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宋皇家發行商 >第145章:長桌宴
    開封府下有十六個縣,趙昕的第一站,是開封城郊外地區。

    這裏的土地上,看不見有人種植小麥水稻,大多數都是種植蔬菜,此外還有種植鮮花的。

    就耕地而言,這裏土地價格同樣很高,基本上被豪族大家所壟斷,小麥水稻的收益,如何比得上鮮花蔬菜。

    他們寧願挖池塘養魚,也不願意種植主糧。此外,果樹種植也有不少,在步行前往附近村莊的時候,趙昕看見有不少果樹枝幹有明顯的斷痕。

    趙昕認爲當地人已經明白折斷多餘的枝幹,讓營養物質供養主幹的道理,不由得道:“去其羸弱,方可成主幹之長,民其智也!”

    呂公著以爲然,道:“皆是勸農司之功也!”

    而一側的孫復則有不同看法,道:“怕是有盜人偷伐,不敢盡伐果樹,而取其枝葉也!”

    呂公著反駁道:“官府不是嚴令不許砍伐果樹嗎?輕則入獄,重則流放,何以還會有人偷伐?”

    “還能因爲什麼?因爲沒有柴火唄!這些年冬天冷得緊,汴京百萬人丁,每日所用柴火便不知幾何。附近的柴山早已被砍伐殆盡,只能夠去數十里外運柴,比米錢還貴。無柴火可用,又要忍受天寒,不就只能夠偷伐果樹了。”

    趙昕聽罷,如同被潑了一盆冷水,顯得自己好無知,道:“十里不販柴,百里不販糧,倒是受教了!”

    陸上運輸,賣柴火超過十里,就無法收回本錢,賣糧食超過百里,就無法收回本錢。除非國家意志涉足,不計較成本支出,否則超遠距離運糧食是不可能的。

    若非是孫復言及,在冬天享受着溫暖炭火的趙昕,根本不會明白百姓爲了取暖已經到了不惜冒犯法律的地步了。

    自己算不算是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內朱門之人呢?趙昕捫心自問,心中則是暗暗將此事記下。

    趙昕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了預定的第一站,附近十里八鄉的百姓都聚在了一起,有四五千人之多。若是換作南方丘陵地區,十里八鄉能夠湊出來千人都不錯了,北方平原地區的村莊,很明顯地形成一個個大聚落。

    當趙昕出現的時候,所有人一齊朝趙昕行禮。爲首一羣人皆白髮蒼蒼,邊上一排估計是附近的豪紳貴族,衣着不凡。

    後世中國有村長,有村支書。但是北宋基層,其實也不僅僅是北宋,歷朝歷代,皇權都是不下縣的。財政無法支撐起下縣的成本,鄉級自治,最多就是設個亭長負責治安,又推行保甲維持稅收徵取。

    即便是在後世,有着龐大的公務員體系以及健全的黨組織,也不過是勉強下到了鄉鎮這一級罷了,在村一級還是讓百姓自己選村長。

    歸根到底,中央權力能夠下放到哪一個地步,和國家財政,官僚體系息息相關。

    北宋在鄉一級,無論是治安還是教化,都是當地的耆老負責,而北方很多鄉村,一個村就是一個姓,所以這耆老,往往也是一姓的族長或是長老。

    眼下,接待趙昕一行人的,便是這些耆老,一個個年紀基本上五十歲往上,一頭的白髮,說起話都是顫顫巍巍地,趙昕都怕嚇着他們。

    五十歲在後世或許算得上是年富力強。可是在宋朝,三十歲的人,大多已經是爺爺了,五十歲的人,說不定早已四世同堂。

    這個年紀,真的不小了,且看宋朝幾位皇帝,又有幾人活到五十歲的。

    宋朝以孝治天下,趙昕名位雖高,但是面對這些耆老,該行禮的還是要行禮,七八十歲的那種,若是不拜趙昕都可以。

    見禮之後,便是由這些耆老帶着趙昕參觀當地百姓的房屋,趙昕詢問他們生活狀況,再就是去附近田地參觀作物。若是附近還有水利設施一類的,仍需去參觀水利。

    老實說,趙昕什麼問題都沒有看出來,因爲一切都是設計好的,真正有問題的地方,不會讓趙昕看見。

    在趙昕到來之前,這個村子所有的房屋都得到了翻新,破牆爛瓦,不存在的;民事糾紛,不存在的;鄰里不合,同樣不存在的。

    多少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在短短几日內完成,趙昕甚至還能夠看見一些房屋明顯的翻新痕跡。

    所有人都將風險控制在了最小,即便是趙昕自己,同樣不希望在這種場合看見不該看見的。

    自己帶來的這些改變,無論如何,這都是好事,不是嗎?只是如果能夠變成常態化的話,那就更好了。

    臨近中午的時候,趙昕巡田歸來,太平院士子幫着一干村民,已經準備好了午飯。依着趙昕的要求,各家各戶都將自己的桌子擺了出來,遠遠看去,這條長龍一眼看不到盡頭。

    大家在一起喫飯,這才熱鬧嘛!一桌的菜,有幾個人,就有幾個菜。素菜由當地村民出,而葷菜則是趙昕負擔。

    這是趙昕自己要求的,若不然,百姓辛辛苦苦養的雞鴨鵝,都留着下蛋。因爲你下來一次就要宰殺掉,未免會惹得他們埋怨。

    所以,趙昕承擔一切葷菜的成本。這一條長龍下來,幾百上千貫就這麼花掉了,豬羊雞鴨魚等,每桌至少兩樣葷菜。

    趙昕此行,開銷絕對不小,靠他自己攢下的銀子還不夠。臨行之前,趙昕又恬着臉和曹皇后借了上萬貫,代價是曹皇后藉此要涉足趙昕產業的財政權。反正苗氏已經拿去了,多一個曹皇后也不是什麼大事,趙昕便答應下來了。

    雖然錢花了不少,但是這樣做,好處也是很明顯。多少人逢年過節才能夠喫一次肉,甚至還不能夠盡情地喫。過年時候一大塊肉切也不切,端出來放進去,最後煮成一團糊之後才分而食之。

    孟子勸君王行仁政,不過是讓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對於絕大多數百姓而言,肉都是奢侈品。

    市民以恩,讓百姓記着自己的好,這就是趙昕下鄉的目的之一,一點點小恩小惠,在未來說不定有奇效。

    趙昕舉着一杯清茶,穿過長龍,招呼衆人喫菜,倒有幾分主人的意思。在趙昕沒有招呼的時候,所有人連筷子都不敢動一下。若是有貪嘴的孩子想着去拿肉喫,就會被父母呵斥。

    所以,孩子們都眼巴巴地望着趙昕,希望趙昕走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