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揚鋒漢起 >第五百三十九章鐵索橫江
    五月六日,王鎮惡率輕騎來到洛陽城,前往府衙探望病重的魯宗之,轉達楊安玄的問候。魯宗之已經奄奄一息,人事不省,命不久矣。

    魯軌送王鎮惡從臥房出來,王鎮惡在廊下站住,對魯軌道:“主公讓愚轉告象齒,洛陽地處險要,希望象齒能在侍親的同時整頓司州兵馬,既要防劉裕大軍前來還要防魏人過河。魏人極可能趁火打劫,對蒲坂發動攻勢,屆時有可能要象齒領軍救援。”

    魯軌慨聲道:“請主公放心,但凡有命絕不推脫。”

    洛陽水師送王鎮惡在滎陽登陸,滎陽太守王慧龍至汜水東岸相迎,並請王鎮惡指點成皋關一帶防禦。前次魏軍突破防線攻打滎陽,楊安玄下令將成皋關歸於滎陽郡管轄。

    王鎮惡見王慧龍態度誠懇,確實是虛心求教,用手中羽扇指點着河堤道:“慧龍這兩年在玉門渡口修建河堤工事,對面是成皋雄關,深溝高壘,易守難攻,魏軍要從此處上岸攻擊甚難。”

    王慧龍謙遜地道:“愚奉主公之命沿河道結堤,既可擋洪水又能御魏軍,不過魏軍若驅船直入汜水河,河水不深,隨處可以涉水登岸,防線過長,難以防禦。”

    王鎮惡笑道:“慧龍不妨在汜水上游修建水壩,開挖渠道灌溉農田,若遇魏軍來攻,可堵塞支渠蓄水,水淹魏軍。”

    王慧龍思索片刻,道:“多謝王公指點,修建水壩非一時之功,待愚慢慢爲之。”

    王鎮惡又道:“魏軍要登岸,必從玉門渡口而入,三國時孫吳曾用鐵索橫江,慧龍不妨也在渡口處暗置幾道鐵索,平日鬆開沉入水中,待魏師到來拉起鐵索橫亙水中,擋住魏軍船隻。待其船隻擁堵一處,用投石、巨弩以及火藥破之。”

    王慧龍躬身施禮道:“此妙計也,多謝王公教愚。”

    王鎮惡搖了搖手中羽扇,心頭一動,道:“慧龍,主公命愚執掌參謀部,有意讓年輕將領到參謀部中輪訓,等擊退劉裕,慧龍可有意前來參謀部看看。”

    王慧龍出身太原王氏,對襄陽風向分外關注,與雍公府右長史習闢疆書信往來不斷,當然知道主公新設參謀部,命王鎮惡爲掌事。

    兩年前,王慧龍求娶習闢疆嫡孫女爲妻,兩人之間的關係越發密切,習闢疆諸子侄中並無出色之人,越發着力栽培孫婿。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爲主公設參謀部是因爲將王鎮惡從北雍州刺史上拿下,所以設個位置來安撫他,參謀部只是閒置養老之地。

    然而,主公率軍與秦、夏之戰,參謀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傳出曾在參謀部做過參謀的將領會優先分派到軍中任主官。

    習闢疆在給王慧龍的來信中提到此次隨楊安玄出征的參謀申文,因爲表現出色戰後被任爲馮翊郡司馬,從六品升爲五品,而且還有不少年輕的隨軍參謀被派至軍中任低階將領,執掌千人以上的隊伍。

    王鎮惡見王慧龍沒有吭聲,輕搖羽扇望着滔滔河水,不再作聲,以爲王慧龍嫌參謀之職有名無實,不如滎陽太守位高權重。

    要知道王慧龍出身太原王家,尚未至而立之年便已是一郡之守,楊安玄對他甚爲器重,便是將來主公得了天下,要拉攏世家門閥也會把他當成招牌,換了是他也要多加思量。

    不過王鎮惡很有信心,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參謀部必然從軍中獨立出來,軍師之職當會重現軍中,從發展的前途來看王慧龍來參謀部中任職會勝過做滎陽太守。

    “多謝王公美意,等逐走劉裕之後,愚會向主公求懇入參謀部隨王公學習。”王慧龍整衣對王鎮惡揖禮道。

    得知參謀部在對夏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後,王慧龍便與習闢疆討論過入參謀部的可能。

    習闢疆對王慧龍分析,王鎮惡已經四十有四,參謀部中左右丞等位置上的人都是四五十歲之人,有的甚至年近花甲。主公雖然仍任用王鎮惡,但王鎮惡在參謀部掌事的位置呆不太久,若是王慧龍能入參謀部,將來很有可能接替王鎮惡的位置。

    王慧龍又與王強多次商討過得失,王強認爲貿然前往參謀部可能並不被主公重視,若能立下赫赫之功再到參謀部,主公極可能會讓他接任年歲已長的高長慶,成爲參謀部右丞,那步子便很穩健了。

    今日王鎮惡相邀王慧龍前往參謀部任職,王慧龍不再猶豫,當即應允。

    王鎮惡哈哈笑道:“好,慧龍風華正茂,主公信重,將來成就絕不在愚之下。”

    “還望王公多多栽培。”

    王鎮惡連連點頭,道:“慧龍放心,你來參謀部,愚定當鼎力相助。”

    王慧龍願意放棄滎陽太守之位進入參謀部,至少表明向自己靠近的意思,世家子弟更重情份顏面,王鎮惡願意視王慧龍爲自己的接班人。

    經過王遵、王鴻一事,王鎮惡知道自己與楊安玄之間不可能再回復從前那樣,他年歲漸長,要爲自己謀條後路。

    以往自己在軍中暗中培植的親信,因李強一事王鎮惡已無信心,而且主公會特別在意自己插手軍務。諸弟之中沒有出色之人,子侄輩尚幼,需要得力之人扶持,眼前王慧龍是最合適的人選。

    兩人一拍即合,相談甚歡,聰明人說話無需說透,且行且看且磨合。

    軍情如火,王鎮惡不敢多耽擱,第二天帶了輕騎繼續前行,一日疾走近三百里,三天後到達寧陵(今河南寧陵),離睢陽(今河南商丘)不足百里。

    睢陽城地處睢水之北,山陰爲陰,水北爲陽,故而得名睢陽。秦時在此置城,後漢文帝劉恆次子劉武受封梁王,以睢陽爲梁國都城。

    劉武是竇太后的小兒子,很受寵愛,所得到的賞賜不計其數。劉武在睢陽城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修築架空通道,連接宮殿與平臺達長達三十多裏。

    因黃河淤積,加高加厚的城牆在舊城基礎上疊加建新城,形成“城摞城”的局面。睢陽城牆“方三十七裏,二十四門”,城高三丈餘,基厚七丈,城牆亦寬三丈餘,引睢水爲護城河,整個睢陽城巍峨雄偉,固若金湯。

    睢陽城有郡軍四千,劉裕奪取下邑後,毛修之猜到他下一個目標是睢陽,派出三千援軍趕到劉裕到來之前入城。

    梁郡太守徐衝在劉裕大軍到來之前便堅壁清野,把城外的百姓遷入城中,城中有百姓近三十萬,儲存糧粟超過二十萬,城堅池固根本不懼劉裕大軍到來。

    到達襄邑後,王鎮惡派出偵騎前往睢陽打探消息,得知劉裕大軍圍困睢陽已經十餘天,發動了八次攻城戰,睢陽城防守嚴密,劉裕大軍連城牆都未攀上。偵騎入睢陽城給徐太守送信,徐衝得知王鎮惡率援軍到達寧陵,越發安心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