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漢匠 >十三、辭舊迎新
    崔州平在潘陽的小院兒內住了兩天。爭得潘陽同意後,他也毫不見外地坐在衆學子中,聽了潘陽兩天授課。

    首日是潘陽給學子們教授算學,是多位數的除法。他明白地聽到授課內容中運用了九九乘法表,卻發現與他所知的算學完全不同。

    書寫的數字、算術符號、除數、被除數、商以及列式計算等,一概勾勾叉叉,七扭八彎,在他眼中就如同天書,卻又明顯可以感覺出簡便快捷。

    隨堂練習時,學子大多都在沙盤裏演算和記錄。崔州平發現,雖是初學,思維敏捷學子的計算速度,遠勝一般人的算籌計算。

    亦能感覺出,山村孩童異常的刻苦好學。每逢遇到潘陽重點強調的知識點時,學子們均會拿出毛筆在竹簡上記錄,然後仔細收好。

    學子們的毛筆各式各樣,崔州平見後心中好奇,待到課間求取若干來細觀,那筆卻是自制的,蘸水後在案几上書寫幾筆,似乎還不錯的樣子。

    稍加揣測疑竇便生,制筆之術民間並無流傳,卻不知在此地爲何人所授。再三詢問,一衆學子三緘其口,諱莫如深。

    但看學子無意間流露的眼神,崔州平暗自揣測制筆之法應爲潘陽傳授,若非如此,學生恐不得制筆自用。

    後在潘陽口中才得以證實,不禁在心底高看一眼,此子心底寬闊,絕非敝帚自珍之輩。

    次日潘陽教授對聯的基本寫作,仔細講解了上下聯的對仗公整、平仄及押韻要求,又教授一篇對聯歌訣與學子誦讀: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崔州平聽罷便已記下,心內甚感驚奇!對仗公整、平仄押韻等並不違背時下流行的“賦”。但僅用兩句做成上下兩聯這種文體,崔州平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只是此刻亦不便作任何評判。

    崔州平經兩日聽課,另有一事不解。潘陽每開始授課時,便將教案上一簡陋沙漏倒置。及至三刻,便停下授課。允許一衆學子更衣方便,或在院內嬉戲玩耍。

    問及潘陽爲何不是如同別的先生一般,一個時辰方歇息,並言道:“學問精進貴在一專,心無旁騖始一而終,豈非學習之道。”

    答曰:“學子年幼,此時正處於長身體階段,精力集中且專注學習的時間僅有三刻,若強行延長學習時間,等若強行灌輸,只能事倍功半而已,於事無補。不若休息一刻,稍待其精力恢復,再行學習效果更佳。”

    崔周平聽罷此論,欲待反駁,卻無依據,只得作罷。

    再度品茗座談,崔州平疑惑,學堂中爲何不以經史子集爲教材,豈不知那對一衆學子日後的學問精進更加有利。

    潘陽坦言:村中各家送孩童進學,多爲家族中產業考量,即使有個別高瞻遠矚者,對學子的期盼也不過是爲官爲吏,學問之論,非彼輩追求。

    再者小村偏僻,附近無處購買經書。自己亦非世家子弟,未嘗用心研讀過經史子集,對各方面學問僅是有所涉獵而已,教授學子的多爲一些雜學,常懷憂懼,生怕誤人子弟。

    然客居此間,實在是有難言之隱。至於教學僅是勉強爲之,日後村中若聘得學問精深先生,或可提高諸學子學問,自當讓賢。

    對潘陽的此番言語,崔州平揣測其並非完全是自謙之語。一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心思卻躍然而出。

    近兩日交談的話題甚多,這潘陽外表看去雖平平無奇,卻是腹內自有錦繡,經常能談論出一些與常人不同的見解。

    僅就自己晌午才聽過的對聯歌訣而言,就不是常人能作出的。反而是學堂簡陋的學習環境確實令崔州平動容。

    臨別前,崔州平腆着臉討要二兩茶葉。隨後,吩咐自家童子,取出新近錄得《太史公書》中的列傳大約十多篇,如“李將軍列傳”“循吏列傳”等相贈,《太史公書》即是後世的《史記》,此時流傳並不廣。

