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揚鋒漢起 >第二百一十三章檢籍生波
    聽楊太守說及桓大司馬,不少人心中打顫,當年桓司馬推行土斷時可有不少人頭落地,楊太守莫不是想仿效桓司馬強行檢籍。

    辛何躬身道:“楊太守三思,不可操之過急,汝南初治,當徐徐圖之。”

    楊安玄心想,大亂在即,自己哪有時間徐徐圖之。大亂也有大亂的好處,朝庭對自己的作爲無法顧及,只要能慧及百姓,得罪些士族又如何。等孫恩在三吳之地發動起義,士族的末日也將隨之到來。

    “陽安白家、吳房徐家、宜春鮑家告愚不遵法紀、濫用刑罰”,楊安玄似笑非笑地道:“愚豈會再度落人口舌。”

    辛何暗自叫苦,正月期間這三家尋到他,託他在楊太守面前替爲斡旋,聽楊安玄的口氣對三家的餘怒未消。

    “府衙向各縣派出檢籍令史,着各縣配合查實逃亡、隱籍、託庇、稱疾等情況,根據實況重新審定戶籍。”楊安玄道:“每縣的檢籍令史爲兩人,正使由府衙派出,副使由當地屬縣推薦賢能之士,待檢籍完成之後,本官要論功行賞。”

    楊太守到任後,換了一批人手,空出許多職司來,看來此次檢籍是個好機會。

    楊安玄劍眉挑起,繼續道:“辛主簿講民情不安,不可不慎。趙司馬,你從郡軍中選派三百人,每縣派出二十名郡軍,護衛檢籍令史周全。”

    趙田恭聲應諾。辛何卻在心中暗暗祈禱,但願那些士族能老實配合楊太守檢籍,要不然一場血雨腥風就要到來。

    …………

    城門處的佈告欄中貼出了官府的公告,有文吏在高聲宣講內容,半個月後,汝南百姓都知道楊太守派出檢籍令史到各縣查驗戶籍,重定田畝了。

    重新落籍可授露田五十畝,桑田二十畝的條件讓不少佃戶動了心思,每丁租米七石的稅賦可謂很重,但一丁能種地五十畝,每畝收一石半,也能得七十五石,娶親則多出二十畝耕地,還有桑田。

    若新政得以實施,至少能有個溫飽了,若有餘力多墾些荒地,不用交稅賦,而且可以自主買賣,這是德政。

    去年楊安玄爲太守,除了朝庭規定的丁男“租米七石,布二丈、絹二丈八尺、絲三兩、綿十一兩二分”再未徵收雜捐,並讓各縣公告百姓,若有人暗中攤派可以上告。

    藉着賑災懲腐之威,各縣的官吏都不敢伸手,楊太守在汝南的聲譽極佳,十數萬賑災糧多半進了百姓的口中,新修的道路、水渠、橋渠讓衆人得惠。

    不少地方的鄉學已經開始授課,孩童稚嫩的吟誦聲讓經過的人都面露笑容,楊太守給百姓帶來了希望。

    安成縣衙外一早就排起了長隊,都是前來重新落籍的百姓,這些人中有不少是租種着周家或別的士紳的田地,每年交給周家三成糧,按四十畝得六十石算,就要交給周家十八石糧,看上去比起官府的稅賦還重。

    但種官田,除了交稅賦外還有許多的雜捐雜役,官吏欺壓良善,實際的付出遠不止那十八石糧,普通百姓不堪其重,纔不得不隱籍匿在周家這樣的士族名下。

    現在楊太守主政,嚴懲貪官污吏,汝南吏治爲之一清,百姓看在眼裏,有此惠民新政,自然知道如何選擇。

    縣衙大堂,陳華穿着禇色官袍,頭戴幘巾坐在正中,聽縣中戶曹祈青稟報,“……新增男丁三百四十八人,女丁四百九十人,要授露田二萬三千七百二十畝,桑田……”

    成爲安成縣令半年,陳華已經逐漸熟悉了政務,到任後將衙中官吏換了近半,主簿、各曹等關鍵人物都換成了自己人。

    初來時縣丞範清暗中掣肘,被他借收稅之事當面斥責了幾次,範清明面上再不敢與他作對。

    捋着鬍鬚安坐,陳華腦中想着前幾日楊太守給他的密信。

    陳華不識字,卻深知要做好縣令不識字可不行,專門請了個文吏教他識字寫字,每日晚間習練半個時辰。

    幾個月過去,陳華已能初讀公文,提筆也能寫,範清別想再暗動手腳了。

    楊安玄在密信中告訴他,此次檢籍要針對周家,陳華知道當初楊太守到周家籌糧遭了冷遇,周家在汝南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官府檢籍的消息全郡皆知,百姓歡喜士紳皺眉,陽安白家、吳房徐家、宜春鮑家更是憂心如焚,他們得罪楊太守,楊太守事後並未追究,但這次檢籍會不會趁機刁難呢?

    二月,府衙派出的檢籍令史陸續前往各縣,一場變革席捲着汝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