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從靖康開始 >第三百八十一章 日不落的大宋
    趙桓掉坑裏了,他以爲是李敬兵諫,趕他下臺。

    怎麼也想不明白。

    爲何李敬爲設計營救他,不遠萬里遠征。

    卻在他回來這麼快,就兵諫圈禁他。

    “父皇,我自金國歸來,從未對李敬有過懲處,集英殿之事是趕上了,不過是略微敲打,他至於下如此狠手?”

    你那個是敲打嗎?

    有拿着禁忌之事來敲打的嗎?

    自己犯蠢,還不自知?

    “桓兒,靖康之後,李敬帶着宋軍戰黃河,勝河東,守山東之後,大宋就回不去文貴武賤的格局了,你太小看大宋武將了!”

    趁着朱璉她們在跟扶桑官員商談法皇皇宮改建的細節。

    趙佶拉着趙桓,兩人如昔日在金國,在西遷時候一般閒聊。

    幾個長公主知道趙佶此番出手的目的,還是讓趙桓不要記恨。

    所以都知趣的把監督趙桓的官兵散開。

    趙佶看着趙桓迷惑的眼神,笑了笑。

    “知道兩浙鎮守使是何人?”

    趙桓搖頭,從玉門關回來,中樞和西北官員一路迎接,他還算是熟悉。

    至於江淮,京西,江南,兩湖,廣南各路的宣撫使也好,鎮守使也好,刑獄使也好,他哪裏記得清楚那麼多。

    “趙不試!”

    “是他啊,我記得他是我趙氏皇族,昔日跟宗澤李敬一路勤王,汴梁城頭還被朕封賞,他怎麼沒有進中樞,難道他和李敬他們有矛盾?”

    “璉兒曾有心提點趙不試,讓他執掌吏部,他不願意去,給朱璉和李敬去了書信,說從小的心願就是爲我大宋鎮守一方,於是璉兒給他選了一個最繁華的地方!”

    “趙不試真乃是我趙氏忠良?”

    昔日趙佶被放臨安,做太學山長,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一個過氣的皇帝。

    甚至因爲害怕李敬和朱璉責怪,牽連到自己,唯恐避而不及。

    甚至一些有心人,也不敢往趙佶身邊湊。

    趙不試不同,大方的主動登門,對趙佶極爲尊重,稱趙佶即便沒有執政,也是趙氏皇族當之無愧的族長。

    如今趙桓的稱頌,讓趙佶回想起一幕一幕,撫着撫卹,爽朗的大笑。

    “虧得趙不試開解,三天兩頭探視,朕總算能從大宋迷霧中,窺探一絲絲真相!”

    “李敬一手遮天的真相?”

    語氣中,能聽出趙桓濃濃的怨氣,趙佶哈哈大笑。

    “桓兒,你可知道,張叔夜巡查天下五年,並李綱一路,一共懲處多少大宋官員?”

    “不知?”

    趙佶嗤笑,別說趙桓不知道,就連把趙桓拐到坑裏的李綱也不知道。

    “我告訴你,截止你從玉門關回來之時,縣丞以上的貪腐官員,玩忽職守官吏,一共七百九十三人!”

    “這麼多?”

    這個數字真是把趙桓驚了,靖康之變後這幾年,恩科,太學生畢業,三司吏員考試,也沒有這麼多人,難道都填坑裏了。

    不對啊。

    大宋從三省六部,變成了兩院一省一司九部。

    機構膨脹,中樞官員增加的也超過五百了。

    “張叔夜嫉惡如仇,雷厲風行,絕不容忍貪官,昏官,無爲的官員在位置上蹉跎,阻攔黎民渴望富裕的大道,在跟朱璉,李敬懇請以後,調取軍中有見識,有文筆的武將爲官,但凡正七品以上的武將,皆可調爲從七品的縣丞!”

    北宋靖康之前,全國有府14、州240,縣1234.

    靖康之後,收復了東北,西夏,縣增加到了2153個。

    其中遠遼國,金國,西夏,南洋,東洋藩國疆域的縣,九成是武將代職縣令。

    再加上張叔夜拿下的貪官空缺,全國一般以上的縣太爺,腳跟都在軍中。

    其中靖字軍又佔了三分之一以上。

    尤其是州,路官員,靖字軍中出來補大宋缺額的佔據了所有將領的二分之一。

    明面上,這些從軍隊轉職的官員不貪污,不受賄,唯命是從。

    即便到了地方,也跟在軍中一樣,把政令文事武辦。

    可是這些官員身後的家族,軍屬。

    不是在東北和靖康大陸,南洋有着大片的土地,草場,部分還聯合出資新建了大型商行,各類工坊。

    錯中複雜的綁在一起,形成了幾股大宋都排的上號的商家。

    “張叔夜誤我.....”

    聽着趙佶拿出這些數據,趙桓剛剛開口,腦門就被趙佶重重拍了一下。

    “昔日金人擄掠你我,張叔夜跟劉韐幾位是主動懇請金人,自願隨駕的,他們的忠心,蒼天可鑑,只是他們沒想到效忠的主子那麼笨,順勢而爲,強我大宋都不會,反而倒行逆施!”

    “昔日你我父子之爭,爲何那麼多有爲的大臣,願意站你身側,無非是你曾力主對金一戰,保我大宋江山,爲天下百姓不被金人鐵蹄虐殺,凌辱。可如今,你不問青紅皁白,根本不顧大宋朝會定下的,以天下資源奉養我大宋的根本國策,試圖解除我優秀將領的兵權,讓百姓衣食無憂成爲泡影!”

    沒有李敬坐鎮樞密院。

    沒有交兵驕兵悍將鎮守四方,威服四夷。

    如何保證南洋的便宜大米,西洋的天量低價棉線,涌入大宋以及靖康大陸和南洋漁場比鹹菜都便宜的鹹魚。

    這些能養活多少宋人。

    真以爲人家番人願意把這豐厚的利益,拱手相讓。

    那是大宋將士們用身家性命拼來的。

    大宋國運延綿,首要就是百姓衣食無憂。

    釋兵權等同於自毀長城,牽一髮而動全身。

    連聽鄭憐玉說起集英殿的事情,趙不試都能做出判斷,即便李敬不出手,長公主和和朱璉也會動手,趙桓還以爲是小事?

    趙佶恨不得一腳把他踹到海里去。

    “李綱過時了,他的能力,跟你一樣,眼光還停留在靖康之前,明明大宋朝野已經翻天覆地的變化,硬是裝作看不見。你母后給你帶來近兩年大宋的復興報,她圈出來好多文章,留給你好好看看百姓的生活變化和朝廷的基本國策!”

    既然李敬把黑鍋背了。

    做戲也就做全套。

    朱璉,趙佶,趙柔嘉強忍住心內的情緒,也不管趙桓哭哭啼啼。

    硬着心腸,第二天就踏上返程的艦艇。

    相比扶桑的冷清。

    臨海居擠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