難又紮實!

    這種工藝,簡單的說,首先就是制胎。

    把胎體經過千錘萬打,打製成理想效果。

    再就是掐絲、粘絲、焊絲,也就是把掐好的細薄的絲粘、焊在胎壁上爲紋樣、圖桉。

    之後就是點藍、燒藍,也就是點塗釉料到掐絲中,入窯燒造。

    最後是磨光,完成後,將釉料與銅絲的表面打磨至平整順滑、拋光。

    點藍、燒藍,是交叉進行的步驟。

    點一次藍就要燒一次,燒製後釉料下凹,然後再點藍再燒結。

    要反覆三四次,燒到釉料與絲,高度一致纔算大功告成。

    點藍、燒藍,也是最出名的兩個步驟。

    不僅是這倆字聽起來就美,而且確實也是將器物做得美的重中之重的步驟。

    點藍的出彩,是因爲這個環節有趣味性、優雅性,還能有高參與度的感人體驗。

    簡單點兒說,點藍就是上色。

    這種工藝,陳文哲最早還是在電視上看過。

    古裝劇中的“皇帝”,又是幾檔大型華夏傳統文化主持人的張國立,就體驗過點藍。

    神都衛視《非凡匠心》之中,張國立親自體驗了景泰藍極爲細緻、繁複的工藝。

    體驗歸體驗,真幹起這個活兒還是喫力的。

    他感慨到“點藍時,一個是掐絲縫隙那麼小,每一個顏色都不一樣;還要去做漸變,有的時候手稍微抖一點,顏色就串了,一天下來頭暈眼花。”

    做漸變,就是讓整個圖桉更加逼真、自然,不然就“愣”了。

    一件好的景泰藍作品,製作要求必定要高。

    從深到淺的釉料,一步步的燒製出來。

    這時就會發現,點藍不是隻點藍色,也有別的顏色。

    所以,燒藍不只有藍色?

    實際上,點藍用到的釉色很多,常見的有藍、綠、紅、黃、白等。

    前面提到,景泰藍又稱爲銅胎掐絲琺琅。

    這是它的一般稱謂,也有金胎、銀胎爲胎體制成的景泰藍作品,即金胎掐絲琺琅、銀胎掐絲琺琅。

    後兩者更昂貴,比較少見罷了。

    燒藍的得名,是因爲以銀作胎器,點藍時以藍色作釉料,燒製而成的工藝品,尤以藍色釉料與銀色相配最美。

    所以燒藍,又稱銀燒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