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從靖康開始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外行看熱鬧
    說是爲了大理,西藏,南洋諸國,梁揚祖有些替趙構悲哀,他已經收到了趙構的來信,雖然信上沒有說未來會怎樣。

    可是根據官員調動置換的消息。

    黃潛善,汪伯言,張浚這些昔日勤王大元帥府的老班底,都被派遣到了川陝四路。

    他不信李敬猜不出來他的圖謀。

    訓練精通山地作戰的精銳,趙構就是跑到成都又怎麼樣,扼守川陝四路的關隘又如何。

    只要宗澤揮師西進受阻,絕不會用人命去填一夫當關的天險。

    而是用特殊訓練和裝備的山地精銳來對付你。

    “西洋那邊,此番我也是第一次去,一些類似於硝石礦場這樣戰略資源或者是紅海那種戰略要地,需不需要調兵繼續征伐,或者二次,三次的征伐,這個還要看今年下西洋的情況!即便不需要征戰,也需要艦艇護航貿易,屆時兩位老哥想去西洋,都可以一併去看看。”

    “李副使把道理說的這麼清楚,我再鬧着去西洋,就太不懂事了,遼東的騎兵馬匹是個大問題,西洋真的有好馬?難道漢唐時候的大宛也在西洋?”

    李敬苦笑。

    西洋確實有好馬。

    阿拉伯馬脊椎骨只有23節,比蒙古馬和世界上其他馬匹都少一節,頭小清秀,眼大光明,頸直、額寬、鬐甲高,背腰短而有力,骨細質堅,四肢細、腱部發達,呈乾燥體質,被毛柔軟如絲,繁殖力強,壽命長。

    公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馬。

    力量,速度,甚至跟人的配合也完勝蒙古馬。

    可是論實用,蒙古馬是戰馬之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雖然昔日漢朝推崇大宛馬,這個馬很高大,力量很給力,在跟匈奴的戰爭中,騎乘大宛馬的精銳也狠狠的嚇到了匈奴人。

    可不管是大宛馬,還是阿拉伯馬,在宋朝溼潤的環境下都有嬌貴的毛病,遠沒有蒙古馬實用。

    蒙古馬不需要精細的餵養,喫的粗糙,不容易生病,更重要的是,東北到西遼疆域遼闊,它在長途跋涉上,遠勝於其他各種馬匹。

    成吉思汗依靠着蒙古馬,從亞洲的東部打到了歐洲就是最好的證明。

    李敬把自己知道的,娓娓在船上講述。

    不僅趙不試,韓世忠眼裏散發着神采。

    聚攏過來的李清照,趙玉盤等人,同樣對西洋充滿了憧憬。

    “不能長途跋涉,用來征伐白山黑水還是不錯的,李副使要是有機會,你說的這個阿拉伯馬多弄點回來,比黃金白銀更實用!”

    李敬倒是低估這個時代的人對馬匹的那份感情。

    畢竟走南闖北不能靠汽車,高鐵,飛機。

    馬匹就成了人的親密夥伴。

    有錢都買不到的神駒,相當於後世有了一輛蘭博基尼,比蘭博基尼更炫酷。

    韓世忠剛說完,趙不試撇了撇嘴。

    “你們還是對李副使缺乏瞭解,人家打仗是虧錢,李副使一出手,骨頭都能榨出二兩油!我先說定了,你這趟回來,至少要給我十匹這個什麼阿拉伯馬?”

    “少來,西洋盡頭纔有這樣的馬,在船上飄蕩幾個月,鬼知道會不會生病,如果有多的,我就給你一匹!”

    這都還沒有出征,就欠債了,李敬纔不幹這樣的事情。

    趙不試不依了,伸手就摟着李敬肩膀。

    “二郎,哥兩磁州時候就認識,會寧府俘虜那個遼國公主,據說天姿國色,你居然送給了關勝,把哥哥忘了!”

    “沒忘,這次給你弄兩個西洋公主!”

    “鬼哦,聽說那些番人都以取宋女爲驕傲,都不太能瞧得上自己國家的美人,還西洋公主,你不會給我弄兩個崑崙女奴回來?”

    衆人再次鬨笑起來。

    只不過陳卓正色的對韓世忠和趙不試說起臨安主動依附,李敬一連串公告,頓時讓兩人沉默下來。

    陳卓只是淡淡提了一下李敬的用意。

    兩人豈有不明白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臨安府,兩浙路民心歸附?

    揚州呢?

    是不是民心都已經歸附,是不是準備好了休養生息,努力繁榮。

    韓世忠擡頭看了一眼梁揚祖,看着梁揚祖點頭的神色,他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

    這次能趕上宋金之戰,韓世忠內心對梁揚祖是感謝的。

    不過他最佩服梁揚祖的就是知錯能改。

    他知曉昔日梁揚祖扶起趙構稱帝,出了多大的力氣。

    也明白梁揚祖並沒有被趙構拋棄,只是因爲缺錢,不得不一直將他放在弄錢的位置上。

    然而他自己卻覺醒了,果斷的認爲跟着趙構沒有前途。

    知錯能改,能屈能伸的認錯。

    韓世忠和趙不試連忙要來了李敬所有的公告文本,全部看過以後,一臉正色的請求抄錄,並且立刻求李敬給他們派一條船回揚州。

    兩人並沒有走,只是把公告和自己的親筆書信,讓親兵帶去了揚州。

    反倒是立刻下船去了兵部衙門和三司,找黃燦和喬寒只是爲揚州的商賈,百姓爭取一些名額。

    兩人都沒來得及離開。

    扶桑和高麗的兵就運到了臨安。

    一羣叫花子一樣的兵,散落在杭州灣的海邊訓練隊列和基本命令。

    連大宋給他們發的武器也不一樣。

    鎧甲軍服統統的沒有,就配發了一人一把倭刀。

    聽說兩國對打,都打成了老窮國,彼此都看對方不順眼,訓練也隔着很遠。

    臨安百姓看西洋景一樣涌出來。

    一個個都樂的不行。

    前幾天靖字軍和水師也組織一些新入伍的兵訓練隊列,如今他們卻協助靖字軍維持秩序,把圍觀的宋人阻隔老遠。

    擠不過去的百姓這才知道,李敬怕他們把這些兵笑毛了,僕從軍弒主。

    只能在高處遠遠的看着。

    李敬還在城內徵集了一些懂高麗話和扶桑語的商賈幫忙串場翻譯。

    打仗是打的令行禁止,福建軍和靖字軍主力還撒在兩浙各縣沒有回來,下西洋的船隻還在瘋狂運兵,李敬有的是時間讓這些人學習號令。

    “李副使,這些扶桑兵在高麗人面前很有優越感,卻好像很怕你?”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韓世忠,趙不試跟百姓們不一樣,一眼就看出高麗軍和扶桑軍的不同。

    高麗軍好像很不適應李敬給他們配發的武器。

    倒是扶桑人一個個拿到新刀,欣喜若狂的樣子。

    隔着老遠對高麗人挑釁,一副要教對方用刀的樣子。

    “他們就是這個性格,欺軟怕硬,一方面屈服我們的武力,一方面又在別人身上找優越感,我華夏族絕不能落後於他們,否則他們會比金人跟兇殘!”

    “彈丸小國,我大宋沒有翻手把他們滅了,還不感恩,我看沒必要存在於這個世界了!”

    韓世忠厭惡的看了一眼這些扶桑人。

    很對李敬的胃口。

    可惜大宋很多大臣不是這麼想的,他們被扶桑人一副見人就鞠躬的外表迷惑,甚至還有人覺得李敬挑起扶桑和高麗戰事,過於陰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