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長城公主 >第7章 第7章謝緯家世
    一幕幕往事不斷在謝緯腦海閃過。

    謝緯出身豪門世族,祖籍陳郡陽夏,祖父謝允精通道學,有遁世脫塵之志,在前朝仕羅邑宰,後辭官入道武當山。父親謝述司職左衛將軍,元嘉十二年卒,時年四十六。喪還京師,未至數十里,朝中權貴殷景仁、劉湛同乘迎赴,望船流涕,場面異常感人。後追贈車騎將軍、散騎常侍。

    謝述有三個兒子,長子謝綜和二子謝約年齡相近,兩人均才藝出衆,謝綜善隸書,爲太子中舍人。二子謝約擅畫山水,是彭城王劉義康女婿,仕彭城王衛尉參軍。三子便是謝緯。

    謝述下葬後,二子謝約因爲公務移孝作忠,二十七天後離開了京城。謝緯是個孝子,在父親墓旁搭棚而居,終日住在棚子裏守孝,一守就是二十七個月。謝綜平日憎恨謝緯,老死不相往來,看到謝緯在父親墓旁搭棚而居,便在家中設靈位守孝。

    謝緯守孝期間,一日掃墓時,謝緯家僕人擡着一席豐盛的飯菜到墓地,恭敬地陳列在祖墓前,一面焚化紙錠,一面叩頭行禮,禮畢正準備在墓地喫掉飯菜時,一個道士雲遊到了這裏,手拿一壺酒和一些燒祭品,問謝緯:“大德重孝可是丁憂?”

    “是的,難道仙人攜祭品來此,也是爲祭祀之事?”

    “不才在武當山入道,這次下山是爲祭祀先師而來,先師羽化已經四十載,當年謝家堅持斂骨葬入建康謝家家族墓地,使我等徒子徒孫難往祭祀。不才是專程下山來此,來到這裏已經半個月過去了,如果再不來祭祀,今生恐怕再也沒有機會了。”

    “這裏便是謝家家族墓地,敢問仙人口中的先師是?”

    “先師乃謝允。”

    “我叫謝緯,謝允是我祖父,我剛剛爲祖父掃過墓。”

    “郎君年少英俊剛毅,頗有先師風範,我是令祖弟子,名無轍,郎君請稍候,待我祭祀先師後再敘。”

    “仙人這邊請。”說完,謝緯帶無轍去祖父謝允墓前祭祀。

    祭祀結束,謝緯手指阿童說:“仙人,我不方便離開,只有在這裏喫掉飯菜。這是阿童,從小在我家中長大,長我兩歲,我視爲兄長,讓阿童帶仙人去府上用膳,安排住宿,仙人意下如何?”

    阿童的全名叫謝童,從小在謝家長大,年齡長謝緯兩歲,介於謝約和謝緯之間,身材魁梧,面相憨厚,做事幹練,對謝家忠心不二,深得謝家喜歡,雖非養子卻被謝夫人視作養子厚待。

    “出家人沒那麼多講究,我就在這裏和你一起喫飯吧,如果不嫌棄,我也想在這裏住上幾日。”

    “這裏條件艱苦,恐有不便!”

    “無妨!你來給你父親守孝,我來給令祖祭祀,住到這裏遠離世間煩擾,倒也清靜。”

    “既然如此,仙人請隨我來!”謝緯引領道士走進墓旁搭建的守棚裏,指着一個牀鋪說,“仙人住這裏可否?這裏只有阿童偶爾留宿。”

    道士無轍一句話也沒說,轉身離開守棚,謝緯馬上跟了出來。

    阿童在後面追出來喃喃道:“這老道脾氣好怪!”

    從守棚出來,道士無轍對謝緯說:“你在守孝,守棚內要做到言而不語、對而不答、不與人座,我住你這棚內確實不便!”

    “也好!”謝緯指着稍遠的一塊空地說,“阿童,你喫飯後差人在那邊給仙人搭建一個棚室,要修得結實點,不能透風漏雨。”

    “遵命!郎君該喫飯了。”謝童說。

    “好!我們邊喫邊談。”

    三人來到守棚外面的涼棚下,這裏有兩個陶案、幾把木凳和竹藤扶手椅,謝童把兩個陶案湊在一起,飯菜擺上陶案。

    “仙人莫嫌棄!家君過世後,我前三日不飲食,前七天只吃粥,七天後才喫蔬菜水果,過二七後才能喫肉,這不,剛可以喫肉沒多長時間,所以呀,這飯菜以肉爲主。”謝緯說道。

    “無妨,無妨!不才也有些時日沒有喫肉了。”道士無轍邊說邊打開了酒壺,開始獨自飲酒,並且專挑大塊兒的肉夾來喫,喫喝時看都不看旁邊人一眼。

    酒的香氣撲散開來,引得旁人垂涎欲滴。

    “真香!”謝童經不住酒香誘惑,乞求道士無轍,“仙人,能不能讓我也喝一口?”

    “不行,不行,你們不能喝!”

    謝童心裏想這老道脾氣不但怪,還沒禮貌!但是沒敢說出口。

    “我喫好了,我先走了!還要差人給這老道修棚子。”阿童有點急,也有點生氣,說完扭頭便走。

    道士無轍看阿童走遠了便說:“那混小子走了!來,喝點酒。”

    “謝謝了,我不便喝酒!”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好,洗耳恭聽!”

