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429章:三分知縣
    知縣改制的消息,次日就在朝會之上被提了出來。

    朱元璋按照之前大孫的意思,在南直隸地區,先行制定三分縣城。

    即知縣,治安署,司法署。

    這也就意味着,在南直隸地區,知縣不再享有判案權,衙役管轄權。

    “就這般定下吧,衆位愛卿,可是有什麼意見。”

    “只管大膽的提出來,咱不會怪罪的。”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淡淡的說道。

    然下方羣臣紛紛擾擾半晌,卻無一人上奏。

    大家都不是傻子,現在這奉天大殿上,太孫殿下都不在了,以陛下的暴躁性子,誰敢站出來反對呢?

    哪怕這是錯的,也不能說啊。

    說就是掉腦袋的活。

    朱元璋見此,又道:“既然衆愛卿都沒意見,那這件事便就如此定下來吧。”

    “詹徽。”

    “臣在。”

    “立即發佈昭告,通稟南直隸地區所有縣城知縣,讓他們加緊建造治安署衙門,司法署衙門。”

    “另行開啓考覈,各地司法署,治安署衙門缺額,由通過考覈候補官員補上。”

    “臣遵旨。”

    “茹瑺。”

    “臣在。”

    “治安署這邊的官員,就從兵部這邊走吧,你好生挑選一些不錯的苗子,莫要讓咱失望。”

    “臣遵旨。”

    隨着朱元璋一道道諭旨的下達,對於縣城的改制,就這麼直接定奪了下來。

    按照吏部這邊的進度,三日之內,就要確定好名單,而後經過朱元璋的審查,便就直接下達上任文書。

    在現在這個世道,有些事情,也就是朱元璋一句話就能決定的。

    所謂一人獨裁,便是這般道理。

    知縣改制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京師城中。

    許多錦衣衛暗線的說書人,也開始跟百姓們解說,這知縣三分的好處。

    “我老早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了,還是陛下他老人家厲害。”

    “原本我還覺得沒啥呢,聽這說書先生這般一說,才發現確實是這麼個道理,有些知縣啊,心黑得很,如此治上一治,也是個好事。”

    “陛下當真是英明神武,一舉一動,都是爲咱老百姓着想,生怕咱們給受欺負了。”

    朱元璋坐在平安茶樓的雅間裏,聽着下邊大堂說書人的陳述,還有百姓們的叫好聲,笑得極爲得意。

    “這邸報呀,當真是個好東西,蔣瓛,你說咱以前怎麼就沒想到呢。”

    “邸報一出,再讓說書先生好生講解一番,百姓們也能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時候啊,那些個官員,總是想着自身的利益得失,就從來不爲百姓考慮,即便是那些個學子們,又是一些什麼得性。”

    “咱還記得,有次特意去了躺國子監旁的酒樓,暗中聽下那些學子們,可有什麼遠大志向。”

    “結果一個個的,都在談論哪裏富庶,哪裏的婆娘水靈,哪些地方刁民最多如何避開。”

    “當時把咱給氣得,還要那科舉有啥用,讓這麼一羣酒囊飯袋去從官,這不是禍害百姓嗎。”

    朱元璋氣呼呼的說道,同時也說出了當年,爲什麼要把科舉給停了的緣由。

    蔣瓛在一旁聽着,聽到陛下的問話,遲疑了一下回道:“臣讀書少,對於這些不是很懂。”

    “不過在臣看來,文官說好,不見得好,百姓說好,那就肯定是好了。”

    “太孫殿下開辦京師邸報,應該也是想讓百姓們知曉,咱們大明對於百姓們的看重吧。”

    “臣在錦衣衛多年,見過太多貪官,他們最喜歡的,就是行欺上瞞下之事。許多官,就是欺負着老百姓不識字,便就瞎說。”

    “跟那些地主豪紳聯合起來,一起幹些矇騙的事情。”

    “現在有了太孫殿下的邸報,百姓們哪怕是不識字,也能聽說書先生去說,自然就懂了這其中的道理。”

    朱元璋有些詫異的看向蔣瓛。

    平日裏一天憋不出一個屁的蔣瓛,什麼時候也能說這般多的大道理了?

    蔣瓛感受到陛下的目光,解釋道;“陛下見笑,臣方纔有感而發,小時候家裏並不怎樣,當時的縣太爺,就是假借元人的告示,對我們進行欺瞞。”

    “那個時候更難,那些蒙文,十里八鄉都沒幾個能看懂的,元大人的蒙語,也沒人能聽懂。”

    “那些個當官的,自然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朱元璋聽到這些話,有些感嘆道:“咱當初,又何嘗不是呢,這些個狗官,人全都給餓死了,還在自個家喫香喝辣。”

    “往後啊,得多來這茶樓聽聽民聲,有些什麼不足之處,當是能早些發現。”

    京師邸報,讓京師的百姓,仿若是一下子全都‘活’了起來。

    這段時間,朱元璋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到京師的街道里逛逛。

    看看這京師繁華,還有百姓們臉上那股子‘勁’。

    這種生機勃勃的朝氣,讓朱元璋沉醉其中,且對於最近的京師來說,真可謂是每過幾天,就換個模樣。

    ......

    在大明如火如荼的改革中,倭國這邊,卻是進展的不太順利。

    馮勝坐鎮中央,另外三路的親王的消息,也不斷的匯聚過來。

    或許是由於人生地不熟,許多將士也不太習慣倭國的一些情況。

    前幾天的一場地震,就鬧得人心惶惶。

    甚至軍中還有流言,說是土地老爺發怒了,大明不該到倭國這裏來。

    斬殺了十多個軍士,這才把風波給停了下來。

    其實倭國的百姓,對於大明的統治,並沒有太多的牴觸,除了一開始的時候,有些人心惶惶外,後來就慢慢的好轉起來。

    主要還是在於交流方面,畢竟翻譯就這麼多。

    倭國的城池,尤其是在城主府這塊,充滿着唐朝的風味。

    馮勝不習慣跪坐的感覺,便叫人打造了一些座椅。

    查看地圖時,外面院子裏傳來響動,馮勝擡頭看去,是侄子馮誠到了。

    馮誠是兄長馮國用之子。

    “誠兒,現在三王那邊,可有什麼情況。”馮勝招呼侄子過來入坐。

    在這幾天的時間裏,馮誠就一直負責對外查探,還有收集一些關於三王的消息。

    馮誠回道:“叔父,目前來看,最爲厲害的還是燕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