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重生之我全都要 >第60章 哥布的局,你們看不懂是正常的
    爲了不打擊下屬的積極性,顧轍一直是很耐心聽完了沈明博他們的科研闡述,還從純技術的角度公允點評了一番。

    最後,才拋出自己的計劃。

    顧轍喝了一口咖啡,整理好思路,氣度雍容地侃侃而談:

    “你們的見解都很好,這一個月綜述沒白看。目前樹脂鏡片材料的這些主要性能短板,未來都是我輩材料化學中人應該去補強,甚至反超的。

    不過,提高折射率做薄鏡片、同時彌補折射率提升時的色散惡化,這些都不是我們這種初創公司能發力的角度。

    一來這些技術投入比較大,研發週期比較長。二來我們這樣的公司,就算在這個方向上發力、研發新材料成功了,也讓產品性能更優良了,依然很難把技術推廣出去。

    消費者沒有質變級別的直觀感受,而業內廠家也就不會有動力非跟進不可、更不可能如同被我們刀架在脖子上那樣乖乖地我們要多少錢他們就給多少錢。

    所以,我們要搞一點療效明顯的研發方向。我顧某人從來只賺刀架別人脖子上、不買就讓他死的生意。好言好語求人買的生意我做不來,我沒這銷售情商和拉關係的本事。”

    顧轍話還沒說完,魏一平和金燦這倆情商略高的傢伙,就已經露出一副虛心受教的表情,還恰到好處地偶爾做做筆記,作醍醐灌頂狀。

    唯獨情商最低的沈明博,從頭到尾只是在聽,一個字筆記都沒做。聽完後還愣了幾秒,眼神失焦,好一會兒才刨根問底:

    “我沒聽懂,爲什麼我說的那些提升現有材料性能的研究方向,就不能逼着別人來買技術授權了?有好東西別人會不用嗎?”

    顧轍聽了,不禁失笑,卻也不生氣。他看得出來,沈明博雖然沒記筆記,眼神也呆滯,但他是真的認真在思考。

    顧轍好整以暇地說:“你們搞科研,空下來也要多讀一點別的書,偏文科偏商業的都行,全面提升一下自己的基本素質,不用提多高,有點常識就行了。

    彼得蒂爾說過,能逼着消費者和企業非更新換代不可的技術,只能是有數量級上質變的技術。也就是你稍微改良一點點,就算是做到世界第一,別人也可以不買你賬,因爲差距不明顯,而圈內已經佔住生態位的舊霸主有更大的品牌優勢,可以輕易糊弄住消費者。

    除非你直接有五倍十倍的提升,那麼就算是瞎子都看得出你有絕對碾壓的技術優勢,業內大佬才捂不住蓋子——

    可問題是,你做樹脂鏡片,做樹脂鏡頭,你能研發出一種新材料,把折射率、抗色散或者其他性能參數,一下子做得比現有材料強大三五倍麼?不可能,你就算做出來了,也就是百分之五最多百分之十的改良,消費者看不出來的。”

    顧轍對這一點看得非常透徹,畢竟他有後世20年的商業經驗常識。

    後世很多人噴小米沒有技術含量,只會做便宜貨,但他們沒看到一個問題——小米在入行的時候,是一家完全零基礎的企業,是殺進一個新領域當鮎魚的。

    一家新公司,新品牌,就算拼死拼活拿出性能方面世界第一的技術,但只要超越世界第二不是碾壓級的優勢,消費者就可以選擇性失明,繼續去買老牌子。

    就好比,假設某一代手機,小米的攝像頭1億像素時,世界上其他牌子最好也就5000萬,屁果只有3000萬的話,消費者就會爲了個這個1億像素去買小米嗎?不可能的。

    果粉還會繼續跪舔屁果的東西“極簡主義,不浪費堆砌性能”。

    而且彼得蒂爾那套商業理論模型裏,默認評估的還是米國企業。要是華夏的企業,境況只會比米國企業更慘。

    因爲華夏製造過去四十年給人留下的就是廉價劣質的刻板印象,想買好貨的國內消費者,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覺得老外就是科技含量高。

    一家華夏企業,如果要直面消費者,就算性能做到世界第一,只要超越第二不明顯,大多數羣氓還是不買賬。

    小米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新公司入局,只能做低價,做優化供應鏈——能在不降低質量的前提下,把東西做便宜,其實也是一種技術含量,而且這種技術含量更直觀。

    消費者就算是智商60的弱智,參數可以看不懂,錢貴錢便宜還是看得懂的。

    所以,至少吸引到了想買便宜貨的人,閉着眼睛無腦買就行了。

    新公司只能這樣入局。

    顧轍在品牌和營銷上的劣勢,只會比小米更慘。

    雷老闆好歹還有幾十年的圈內地位,顧轍有啥?他連他自己的個人品牌個人威望都沒有。所以他只能選100%純靠科技碾壓的賽道。

    ……

    雷老闆的例子顧轍不能舉,但道理是相通的。

    反正沒有出處的話,顧轍就假託彼得蒂爾,明明彼得蒂爾只說了一句的,顧轍自己舉一反三,就像小學生寫作文逮着魯迅薅。

    沈明博等人聽完後,不由態度也有所改觀,對於顧轍的科研定調愈發心悅誠服,知道顧老闆不但是科學家,還如此有商業頭腦,遠見卓識。

    沈明博懵逼了好一會兒,纔想起蹦出一個問題:“對了……彼得蒂爾是誰?”

    顧轍一陣無語:“搞PAYPAL的,你就理解爲米版支付寶。嗯,支付寶是一個阿狸馬老闆目前還在開發的應用,我跟他熟,所以知道。”

    歷史上支付寶要到2004年10月左右才能上線。不過這東西技術難度並不大,阿狸巴巴想開發,還是可以快速開發的。關鍵在於資金保障的擔保風險,還有國內網銀體系的授權、監管。

    如今淘寶平臺的發展比歷史同期快了不少,冷啓動更順利,對支付寶的需求也就提前了大半年出現了。

    不過,考慮到銀監部門的政策一般都是以年爲單位制定的,所以要趕在03年底讓支付寶上線,還是不可能做到的。

    馬老闆之前也跟顧轍喫飯的時候聊到過,他打算等過完年,04年元宵之後,再推動一把,三月份能偷偷上線就不錯了。

    這樣其實也比歷史同期提前了7個月讓支付寶出現了。最初的支付寶跟阿狸巴巴並沒有拆分公司,所以這事兒跟顧轍毫無關係,顧轍對於金融投機也沒什麼興趣。

    沈明博理解消化了顧轍舉的例子後,纔算是若有所思,融會貫通,然後問出一個問題:“既然那個彼得蒂爾說,科技提升要有明顯的倍增、數量級上的碾壓,才能逼着消費者和從業者不得不快速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