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從靖康開始 >第一百一十四章 稷下學宮
    爲了鎮住這幫官員,李敬連大殺器蒸汽機都祭出來了。

    就是等着這一刻。

    “官家與我等武將的厚望,殺敵盡忠很容易,成功卻很難。可是要想依靠山東,河北三路和京西一路的力量戰勝金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是打下來金狗的燕雲地區,打下來遼東半島,也沒有辦法絕對的迫使金國投降,再說,依靠現有的幾路軍事力量,我們要打殘金狗,迫使他交出官家,需要多少糧餉,多少火藥,多少犧牲,這幾路能否供給呢?”

    如果二帝被擄,誰也不敢保證大宋朝會不會失去地方控制。

    整個大宋亂起來也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偏偏這時候,山東幾路的兵馬不僅要擔負起穩定大宋的責任,還要收復燕雲,打到金狗內部去。

    陳卓和曹輔眼中都透出了凝重。

    “二郎,官家的意思可是要我效法王介甫?我哪有變法之才?”

    黃燦一下子就急了。

    改革政治,凝聚山東河北的力量,可比冶煉精鋼難多了,不在自己興趣範圍,沒有研究過。

    外行人萬一決策失誤,豈不是誤國誤民?

    而今的朝局一副爛牌,還要打出王霸的結局。

    這不是在爲難三司嗎?

    在二帝被掠的混亂中,穩定朝局,儲備力量,並且反攻大金,救出欽宗。

    這特孃的要打多少仗,耗費多少錢糧,犧牲多少將士。

    難如登天啊。

    陳卓是從縣令幹起的老官,治理地方多年,地方上的積弊瞭若指掌,也積累了一些改革的想法,認同李敬說法,但是地方官改革政務就是做夢。

    一反幾日前對李敬只是武將,運氣好勤王一步登天的輕視,輕聲的問曹輔。

    “載德,官家在城上宣旨,可有變法之意?”

    “官家對朝廷百官失望透頂,當然希望我等做出革新變革,一掃大宋頹勢,爲大宋覆滅金國凝聚力量。現在娘娘坐鎮山東兩路,問題是,我等目前該何如舉措?”

    兩個善於政務的能官都被李敬逼的抓頭髮。

    黃燦,趙明誠,周寧等人更是大眼瞪小眼。

    關勝和種彥鴻對望一眼,心裏樂大了。

    你這個混球,口口聲聲稱自己是蘇門的人,那不成還要背叛蘇門,去學王安石搞什麼變法。

    他們到淄州的時候,朱璉就專門接見了二人。

    言下之意,她必須隨行河北。

    皇后跟着去打仗,光行軍就十萬個不方便。

    更何況他們要去躲在土匪山寨裏,一切都要從簡。

    現在李敬拋出這麼大一個難題,她還走得成個屁。

    “蘇門從來不反對變法,可是蘇門發對激進的作風引發天下動盪,以山東兩路爲試點朝着周邊擴散局部革新是必要的,也就是依託緣由的律法進一步凝聚民力,揚長接短!”

    大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這種社會結構是相對穩定的,百姓比起唐朝做奴僕至少地位上已經好過了很多。

    之所以汴梁陷落,大宋沒有顯露氣數已盡的狀態,很大程度要歸咎於這種穩定的政治結構。

    當然,大宋軍政分離,沒有出現能稱得上軍閥的大股軍事勢力也是其中緣由。

    李敬並不想因爲自己穿越,鬧的大宋烽煙四起,民不聊生。

    人生很短,儘可能保存華夏族元氣,人口,爲華夏族多爭取一些地盤資源纔是硬道理。

    “什麼毛病,說話說一半,藏一半!什麼叫揚長接短。”

    侄兒長大了,會思考問題,會做事了,李清照反而覺得沒小時候可愛了。

    一幫朝廷重臣,一個皇后娘娘,被你逗着玩呢?

    你看人家急的。

    “大宋朝比起前面幾朝的長處在哪裏?短處又在哪裏?”

    “大宋朝文華鼎盛!”

    陳卓脫口而出,還指着李清照,眼下之意涌現出這樣的大詞人,就是證據。

    李敬卻搖了搖頭。

    “不管是姑姑的詞作,還是姑父的金石研究,只能是盛世的錦上添花,不能亂世雪中送炭。對於打仗,發展戰備,都沒有太多用處,說白了,他們在亂世之中加起來,可能還不如一個喬清瀾的用處大!”

    被人當衆貶低,趙明誠臉刷一下就紅了。

    不僅趙明誠臉紅,連喬清瀾也一臉緋紅。

    李敬居然說她的作用比自己崇拜的李易安大人還大。

    李清照眼睛彷彿可以殺人,揮舞着手臂讓他不準戲弄喬清瀾。

    倒是朱璉笑着皺眉,準備私下裏找個機會,問問李敬對喬清瀾什麼個想法。

    “變法一說爲時太早,局部革新纔是最好的選擇。即便是試點重建三司,山東兩路,河北一路也需要針對性培養大量人才。不僅需要徵兵,練兵等軍事人才要培養,還需要能掌控冶煉技術,造船技術,農學技術等大量人才。我建議三司增設育才司,專門在山東兩路和河北東路各地展開學堂,定期考試,遴選對三司鹽鐵,船舶,計財各種技術感興趣的人才!”

    京城的太學,開辦初期的目的是爲國家選拔人才,趙佶的任性妄爲表面上重視太學,其實用太學混亂了科舉制度。

    進入太學讀書,遠比科舉考試費用花費巨大,花了錢也未必成功,太學中沒有背景,哪怕進了太學,也無法出頭。

    極大的增加了跨龍門的成本。

    山東兩路普通學子根本負擔不起。

    徽宗執政中後期,一般的富裕家庭,大宗族已經養不出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鳳凰了。

    天下人才也不再爲大宋所用。

    如今失去了朝廷中樞,三司受命官家重建,真是籠絡士子之心,天下人心的時候。

    山東兩路,河北一路的學子眼巴巴盼着恩科,李敬覺得還不如用三司遴選培養技術性人才的方式,把人選出來,照冶煉,造船,航海,滷鹽等專業培養起來,以後協助三司。

    “可以,我看可以這麼辦,李敬,我們怎麼個叫法?叫三司專學?”

    磁州只有一個鐵礦,山東卻有兩個,隨便拎出來一個,也遠比磁州的規模大。

    繼續大量的專業,管理人才,黃燦最頭疼就是無人可用。

    劉滿江和喬清瀾他們來淄州,他都想扣下來補充進三司了。

    偏偏喬清瀾還入了朱璉的眼,皇后身邊沒女官,連李清照和顧無雙都抓去用了。

    再說,李敬未必會放人,等開春備好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