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朕唐冶 >第419章 窮島
    耿喜跟着唐冶的手指,一個個的看着,只覺得那沙盤上的每一處沙地好似不是真的沙地,而是切切實實的青山綠水,山野桃源。

    耿喜開口問道。

    “陛下,這是要打算直接打過去嗎?”

    唐冶是雙手負在身後,看着那相鄰不遠的三處地方,沉聲說道。

    “倭國亡我之心不死,就算是朕就這麼拖下去,可這個東西早晚是一個心腹大患,眼下大寧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可是若有一日,有了什麼關口,或者是式微的時候,只怕是會有亡國的危患。”

    “這……”耿喜猶豫的說道,“這倭國雖然時不時的來侵擾我東南乃至連郡海域的邊境,但是最多就是個跳樑小醜,像是那大象身上討人厭煩的蟲子,雖然麻煩,但是也不會要命的。”

    “不要命?”唐冶輕笑一聲說道,“大廈還有將傾的那一刻,很多時候,越是這樣你不放在眼裏的東西,最後反而成爲加速你滅亡的東西。”

    唐冶是一個未來人。

    那些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告訴他。

    這個心腹大患,還是除掉的好。

    以往,是他沒有這個能力和本事,但是上天既然給了他這個機會,他就必然是要做點什麼的。

    “不過,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一切還是要細細的商量,不能着急,這永安郡、陳克島還有那倭國之間牽扯的實在是太多了,牽一髮而動全身,咱們還是不能魯莽行事的。”

    這邊耿喜正憂心着這件事情,就聽到了唐冶這番說辭,立刻便安心下來。

    “陛下英明,體察百姓。”

    唐冶瞥了他一眼,隨後不動聲色的說道。

    “不過,即便再複雜,如今也是要開始有所動作了。北邊的鄰國近來動盪不安,東邊這個倭國蠢蠢欲動,在京裏散播謠言,朕沒有耐心和這些人玩什麼躲躲藏藏的遊戲,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直奔那倭國而去,釜底抽薪。”

    耿喜來來回回聽了這麼多,依舊不是很明白唐冶的意思。

    他猶豫的說道,“那陛下的意思是,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呢。”

    “打!不過不是現在,現在要做的,是拖延時間。”

    “時間?”耿喜更加不明白了。

    這自來打仗講究的就是速戰速決,絕對不給對方以準備和喘息的機會,怎麼還有拖延時間一說呢。

    “朕要拖延的時間,是倭國亂我民心的時間,朕要等的準備,只讓朕的百姓做好準備。”唐冶嘆了一口氣,憂心的說道,“朕的子民,人人都是有家國情懷的,只是,雖然說是覆巢之下無完卵,可真的要論起來,能有這個決心和覺悟捨棄骨肉親情的,是沒有幾個的,朕不能不考慮這些。”

    或許有朝一日,真的讓這些人經歷了亡國的痛苦,便也能捨棄一些小家。

    但是眼下這太平盛世裏,怕是很難的。

    唐冶開口說道,“朕想要你,窮島困島。”

    “窮島困島?!”

    “是。”唐冶解釋道,“以後這戰火要是燒起來的話,從東南到連郡附近的人是都不能夠倖免的,這些人,必須要遷到內陸來,即使做不到全遷,也要做到十里見一屋,百里不見村的景象。”

    耿喜琢磨了半晌,隨後才明白過來。

    “陛下這是要把大寧人命的根兒都挪過來?”

    這要是沿海地區的人們都遷過來了,陳克島上的人就沒有法子繼續呆着了,除非單方面的和倭國那邊繼續做買賣。

    可是這倭國畢竟就是一個彈丸之地,人口也不多,自己尚且做不到自給自足,如何能夠滿足陳克島上的人民呢。

    這些人,要麼就是去倭國,要麼就是回家,沒有第二選擇。

    “陳克島上,大寧的百姓和倭國的百姓長期雜居在一起,歷經了上百年,其中的血水纏繞,很是複雜,朕割捨不清,朝廷也割捨不清楚,那麼朕就給百姓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陳克島未來十年之內,一定要做到無人上島,只出不進。彼時,這些人,到底是要去倭國還是回我大寧,都由得他們自己做決斷,朝廷覺不干涉。”

    耿喜聽着唐冶的話,低頭猶豫了半晌,粗短的眉毛時不時的皺起,看起來很是擔憂的樣子。

    “有什麼話你就直說,朕喊你來,就是要聽聽你的意見,畢竟你是這永安郡上面長大的,朕就算是在如何爲百姓着想着,終究是有體察不到的地方,還是要你來提點朕。”

    耿喜聽後連連躬身說道。

    “提點不敢,微臣只是有幾處擔憂。”

    “說來聽聽。”唐冶說道。

    耿喜說,“陛下,這困島窮島倒是沒有問題,一方面是爲以後做準備,另一方面卻是能夠起到震懾倭國,釜底抽薪的效果,只不過,微臣擔憂的是,這附近的百姓不肯啊。”

    “這個朕也想過。不過,若是放長了時間,慢慢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未嘗不會說動。”

    耿喜聽後卻要搖搖頭。

    “陛下,微臣倒是覺得,這件事情只能是速戰速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大寧朝根本沒有這樣的時間,百姓也不會買你的賬。”

    唐冶一撩衣袍坐了下來,看着耿喜說道。

    “這話怎麼講,說來聽聽。”

    耿喜說,“陛下,老百姓是最實在的,但是也就是因爲這個實在,所以也是最難對付的。老百姓們根本不管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只是看着眼下的這些東西,原因很簡單,這些就是他的全部了。先不說,大寧朝自來就有落葉歸根的說法,對故鄉的依戀很大,光說是,這老百姓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地和財產怎麼辦,不說別的,永安郡的百姓,哪一家家裏都是有三五畝地的,就是窮人都是有地的,就因爲這南方未開化,加上溼熱難耐,又有毒蟲毒瘴氣,人人都不願意在此處生活,年久下來,這南方地廣人稀,這還算不上那些山野果樹一類的。陛下,這些東西就是一筆鉅款啊。朝廷對這些東西真的能夠補償的起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