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異相都市 >第二十一章,分診
    現代社會可以提供他們衣食住行,提供這些保障生存的物資,提供醫療服務,但人需要的不只是這些,在這之上還有精神上的需求,這些他們是無法得到滿足的。

    親人…現在哪個人不是加班加點忙的要死,南越的特殊情況,特殊環境使得每個人的時間都被排滿。

    寸土寸金的房子則讓空間容不下多餘的人,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和老人住着,自然就要被忽略。

    就算住在一起,誰又願意和滿腦子都是僵化過時的東西的,動不動就健忘的,身上帶着異味的人親近。

    這也是很多時候老人會被騙,被那種社會中青年人理解不了的那種拙劣的手段給騙了的原因。

    爲了應對這種狀況,有一些發達的,有錢的,有人文關懷的社區,會組織志願者,找一些懂得心理學知識的志願者,定期對於獨居的年齡大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務。

    這當然是非常好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在那種比較好的小區,比如這裏,下城區,連個物業都沒有的破爛小區,這個小區裏也有着老人,他們與其他老人沒什麼不同,也是人,也需要這般服務。

    張靈均這會兒可以說是填補了這方面的需求。

    騙子搶了騙子的活。

    也不算搶了騙子的活,這地方的老人大多都沒什麼養老金,最多一個人一個月百八十,也就只夠喫的,也沒有什麼存款,早就掏空了,被孩子拿去買房,現在套死在那裏,爲國家做貢獻的呢,沒有騙子會盯着這裏。

    這就是他之前所說的改變的策略嗎?有些意思,不過不可能所有人來看病的都是這般沒有病的老人。

    要遇見真的病人怎麼辦?

    依然還是這麼一套?

    要是這樣那可就耽擱病情了。

    沒等多想,又有幾個人跑了進來看病,剛剛沒人,這會兒是一個接一個,不是因爲別的,主要是這會兒開始上班了,剛沒人是因爲那是喫飯的時候,特意留的休息,等到按照平時的作息時間該上班了人就都上趕着來了,看這樣子看病的人着實不少。

    妃也正好繼續的觀察。

    第2個病人是一位禿謝頂,穿着老漢衫的半老頭。

    看病的過程還是老樣子,以那意外而得來的強大的感知能力對於病人先進行一個較爲準確的判斷。

    然後通過經過設計的詢問,對於身體狀況進行進一步的確認。

    這位是有病的。

    妃判斷應該是虹膜炎。

    對於這位張靈均就沒有客氣,當即便拿出自己作爲醫生的威嚴,呵斥了一下他對於病情的耽擱,對身體的不重視,然後要求他趕緊去奠邊工人醫院那邊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病人說想要在神醫這裏看,這邊的藥副作用小一些。

    張靈均就語重心長的解釋:你這個病太急了,現代醫學治療要更加的擅長,我們看病,重要的是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不是選副作用小的。

    你要非讓我治也行,我對此當然也能治,但是我因爲是剛來奠邊,只是落腳,有些藥沒有渠道,需要等藥到了,這病恐怕就耽擱了。

    那邊看着也是可以的,就去那就行了,用兩天藥就好了,眼藥水能有多大的副作用,我要是有病也用那個藥,自己配的中藥麻煩又貴。

    接着又看了兩位,也都勸走,去大醫院,理由當然是各有不同,但都是很合情合理,反正就是張口就來。

    並非是簡單粗暴的趕走。

    妃敏銳的發現,張靈均對於那些病人推薦的醫院,非常精準。

    不是一股腦的推薦某個有名的大醫院,而是根據不同的病,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推薦的最合適的醫院。

    這好像是一個某種邏輯下的,醫療體系最前端的不合法的分診站。

    南越的現代醫學系統,根據能夠接待的病人數量,牀位數,醫護人員的數量、水平,各種異常昂貴的醫療儀器的數量,不同醫院有着等級上的劃分,由上到下,由少到多,就好像金字塔一般。

    這個醫療體系的邏輯是,大醫院應付更麻煩,更爲難治的發病。

    小醫院,一些醫療診所則應對簡單的一些基礎的疾病。

    想的很好,但人是不理智的。

    很多人得了病,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都異常的恐慌,擔心自己無法得到好的治療,命不交易,都要去大醫院,造成了大醫院的人滿爲患。

    大醫院醫療資源也是有限的,這樣的人一多,原本理應爲更嚴重患者服務的有限資源就會被擠佔,就會發生醫療擠兌。

    與此同時有的人得了病他忌醫,得了病不想去醫院,硬拖着,實在不行了寧願去家門口的小診所也不敢去大醫院,擔心檢查出什麼大毛病來,想着扛過去,幻想着扛過去就好了,這有可能會耽誤病情,危及生命。

    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要解決這一問題,要麼就是降低醫院與醫院之間的差距,大醫院與小醫院之間的差距,建立更多的擁有着高水準的醫院,讓人均的大:醫院數量達到一個充盈的充足的地步。

    這是最好的一個辦法。

    但問題是醫療資源有限,實在是沒有辦法做到那般。

    如此就只能將本來有限的資源最合理的進行分配,這也是金字塔式的醫學體系設計的一個邏輯。

    數量龐大的基層的初級診所除了治病之外,同時承擔起分診的職能。

    就好像是大醫院,最上面大醫院的一個外部部門。

    普通的病底下的醫院直接救治,複雜的再轉入上一級醫院,如此讓醫療系統更加有效,最大效率的運行。

    但這也有問題。

    那就是是否強制,如果強制只有確定第一層的醫院治不了才往上轉。

    可能有些醫生的水平無法準確的判斷患者是否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治療,會將病情給耽誤了。

    甚至有些腦子抽了的大老爺再給你弄點什麼績效掛鉤在裏面,這可能會釀成比醫療資源不夠更恐怖的事。

    如果不強制,大家還是喜歡一步到位,該往大醫院衝的還是往大醫院衝,最基層的分診等於是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