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揚鋒漢起 >第二百一十三章檢籍生波
    屋中只留下楊安玄和楊安遠,世事難料,原本不對付的兩兄弟如今反而比起親兄弟要親近些。

    楊安遠沉默片刻,問道:“三弟,你認爲雍州不穩嗎?”看來堂中多人,唯有楊安遠聽進去了楊安玄的話。

    楊安玄點點頭,道:“二哥,父親與桓玄必有一戰,你一定要勸父親備足糧草、不可急進,否則大禍將至。”

    楊安遠皺着眉頭沒有作聲,楊家的總體實力雖然較弱,但戰力卻在三家中稱雄,三弟所憂會不會是杞人憂天。

    楊安玄知道事未臨頭沒人會相信自己的話,懇聲叮囑道:“二哥,萬一有變,你一定要護好家人,可帶着她們前往盤龍山避難。”

    楊安遠見楊安玄一臉鄭重,點頭答應道:“愚記下了。”

    第二天,楊安玄專程找到胡藩,兩人歡聚一場。

    說起郗恢揚口遇賊之事,胡藩連聲感嘆道:“若非安玄,郗公怕是難逃活命,安玄真仁義之人也。”

    楊安玄笑道:“多謝道序兄誇獎。接下來愚所說的話便不是仁義之人該說的了。胡兄,愚想請你前往汝南。”

    胡藩足智多謀,楊安玄好不容易與他建立起感情,當然是想將其招入麾下。

    胡藩沉吟片刻,道:“安玄,楊刺史對愚甚是禮遇,他又是爾父,愚若是隨你前去汝南,怕是遭人物議。愚並非貪戀官位,只是擔心隨你而去於你的聲名有障。”

    楊安玄知胡藩爲難,並未強求,他的用意是讓胡藩將來無處投奔時想到自己。

    兩人免不了談及殷、桓、楊三家現狀,胡藩同樣認爲桓玄有異志,絕不會安於現狀,將來禍由其起。

    “殷公畏桓玄如虎,當年桓玄執槊相向亦不能反抗,愚擔心桓玄一旦舉兵攻打荊州,殷公難以抵擋。”胡藩嘆道。他的表兄羅企生是殷仲堪的參軍,胡藩甚爲憂慮。

    楊安玄歎服,自己藉助穿越的便利知曉歷史走向,胡藩則是判斷出將來要發生的事,智謀過人。自己麾下不乏孟龍符、蒯恩這樣的勇將,但像胡藩這樣的智將還真稀缺。

    “殷公不求進取,意在制衡,一旦戰起,必向家父求援。殷公與家父結成親家,便是爲了防備桓玄。”楊安玄道。

    “殷公和楊刺史若能齊心協力,桓玄不足爲慮。”胡藩手握酒杯,目光沉毅,道:“不過愚看殷公和楊刺史都各懷心思,雖爲親家,恐亦難齊心,易爲桓玄所趁。”

    這是明眼人,楊安玄嘆道:“愚昨日在家父面前痛陳此事,結果反遭訓斥。”

    兩人齊聲唉嘆,悶悶舉杯將酒飲盡。

    “道序兄,愚與二兄提過,萬一事不可爲,拜託你同他一起護衛家母和吾妹,前往盤龍山中暫避。”

    胡藩慨然應諾道:“你我情如兄弟,萬一真有事,愚便豁出性命也要護你家人安全。”

    …………

    以工代賑有充足的粟米支撐,進展得很順利。屬縣之間的官道平整一新,新增了八處驛站;設立官學更是順風順水,十五個屬縣的縣學全都重開,鄉庠學也有了九十四處;鄧遠稟稱,等到今年八月,二百八十七鄉至少能辦學二百以上。

    郡中諸事順暢,楊安玄滿意地點點頭,問主簿辛何道:“檢籍之事準備得如何了?”

    永嘉南渡,東晉朝庭將北方淪陷的地區設立僑郡,安置南渡的流民,以示不忘恢復故土。

    這些南渡的流民戶籍與當地人不同,當地人的戶籍用黃孽紙(防蟲,保存久)登記,稱黃籍;而那些僑置的百姓的戶籍用白紙登,稱白籍。

    因爲僑置的郡縣並無實際轄區,所以不徵租稅徭役,而這些僑居的流民有戰事則要應徵入伍,保護當地百姓。

    那些南渡的士族趁機廣造田園,隱匿人口,不少百姓爲逃避朝庭稅賦和徭役,託避在他們的名下,僅向士族交糧。

    東晉朝庭爲改變這種狀況,進行了土斷改制。興寧二年,大司馬桓溫行土斷法,史稱“庚戌土斷”,將僑州郡縣流民編戶入冊一起納稅。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人通過買通當地官吏,僞造戶籍、冒充士族、虛報年齡、假報身死、自殘出家等各種手段逃避稅役,所以朝庭每隔數年便要進行一次檢籍。

    孝武帝廢“度田收租”改爲“按丁稅米”,原來的佔田、課田制度實際上名存實亡了。晉朝規定成年男子可佔田七十畝,課田五十畝。佔田,也就是名義上擁有田地的限額;課田,指必須耕種的田,官府按課田的數目收稅。

    士族佔田、蔭客和蔭親屬的特權仍在:一品官佔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佔田十頃;可蔭親屬,多者九族,少者三世(1)不用交稅;一至九品分別可蔭佃客十五戶到一戶,蔭衣食客三人到一人。

    前年楊安玄前往安成周家籌糧,見周家擁地過千頃,部曲佃戶衆多,便動了檢校周家田地、佃戶的念頭。

    安成縣令孟河獲罪被貶,楊安玄舉薦了陳華任縣令,暗中交待陳華查探清楚周家隱匿人口,侵佔農田之事,等到檢籍的時候查抄周家。

    初到任時巡視屬縣,楊安玄發現汝南人口凋敝,官道兩旁的田地都有不少荒蕪,像周家這樣的士族兼併土地,窮苦百姓、流民只能成爲他們的佃農。

    這讓楊安玄想起不久之後的均田制來,年前藉着撫卹軍中傷亡將士、賑濟災民之機,府衙行文公告全郡,凡成丁男子到官府落籍,一律授露田五十畝,女子二十畝,桑田二十畝或麻田十畝。

    露田,指無主的荒田。所授之田不準買賣,身死歸還官府。

    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官府租給種子、耕牛、農具等物,幫扶流民安家,新墾荒地歸農人所有,允許買賣。

    政令一出,四郡流民紛紛來投,不少原來託身於士族的農戶也紛向官府落籍,楊安玄前往襄陽期間全郡便有七百餘人登記入籍。

    辛何應道:“楊太守,新令推出,全郡新增丁口一千二百三十八人,下官估計三月之前還會有千餘人入籍。至於檢籍,各地回報,民情不安,似有亂起,請太守緩行。”

    戶曹朱琨插言道:“太守下令授露田給流民,各屬縣紛紛稟報,有人拿了過江前的田籍,要求發還田地。”

    永嘉南渡,原來的田籍早已毀於戰火,現在有人拿了以前的田籍出來,難分真僞,查無對證。

    楊安玄笑道:“看來是有人不想看到愚實施新政。想當年桓大司馬實施土斷,阻力甚大,但桓司馬不爲所動,全力推行,方有國富民強,後來的北伐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