    道士無轍講道:“東晉鹹康年間,一位官人上書給晉成帝,請求辭官入道得到晉成帝准許。他就西上武當山,途至襄陽見一道士,道士說,‘我老師是戴先生孟盛子,並非世間凡人。師父給我說,如果有人西上想見他,可隨我一起去。‘這位官人就隨這道士一起去見孟盛子。他行走兩百餘里到了武當山。只見巨大的雲彩橫遮着遠山,就在流動的雲彩裏隱約看到一塊較爲明朗的地方,忽然發現戴孟神采奕奕坐於石上。拜見師父之後,給他口口相授‘煉神沖虛’之道。此法在《道德經》有詳盡的闡釋,那種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方法,正是‘煉神沖虛’的祕訣。忽然,戴孟不見了,這位官人便‘結茅於石室’。他按照老師口授的方法,要領進行修行,沒幾年便得衝寂之妙,能飛行絕壁。只因他脫離了羅邑宰來武當山,才取得修道真諦而成功,所以便自說其名叫謝羅山。故武當山又有‘謝羅山’之稱謂。這位官人就是令祖謝允。”

    “這個故事有趣,多謝!下文呢?”

    道士無轍盯着謝緯卻沒有再講,手指酒杯說:“給我倒酒!”

    “仙人繼續講!”謝緯把酒斟滿。

    道士無轍喝了一口酒,又開始侃侃而談:“那些年兵荒馬亂,很多兒郎未及冠禮就去當了兵,我父母爲保家族傳宗接代,很小就送我上了武當山,拜師學藝,我的師父就是令祖謝允,羅山真人。我師父按照字輩給我起了道名‘無轍’,這個道名很有講究,出自《道德經》’善行無轍跡’,轍跡就是車輪在地下壓出的印跡。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列國沒有統一的制度,各地馬車的寬度也不一樣,因此車道有寬有窄,轍跡雜亂無章,各國之間駕駛馬車往來,行走在雜亂無章的車道上,就會非常顛簸,消耗馬力。秦始皇頒發車同軌法令,使全國各地的道路在幾年之內壓成寬度一樣的硬地車道,馬車行走的時候,讓車輪一直放在前人馬車壓實的轍道上,能夠減少馬力消耗以及車輪和車軸磨損,而且行走平穩、減少顛簸。這樣不僅能減少運輸成本,而且能保障行駛快速。所以,善於駕車的人,會走在前人駕車已經形成的硬車道上,這時他就不會留下自己的轍跡。’善行無轍跡’就是這個意思,它有兩個寓意,一是形容具有高尚行爲的人,不願意人們對他的善行有所覺察。二是會做事的人,不動聲色就會完成很多事情。一個有道德的人,爲善不欲人知,因爲他不求名或利,更不希望得到回報;如果做了一點善事,便開始到處宣揚,就背離了善行無轍跡的精神。所以,真正的善爲,不想讓車輛行過道路留下痕跡,如果有了新的輪印痕跡,就知道車子經過,等於是自己標明去向或有意宣揚形跡了。這也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道士無轍看謝緯聽的認真,便提醒道:“倒酒!”

    “好,好!”謝緯把酒斟滿,道士無轍又喝了一口酒,喫起肉來。

    “我要睡覺啦,明日再講。”道士無轍說完轉身離席,走進守棚,躺到了謝緯的牀上。

    謝緯本想提醒一下,但轉念一想老人家肯定是累了,就讓他在那裏休息吧!便上前幫老人家脫掉靴子,蓋上被子,轉身離開。

    外面一羣人已經運來了一部分搭棚的材料,有些人從馬車上卸貨,有些人開始挖坑設樁,都忙的不亦樂乎。

    謝童獨自拿着酒壺,邊喝邊吆喝:“別偷懶!都勤快點,晚上一起到鴻福酒肆喝酒!”

    日沒時分,住棚已經搭好,道士無轍從守棚出來如廁,伸了伸懶腰,謝緯走過來問:“住棚已經搭好,仙人隨我看一下如何?”

    道士無轍爽快答應:“走!看一下。”

    兩人到新搭建的住棚查看,謝童和搭棚的衆人跟了過來,“我看啊,定是有人偷了懶,不行,不行!重新建!”

    衆人一聽,全都垂頭喪氣,低頭不語,這時謝童站了出來,“我看挺好的!你說哪裏不行?”

    道士無轍呵斥道:“是你住還是我住,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謝緯眼看兩人要吵起來,連忙勸解:“阿童,不說了!今日不早了,明日重新修建便是。大夥的工錢照付,今晚的酒照喝。”

    衆人這才喜笑顏開,滿心歡喜地離開。

    “不要走,把酒留下!”道士無轍對轉身即將離開的阿童說。

    “沒了,喝完了。”阿童心想你不讓我喝,我也不能讓你喝!壺裏還有酒也不給你。

    阿童隨衆人離開,道士無轍在後面大喊:“等等我!我跟你們一起去。”

    空地上只留下謝緯一人孤零零地看着他們遠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