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
    剝削,是一種天性。

    尤其對於商人來說。

    有道是無奸不商,不要去相信商人講究什麼道德品質,能夠壓榨,自然就會想盡辦法去壓榨。

    當然,這裏面多少還是會有一些良心之輩的,不能說一棍子的打死。

    剝削工人的月錢,可不是說某一個人,而是一羣人。

    其中最厲害的,反倒不是工廠的老闆。

    南方人稱“老闆“,指的是商號的主人,也就是北方說的‘掌櫃,東家等等’的意思。

    老字取意辦事老道,板字取意爲商者應有品。

    所謂信則立,門中有品纔可以稱爲板。

    所以稱‘老闆’。

    工廠的經營模式和常規的商號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以老闆的稱呼開始盛行,從某種程度上跟常規的東家,掌櫃有所分別。

    朱英很是驚訝的發現,這些工人的月錢,竟然多數是被所謂的工頭所拿走了。

    牙人也只是在其中收取了一部分。

    工頭也是工人,也需要做事幹活,他們一般是工人的同鄉,麾下跟着十幾個或者數十個一個村裏來的百姓。

    一個工廠裏,即便是比較少的,也有數百人之多,而這些工頭,便就是頗具威望。

    哪怕是老闆,也需要對其有三分依賴,否則很有可能就直接帶人就不幹了。

    這般看上去,好像是工人自己的問題。

    實則不然。

    還有誰會嫌棄錢多的嗎。

    工頭的出現,是一種惡霸勢力的表現,他們往往有着自己的關係,將其中強佔多得,分給一部分給老闆,一部分給牙人,餘者自己揣進腰包。

    大部分的工人,是敢怒不敢言,因爲在這一塊的管轄,相當於一個空缺,無論是衙役捕快,都沒有去在意。

    而且大多數的工廠,一般並非是在鬧市之中,多爲人煙稀少的郊區。

    自然官府的統治力度,就顯得低了很多。

    能夠做工頭的,在鄉村裏本身就是橫行慣了,普通的百姓,根本無法避開。

    你若是不交,過年過去照樣給你整一頓,跑都沒地跑。

    再者說,這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你不在這個廠裏做,就得去那個廠裏做,一樣會有工頭的管轄。

    “真就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啊,古今往後,俱是如此。”

    當年瞭解到事情的真相後,朱英有些感嘆着說道。

    不管是從前,現在,甚至是在久遠的未來,這樣的現象,當真是一直存在。

    用簡單點的詞彙來說,這便是霸凌。

    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其實想要真正的打探出來,還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算是朱英親自去詢問,大多數已經被欺凌習慣的工人,根本不會真正的把事情說出來。

    最開始的時候,朱英發現按照廠內的流水賬目查看,這些工廠的老闆,基本上最低的月錢,都是給足了的。

    牙人的中介費,雖然確實存在,但在抓了幾個專門幹這個的買賣的牙人審訊後,這才得知真相。

    這種事情,在一般的官員看來,是相當棘手的,一旦有任何的不小心,就會造成衝突。

    目前的工人,本身不知所以然,會下意識的維護工頭,甚至是幫其掩蓋。

    這也就很難說取到證據。

    沒有人證,就算是官員知曉,那又有什麼用呢。

    其實工人也不是傻子,只是他們更加清楚的知道,一旦是自己去揭露,不說工頭的關係,便是往後村裏面,都不可能有立足的地方了。

    官府只是一時的,而那些工頭,可是一直生活在村裏。

    俗話說得好,擡頭不見低頭見的,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廟啊。

    跟着來的張伯,有些難爲的說道:“東家,這個事情在我們商會的廠子裏,也是很多。”

    “其實先前老奴也是聞到了一些風聲,但是他們自己不開口,這也沒辦法怨得了別人。”

    “有那開口的,後來在廠子裏也幹不下去了,最後只能離開,反而是沒得地方去,若是去了別的廠子,沒人給罩着,不僅要捱打,月錢還更少。”

    “老奴私下裏,也找幾個人問過,在他們看來,廠子裏能夠管自己的喫住,每月還能剩下個一兩貫錢,家裏勉強也能過活下去了。”

    “總得來說,比之前在村裏給地主老爺做佃戶要強得多,若是省着點,還能有點剩,便也就知足了。”

    聽到這話,朱英頓時就明白了。

    說起來根本,是自己定下的最低工錢高了。

    以至於有些人,就盯上了這塊的利潤空間。

    朱英的想法是沒有錯的。

    按照現在的核算,最低的情況下,每個工人一個月四貫寶鈔,一年那就是四十八貫寶鈔。

    因爲現在鼓勵生育政策的施行,多數的家庭,基本上都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子女。

    每個小孩的喫穿用度,包括妻子加起來,最低的標準也是三貫超往上了。

    這是普通使用的標準,如果只管喫飯的話,自然還要少一點。

    其實朱英的想法非常的簡單,他喜歡百姓可以更好的養育自己的子女,至少在多名子女中,可以供養一人求學。

    哪怕是最爲簡單的求學。

    現在按照工頭這麼搞,自然就全都亂套了,別說求學了,完全就是餓不死的概念。

    如此一來,這跟牢籠治世又有什麼區別。

    這不是朱英想要的。

    他的目光,格局,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完全不同,他知道,這個世上,還有着更加廣袤的世界。

    即便是當今社會中的階級矛盾,哪怕是不可調和,也可以向外進行轉移。

    世界這麼大,如今大明的人口也不過六千多萬,就算是再擴充數百年,大明的疆域加上生產力的發展,也完全沒有任何的壓力。

    而對外的不斷擴展,移民,則可以保障大明的國祚,在不斷的延長。

    當外部的矛盾變得緊張的時候,自然內部的矛盾就會開始慢慢的淡化。

    亦如現在對倭國的征伐。

    在京師邸報上,關於對戰倭國的時期,一直都會不間斷的刊登。

    其中除了對於倭人的一些情況講述,還會有關於倭國的一些風景畫作,甚至暗中授意在編纂關於倭國的文章中,還會淺談一下對於往後倭國的可能。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實就是朱英想移民一些大明百姓到倭國那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