    復取了幾篇舊時的抄錄《楚辭》中的“離騷”“天問”等篇章贈送。還有一篇《荀子》的“勸學”篇。

    這些篇章都是崔州平自己平日喜歡的,是以隨身攜帶着。

    所贈書錄均爲帛書,不大佔地方。潘陽也不推卻,深知此番人情極大。知識的傳授與傳承,在任何時候都意義重大。

    這崔州平氣量高雅大度,討要茶葉直是不願潘陽有被施捨的感覺。

    潘陽心中明瞭,亦不言謝,只是躬身一禮。。

    轉身微微額首,興兒快步上前,雙手恭恭敬敬遞上一隻不大的竹篾箱子,潘陽揭開上蓋,微微一笑:

    “州平兄遠道而來,區區薄禮,不成敬意,敢請笑納。”確是兩刀白紙裁成六摞:長二尺、寬一尺。

    二人相對施禮,一躬到地,所有心意盡在不言中。依依作別時,俱有惺惺相惜之意。

    ……

    轉眼新年將至,這已是潘陽在唐村過的第三個春節。今年過節多了一個婢女巧兒,他是劉篾匠的女兒。劉篾匠到底還是把他的兒子送進了學堂。

    臘月二十三之前,請回門神竈神後,潘陽打發興兒到村中的木器作坊,討來兩塊長四尺、寬一尺光滑平整的桃木板,附帶還拿來幾塊大小不一的方木板。

    潘陽取筆在手,在兩塊桃木板上書寫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吩咐僕人掛到院門外,再把大小不一的方木板上寫了幾個福字,分別掛到幾個主要房間的房門上。

    唐豕次日來送年節需用的糧米肉蔬,獻寶似的取出一包麥芽糖與一小罐兒茶葉。期期艾艾問起門外掛兩塊桃木板,以及門上掛的福字是何用意。

    得知福字與兩塊兒上書對聯的桃木板名曰桃符,與衆人請回的門神鬱壘、神荼一樣,具有降妖伏魔、驅辟邪祟、杜絕惡鬼污穢上門之作用,可護佑家宅平安。

    不過幾天,唐村家家戶戶不論貧富,大都在門兩邊兒掛起了桃符。潘陽一時間滿地不可開交,五花八門的村禮手了一大堆。

    有些與先生不熟悉的富戶人家,桃符上的對聯文字,乾脆就是兩句大白話。

    春節臨近,也有許多一時找不到桃木板的人家,掛一塊兒別的木板也做替代。對聯上的文字千奇百怪,乃至於有的人家直接用硃砂在木板上,畫上了誰也看不懂的符籙,用作辟邪驅鬼、祈求福祿之用。

    唐家開了祠堂,唐豕主持了盛大的祭祀活動,豬羊魚三犧牲挑選的格外大。各房在給祖宗上供時插下的香燭,都要比往年粗大些。

    最後分祭肉祭餅的時候,族長唐元豐發話了,鰥寡孤獨以及窮苦人家要多分一些。

    都知道這是違反規矩的,但沒有人出來反對。今年的年成好,很多人家不再指望這點祭肉祭餅改善生活。

    潘陽作爲觀禮的特邀嘉賓,自始至終全程參加了唐家的祭祀活動。

    村裏今年的社火,辦的是真紅火,很熱鬧。花了大價錢把方圓幾百裏最有名的女巫請來了,爲村裏舉行“山鬼祈福”。

    燒草龍活動,村裏的年輕人舞龍舞了三天三夜才舉火送龍王上天,不小心,把唐六爺家的牲口棚子也點着了,好在滅火及時,沒有發生更大的損失。

    爆竹聲中辭別了建安五年,迎來了建安六年。

    正所謂:五更分兩天,一夜連雙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