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雙足一踏波浪,一握帶環龍珠
    陽洛橋橋面長條,有些長達3丈重達10噸。

    在當時沒有大型機械設備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海水的潮汐,才能建成。

    當時是將石條放在船上,漲潮時使得橋墩固定,待退潮時;

    船體下降,石條放置於二橋墩中,作爲橋面。

    建造陽洛橋的石料也是在惠安境內開採的,如此巨大的工程,必需依靠惠安工匠參加。

    就是泉市東西塔的石料,經考證也是惠安境內開採運去的。

    其衆多圓雕和浮雕神佛像,也離不開惠安工匠的雕刻。

    明朝時,惠安考上進士在朝廷爲官的人較多,各種牌坊、墓區的石雕產品更多。

    興建於明初的崇武古城,是用石頭砌就的石城。

    這類遺物有張嶽墓的將軍、馬、虎、羊,崇武城隍廟的石獅等等。

    這些都標誌了,當時較高的石雕工藝水平。

    但明代的崇武古城一度被毀,現有的石城是清時重修的。

    清代是惠安石雕大發展的時期,藝術風格趨向精雕細琢,注重線條結構和形態神韻之美,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南派風格。

    這一時期,是惠安石雕發展史上的承上啓下的時期,也是石雕工人開始走出惠安向外發展的時期。

    除本省各地外,還通過華僑和商人向李加坡、印、馬等東南亞地區。

    從甲午戰爭後,臺島內大興建築之風。

    這個時期吸收了不少惠安工匠,到臺島參加石雕加工生產,並有不少人在臺安居。

    通過陽洛橋的建造,其實就可以看出來,惠安傳統石雕工藝,爲什麼被稱之爲“打巧”。

    而其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捏、鏤、摘、雕、四道工序。

    這個跟其他雕刻藝術流派的手法差不多,只不過他更加巧妙。

    此時陳文哲看到的仿品,都是仿古的作品。

    比如現存年代最早的,唐末五代閩王王審之兄長,王潮墓前石雕;

    北宋初期我國第一座梁式海港大橋——惠安陽洛萬安橋石雕工程;

    明代丁字型石砌古城——惠安崇武古城;

    黃塘後郭宋巖峯寺,鑿巖浮雕的高1.75米的觀世音菩薩像。

    最後是高近2米的普賢菩薩像,這些算是比較珍貴的。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比如惠安南埔鄉元建清修的沙格宮中,就有五對輝綠岩、花崗岩的透雕石龍柱。

    其中一對大龍柱,其龍頭不是由下向上,而是由上向下。

    一眼望去,宛如從海中騰空而起又驟然俯衝而下,大有雷霆萬鈞之勢,令人見之莫不盛讚惠安石雕藝人的技高藝絕;

    建於清光緒十四年的後龍鄉峯尾,東嶽廟內的一對輝綠岩透雕大龍柱尤爲奇特。

    若持物擊之,東柱會發出鏗鏘之音,如龍在細呤,西柱則暗啞無聲,得以區分雌雄。

    由此可見,惠安雕匠藝人的高超技藝;

    福市于山法雨堂前蟠龍柱,蟠龍自上沿石柱盤繞而下。

    整體風格流暢飄逸,扇形鱗片疊拼勻稱。

    腿、趾剛勁有力,充滿質感。

    雙足一踏波浪,一握帶環龍珠,鹿角呈祥、蝦鬚飄冉,虎眼仰望蒼穹,大有呼嘯而上騰雲而去之動感。

    建於清末民初的臺島八大景之一的龍山寺,寺中的翻天覆地龍柱,是南派龍柱的珍品,全國僅發現三對;

    這些更顯珍貴,而一些大型建築也有很多都是惠安石雕藝術之大成者。

    比如南安蔡淺古民居、臺島霓虹總督府、福市西禪寺、鼓山涌泉寺、廈市南普陀、泉市東西塔等等,可謂舉不勝數。

    而這一切藝術的起源,都離不開惠安,爲什麼?

    惠安石雕源於唐朝,當時惠安縣是一個軍事重鎮,因其山脈縱橫、岩石豐富而得名。

    這就是原因,石材的選擇,是惠安石雕製作的第一步。

    各地的石材,都有其相應的特色。

    不過從成本的角度出發,製作石雕一般都是就近採購。

    當然,要想了解惠安石雕的石材取自哪裏,就得清楚惠安石雕的石材主要是什麼?

    惠安石雕選材以南岩石爲主,質地堅硬、結構緻密、顏色鮮豔、晶體明亮、不含瑕疵、裂紋等。

    在選材過程中,工匠需要根據創作需求和石頭的特點,從衆多的石頭中精挑細選,以確保最終的作品達到預期效果。

    石材一般根據其物理性質,簡單地分爲花崗岩類、大理石類、砂岩類以及其他類。

    胡建本地主產花崗岩石礦,以及少量的九龍壁大理石。

    如芝麻白、羅源紅、芝麻黑、青石、黃鏽石等。

    這些石材,在胡建當地也都是有的。

    以青石類來說,胡建青石是衆多青石種類中偏青色、偏綠色。

    從真正意義上,對得起“青”這個字的。

    有些地方的青石,比如北河的所謂青石,其外觀色澤其實是偏黑的,與青色的差別不是一點點。

    青石石材一般用作相對複雜的雕刻品,如浮雕龍堵、寺廟古建牆堵等等。

    再就是花崗石,惠安石雕的白色石材,一般爲芝麻白和漢白玉。

    北湖的細花芝麻白石,對於惠安石雕作出了不少貢獻。

    以前惠安石雕的佛像雕刻石材,主要取自晉江、廈市等地。

    但是這兩個地方的石材偏白,有些客戶很喜歡。

    當然也有些客戶,喜歡顏色偏深的那種白色,這就要用到北湖的芝麻白石材了。

    在西江,也有這種雕刻級別的芝麻白花崗岩石材。

    芝麻白石材用途比較廣泛,動物石雕、人像石雕、山門牌樓、欄杆亭子、石燈石塔等,都是非常適宜的。

    漢白玉石材則普遍用於小型工藝品類,以及部分稍大件的圓雕、浮雕類產品,主要是室內的石雕產品比較多。

    惠安石雕的黑色石材,一般有芝麻黑和西山黑、印三黑等。

    其中芝麻黑爲胡建漳市本地花崗岩石材,而西山黑很明顯就是來自西山,同理印三度黑來自印三。

    芝麻黑石材大部分都是用來做墓碑的,當然石雕系列的產品也常用到芝麻黑。

    印三黑、西山黑也都是用作石碑石刻爲主,少量用於雕刻。

    這些未磨光時,一般表現爲灰白色,磨光後就是黑色。

    黑色的材料主要藝術魅力,體現在黑白交織的層次感上。

    黑色,白色,灰白色,三者交錯,讓作品立體感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