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從靖康開始 >第三百六十九章 全盤答應學子
    這就是民心所向,還是他們被李敬那個奸臣矇蔽了雙眼。

    眼下都不是李綱自己站出來,就可以處置的了。

    腦子裏嗡嗡的。

    想起趙桓之前削爵的表態。

    背嵴生寒。

    “燕王,上皇請你過去?”

    這時候趙桓不是應該站到宮牆門上,宣佈對自己撤職。

    同時安撫士子,承諾不撤兵權,不改政治。

    請過去幹嘛?

    是不是感覺自己爲趙氏天下爲官苦心積慮,落得這個下場,還不夠淒涼。

    罷了官,削了爵還要在人前示衆?

    反正是背鍋,伸縮脖子就是這一刀了。

    李綱一邊走,一邊給自己打氣。

    到了宮殿之中,趙桓仍然是怒不可泄的表情看着他。

    “李卿家這個主考官還真是當的輕鬆啊,上千學子串聯,上萬學子罷考,你居然一無所知?”

    “微臣不察考生輿情,縱容學子集英殿胡言亂語,以至於太學考生對任,微臣有錯,微臣認罪!”

    主考對考生輿情失查,本來就有過錯。

    如果說,集英殿上,朱璉定李綱有錯,就是這個緣由。

    而今太學學生罷考,他一無所知,更是坐實了朱璉給他定下的罪。

    李綱也挺光棍,我有錯,有罪,可是我的副山長和主考官還不是你任命的,集英殿讓李敬當衆宣讀策論,也是你的旨意,反正我已經幫你把鍋背了,仁至義盡,你愛咋咋地。

    郡王爵位削了確實讓人心疼,可這東西,不是說自己想保住就能保住的。

    “認錯有用嗎?朕問你,現在皇宮外的學子,該當如何處置?”

    李綱擡頭,錯愕的把趙桓望着?

    這還用問?

    “上皇,微臣罷官去職,需要當衆宣佈,宋軍軍紀嚴厲,尤其是各路精銳,對百姓秋毫無範,每一次對金的大勝,都舉國沸騰,現如今提出釋兵權,確實不合時宜,不得人心,至於政治改革,也需要上皇親口給學子承諾,如同當日汴梁城頭對勤王軍喊話一般!”

    “全盤答應學子所請?”

    這次輪到趙桓錯愕了?

    大宋政改的方向是還政於民,皇帝只是國家的象徵。

    到最後只是發佈簽署議院討論好的各種戰爭和重要政令,甚至新年問候。

    在趙桓看來,這只是朱璉不善朝政也不喜政務的一種無奈的做法。

    自古只有君明臣賢,勤政愛民,才能強國。

    現如今居然讓自己承認不釋兵權,順應政治改革?

    這是誤入歧途,當懸崖勒馬!

    回想自己皇后在集英殿喊那聲把人拉出去,亂棍打死,酷斃了。

    ….他也想自己能有那番殺伐果斷的風采,抓幾個鬧事的膽大妄爲考生殺了。

    以正皇家威嚴,平息此番罷考的事件。

    如今李綱居然讓他順應考生?

    “李卿家,不能抓幾個,殺雞駭猴?”

    這些考生鬧出這麼大亂子,還把矛頭對準自己這個主考官。

    李綱何曾不想調兵,把人統統都抓了。

    或者把領頭的殺了。

    可眼下的形勢,如同那個上奏疏杯酒釋兵權的陳南生一樣。

    這些學子也在賭,只不過他們站位不一樣,站位李敬,依仗的是皇后的仁慈和李敬編織那張堅定不移推動政治改革的大網。

    聽見趙桓要殺學子。

    李綱濃濃的發出了一口嘆息。

    靖康之變時候,因爲趙佶爭權,趙桓有些時候還算是能聽人勸。

    如今怎麼這樣了。

    “上皇,太后自從到山東監國開始,從不亂殺,戰場俘虜許多可殺不可殺之人,都被打入了礦場服刑,大宋律法的死刑廢黜良多,十惡不赦當須死刑者,也修改律法進行數次複覈,排除司法官吏徇私枉法,確定其罪大惡極,方可行刑。”

    “這麼說,集英殿,璉兒是唯一一次的意外?”

    “也許太后重視李敬救命的情誼,把李敬視作了親人,大宋的肱骨,陳南生那個學子挑撥上皇和李敬會引發大宋動盪,生靈塗他,罪大惡極的行徑觸碰了太后的底線!”

    趙桓完全沒注意到李綱那份口氣有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味道。

    他只是覺得自己枕邊人,陌生到自己也不認識了。

    北狩方數載,世上已千年。

    他不明白,不是亂世該用重典嗎?

    一個如此仁厚的監國太后,是怎麼打敗狼一樣的金人,把自己營救出來了。

    “微臣可以跟上皇打賭,若是上皇下令禁軍抓人,鄭太后必然在宮門口阻攔?”

    “你是說,鄭太后謀劃的這件事?”

    李綱苦笑着搖頭,鄭太后,連太后之位都請辭了,她喫飽了撐着纔去串聯學子。

    這些學子中,或許有人得到官員授意。

    但是絕不是鄭太后。

    “我猜也應該不是,她現身阻擋朕的禁軍,護佑學子,是可能的。”

    不能用強,不能抓人,殺人,趙桓再次感覺到棘手了。

    怪不得李綱讓自己上宮牆,全盤答應學子要求。

    “上皇,集英殿太后廢除科舉,已經有損上皇威嚴了,學子罷考,須謹慎行事,此番雲集京城學子數量超過兩萬,遠勝昔日太學學生反對對金議和陣勢!”

    是哦,慶曆、熙寧、崇寧三次興學,北宋太學的規模達至最盛,也共有學生3800人。

    現如今,三司吏員考試無須通過府路考試資格。

    前來參加科舉,太學,三司三試的考生,勝過昔日太學生十倍以上人數。

    一個處理不好,舉國譁然。

    李綱說出原委以後,輪到趙桓腦瓜子嗡嗡的。

    “你怎麼不早說!”

    於是趙桓也不管李綱了,急吼吼的朝着宮門方向,一路小跑。

    貼身禁衛和侍女紛紛邁開腳步,一路跟隨。

    只有李綱緩緩的走出了宮殿,沒有追尋趙桓,立定巡視,看着這北宋皇宮巍峨的建築羣,依依不捨。

    或許今日之後,再也回不到這裏,也去不了新建的都城。

    被貶蠻荒之地,還是南洋新疆域,或是西洋藩屬國畫出來的港口,再或者靖康大陸?

    在也回不來了。

    回想半生殫精竭慮,輔左趙佶,趙桓,趙構三父子,加上趙柔嘉一女帝,四位君王,到頭來也不知道前途在哪裏。

    罷了官,再削了郡王爵位,一生要強的自己,到頭來兩手空空。

    李綱看着身上的紫袍官服,本想脫下來,可他捨不得,這套官服,趙柔嘉登基時候,朱璉讓人給各位郡王定做的。

    那是一生最榮耀的時候。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紫袍共白頭!”

    .

    樓下水如天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