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上下一千四百年 >第12章 秦滅巴蜀
    第12章秦滅巴蜀

    魏襄王忽然問孟子“怎麼才能獲得和平?”

    孟子說“等到天下統一。”

    魏王問“誰能統一?”

    孟子說“不喜歡殺人的人,能一統天下。”

    他又問“誰願意讓我統一?”

    孟子說“天下所有的人都願意。你可知道田裏的秧苗?七八月間如果大旱,秧苗一定枯槁。可是天際漸布烏雲,降下充足大雨,秧苗就青綠一片,生機勃勃。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反抗?”

    魏王國宰相張儀,向魏王魏嗣建議說“魏王國土地還不到一千里,軍隊不過三十萬,地勢平坦,沒有高山大河的險要,到處都要防備,力量自然分散,邊防軍分別駐紮楚、韓、齊、趙,四國邊界,真正固守防地的,不過十萬人而已,魏王國已成爲一個戰場。各國曾經締結合縱同盟,組織抗秦陣線,在洹水發誓結爲兄弟之邦,看起來隆重盛大,好像真的一樣,其實不然,同一父母生的親兄親弟,爲了爭奪財產,互相砍殺。國際之間,重彈蘇秦老調,結局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你如果拒絕臣服於秦王國,秦王必然大惱,一旦大軍發動攻擊,在南方進攻河外,在北部佔領卷城原陽縣、衍城、酸棗,再襲擊衛國,控制陽晉。屆時趙國不能南下,魏王國不能北上,世界被攔腰斬斷,一分爲二。縱既不存,你們從哪裏合呢!你的國家想不陷入險境都困難,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深思熟慮,拿定主意,讓我辭去魏國相位,回秦國去籌劃修好。”

    魏王被他說服,背棄了聯合抗秦的盟約,派張儀前往秦國去求和。於是張儀回到秦國,再次出任宰相。

    巴、蜀兩國管轄地區遼闊,相互爭鬥,同時向秦王國請求援助。秦王嬴駟打算乘機南下,征服蜀國。一則怕路途險惡,恐怕難以行軍。二則又怕韓王國得到消息後,乘虛攻擊。猶豫不決,難以下決定。

    司馬錯支持嬴駟的主張,但張儀提出異議說“我認爲不如攻擊韓王國。”

    嬴駟問他理由,張儀說“我們的大戰略是跟魏王國和楚王國保持親善,而集中對付韓王國。大軍如果深入三川,攻擊新城、宜陽,推進到分裂的周王國邊境,搶到九鼎,取得地閣和戶籍,然後把周王高高架空,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各國誰敢反抗?這是統一中國不可或缺的事業。俗話說,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如今,三川和周王國,就是天下的朝市,大王不去奪取朝市,卻涉足蠻族部落間的內鬥,距離統一全國的事業,就遙遠得很,背道而馳啊。”

    司馬錯搖了搖頭說“國家想要富有,必須先使領土廣闊。想要軍隊精良,必須把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想要統一世界,必須不斷爲國家和人民帶來福利。這三項如果做到,偉大的功業,不召自來。現在,秦王國土地既小,人民又窮,倒不如先從容易的地方開始,累積實力。像蜀國,不過西南地區一個部落,恰恰出現姒履癸、子受辛這種殘暴的酋長。我們攻擊它,好像是豺狼攻擊一羣綿羊。佔領他們的土地,正好擴闊我們的領土。奪取他們的財產,富足我們的人民。不必經過大的屠殺,他們就會屈服。消滅一個部族,全世界不會認爲那是殘暴侵略。取得四海之內最大的利益,全世界不會認爲我們貪心無厭。這次行動,無論名義和利益,都是堂而皇之的仁義之師,展現我們除暴安良的美德。相反,如果進攻韓王國,挾持擁有天子名義的周王,那將是被人詬病的罪行,而且未必有實質利益。冒着不義的惡名,而攻擊天下都不願攻擊的周王室,我們將面對失控的危機。周王國的國王,幾乎跟各國皇家都有姻親關係,與齊王國、韓王國之間,更是親密。若周王國自知將失去傳國之寶的九鼎,韓王國自知要喪失三川,兩國勢將動員全部力量,聯合抵抗。還會向齊王國和趙國求援,向楚王國和魏王國求和。要是真的把弄得他們狗急跳牆,周王國把九鼎送給楚王國,韓王國把三川割給魏王國。大王啊,到時你用什麼方法阻止?這正是我所說的危機。所以說,攻擊韓王國,不如攻擊蜀國。”

    嬴駟採納司馬錯的意見,揮兵南下。歷時十月,完全征服,把被稱爲“蜀王”的酋長,改封侯爵,派陳莊任他的宰相。蜀國歸屬秦王國,秦王國更爲強盛,財富淩駕各國,也更輕視各國。

    蘇秦已死,他的弟弟蘇厲、蘇代,也靠推銷謀略,受各國尊敬。燕王國宰相子之,與蘇代結成姻親,企圖奪取政權。正好,蘇代出使齊王國回來,燕王姬噲問他“依你的觀察,田闢彊有沒有成爲霸主的可能?”

    蘇代毫不猶豫說“當然沒有。”

    姬噲疑惑的問“爲什麼?”

    蘇代說“因爲他不信任他的助手。”

    姬噲恍然大悟,於是一味信任子之。高官鹿毛壽,又向姬噲晉言說“人們之所以稱讚伊祁放勳賢明,因爲他能夠把政權樂意的轉讓給賢能。假如你也能把燕王國政權樂意的轉讓給子之,就可以跟伊祁放勳一樣,名滿天下。”

    姬噲更加心動,於是把政權拱手交給子之,子之的權威陡然上升。但子之的黨羽認爲仍然不夠,又向姬噲報告說“從前,夏朝一任帝姒文命,他屬意一個叫益的人當接班人,可是他卻用他兒子姒啓的幹部擔任官吏。後來,他認爲姒啓沒有能力管理國家,要把政權轉讓給益時,姒啓的黨羽以軍隊奪取政權。天下人紛紛評論說,姒文命故意這麼安排,一面假裝禪讓,一面又教兒子姒啓出面奪取政權。現在,你表面上說要把國事交給子之全權負責。可是,所有官吏,仍是太子姬平的黨羽,這是名義上交給子之,心裏仍偏向兒子,保護姬平掌權。”

    姬噲此時已經泥足深陷,於是下令中級以上所有官吏,全部免職,把所有印信,繳呈子之,由子之任命效忠於他的人選。於是子之不費吹灰之力坐上金鑾寶殿,當起國王。姬噲此時年紀已老,無力再問國事,反而變成臣子,事無大小,都由子之決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