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異相都市 >第二十九章,道學
    張靈均不知道妃的心思,伸手在下面的書櫃中拿起了《定真錄》,將之翻開,從書本的夾縫中拿出了一張照片,轉身遞了過來。

    “這是當初打開地宮的時候,一位考古人員在當時正好抓拍到的照片,我費了不少錢纔拿到。”

    妃接過一看,只見照片中充滿着一種詭異的生機的景象,一種不同與人們認知中的自然生態的古怪卻又和諧,富有生機的自然景象。

    正是之前所描述的樣子,但是卻並沒有張靈均所說的考古人員親眼所見的那般瑰麗,讓人迷醉。

    可能是因爲拍照技術原因,照片沒有照出真實的樣子,幽藍色,彷彿經過特別的打光,讓人不由而生出一種莫名的厭惡與恐懼。

    也有可能是因爲照片的焦點並不在那些高矮錯落,形態萬千的巨大蘑菇上,而是在在背這迥異的生態所包圍,或者說卻簇擁着的一個只有着菌毯覆蓋的,好像是祭壇,又好像只是單純的空地上,更準確來說是這祭壇中盤坐着的那個骨骼驚奇到極點已經變得恐怖可憎的道人身上。

    不知道多少年過去,其看着還栩栩如生,身上層層疊疊的肥肉堆砌在一起,好似滿身福氣,飽滿的隱約能夠感覺到其中的油脂,好像還活着。

    其身上簡單的裹着一件隱約可以看見樣式極其古老道袍。

    道袍已經腐朽,長着蘑菇與菌斑,滿是破洞與裂痕。

    通過道袍上的破洞可以看出身上有些夾縫中已經發黑,發爛,能夠看見一根根紅色給人一種詭異的不祥的氣息的羽毛自發爛的部位生長着,似乎是傳說中羽化的痕跡。

    道人兩根肥膩的胳膊與雙手粗短的手指以正常人骨骼筋肉結構不可能做到的姿態,在身前打着結,掐着未知的法決,好像隨時可能拍打而出。

    不知是否是死了的緣故,還是臨死前的猙獰,那動作莫名的讓人感覺到怪異與憎惡。

    往上,頭顱被肥肉所完全佔據,真正意義上的天庭飽滿,沒有了正常該有的的樣子,就好像是一個肥肉疙瘩,找不到五官七竅。

    只能從身子朝向,以及臉上一直延伸在頭上的一塊胎記分出正臉,就似乎那並非是胎記,而是黑色的苔蘚或者什麼未知物質,又彷彿是可恐的符文真籙,道門的至高不言之祕。

    頭頂光禿禿的,帶着一朵紫金蓮花冠,不知因爲時間過的太久,還是什麼原因,紫金蓮花冠微微有些脫落,沒有完全的貼合頭頂,然後通過其間的縫隙,可以看見頭冠的底部有着楔子與頭頂相連,好像是直接被釘在頭頂,插入頭顱。

    有黑色的液體好像爛泥一樣粘稠的液體從那縫隙中滲出,好像其中裝着的不是血液而是泥巴。

    明明看不到眼睛所在,但是卻莫名的能夠感覺到一股目光從那層層疊疊堆砌的肥肉丸子上看來。

    能夠感覺到那臉上此時正是依附詭異的笑容。

    哪怕隔着照片也能夠感覺到。

    讓人心底不由而有些發毛。

    看完之後妃不由而將照片反面朝下,重新遞給張靈均,道:“道人身體千年依然不腐,確實非常的古怪。

    “但這也不能說與着什麼真正傳統醫學,未知技術有着必然關係。

    “我更覺得那是因爲——如果照片是真實存在的,照片本身或者其中景象不是科技製造的,道人身體保持着過去的樣子,可能是因爲身體與那個因爲特殊的情況演化出來的真菌生態環境融爲了一體的緣故。

    “可能看着還保留着生機,身體還沒有腐爛的樣子,沒有絲毫的變化,本質上可能早已不再是血肉,而是替換成了其他的東西。

    “已經淪爲了真菌的培養皿。

    “那不似常人的體態,哪怕是疾病與畸形也難以達成的形態更難以在古代達成的形態,還有那些羽毛可能便與此有關,雖然還保持着一定原有的形狀但有了一定的變形。

    “同時這可能便是見到人之後受到干擾之後瞬間便灰飛煙滅的原因,這般解釋要更加的合理,科學。”

    張靈均原路放好照片,搖頭道:“我感覺是有着修行的道士,是擁有着某些超越現實的技術在裏面。

    “一個兩個點可以說是巧合,那麼多巧合堆砌在一起不可能是巧合…”

    妃看着他:“你感覺,剛不是說還要講證據嗎…”

    張靈均道:“我這是基於一定的事實進行合理猜測,有着事實與邏輯作爲基礎,有着很大一部分事實然後再感覺,不是憑空感覺。

    “再說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邏輯因果。

    “因果邏輯本質不過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渺小而又抽象的概念。”

    妃搖頭:“好吧,你覺得行就行,可問題是,哪怕確定張懷素擁有着某種神異,可能掌握着你需要的可以救命的真正的傳統醫學。

    “你又怎麼從這個已經死了1000多年,已經徹底灰飛煙滅的古代道人那裏得到你想要的傳承呢?”

    張靈均道:“張懷素的那些神異,他的傳承是從哪裏來的?總該有一個源頭,不可能是憑空出現。”

    妃問:“你知道?”

    張靈均道:“得益於《穀神記》的出名,關於張懷素的研究資料被各大愛好者挖掘的越來越多,曾經留下的相關痕跡做的事情,與之相關的人,認識的人物,在各方面對他的描述,評價,資料非常的完善。

    我曾經在一位印度的歷史學《穀神記》愛好者那裏聽說過一個他從孟買國家圖書館中所發現的,與此有關的短篇故事。

    故事名爲《道學》,爲張懷素的一位徒弟在晚年的時候所寫。

    這位徒弟姓張,本來是天寶宮附近人家,年少時在天寶宮出家,但是奇怪的是隻是出家了三年,然後便還了俗,並從此之後對於鬼神之說敬而遠之,一心苦讀聖賢書,最終考取了功名,成爲了一個舉人。

    這個身份並非故事被遺留至今被國家級圖書館收藏的原因。